黄进因为有了充足的资金,保证了码头和市场扩建的顺利进行。经过将近半年的工期建设,码头扩建顺利完成,市场扩建也同步完工。
大家伙看着欣欣向荣的云头崮村,无人不夸黄进是个能人。
为了保证码头和市场能成功运转,黄进和大家商议着,在确保惠民政策的基础上,适当收取摊位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因为有了市场,云头崮的百姓们几乎家家都做生意,开饭店的,开百货店的,卖菜的等等,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村子繁荣了,经济发达了,男光棍也少了,女人嫁人的眼光也高了。
柳红这些天在为大姐柳芽撮合一门亲事,此人名叫郭森林,是个木匠,今年58岁。
说起郭森林,此人脑瓜子特别聪明,他的聪明很特别,念私塾背八股文,这行字能念到那行字,被老师打板子不知有多少次了。
后来父母觉得,自己的儿子靠念书是成不了才的,只好让他去学一门手艺,将来能有碗饭吃。
学什么技术好呢?想来想去,木匠比较吃香,盖房子做家具都需要这门手艺,于是在他15岁那年,父母就把他送到了柳芽的父亲那里学徒。
柳芽的父亲柳江是方圆有名的细木匠,有着做家具的好手艺。郭森林经过4年的努力学习,把手艺学到手了。
柳芽比郭森林大两岁,由于平时经常接触,双方互生好感,甚至到了两人肉体接触的地步,最终两人互定终身。
柳江对于自己的这个徒弟很喜欢,也知道自己的女儿喜欢他。但是柳芽的母亲这个人很迷信,她对女儿的这桩婚事不赞成,总觉得女儿找个年龄小的,将来会不受宠,因为自己就比丈夫大,凡事处处的让着柳江。
就在郭森林20岁那年,柳芽已经22岁了。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这个年龄早该成家立业了。
柳芽的母亲着急了,偷偷的找了一个瞎子算了算卦,说是两人属相不和,成家以后,将来会闹得鸡飞狗跳,坚决不同意两人在一起。
那时候村里有有户人家,户主叫刘信义,常年在墨水县城做百货生意,家境殷实。他有个儿子叫刘三,比柳芽大三岁,但是论模样,远不如柳芽的人品。
刘三这个人嘴巴甜,会讨人喜欢,经常送给柳芽的母亲香粉胭脂等女人用品,见了面也是婶子长婶子短溜须拍马,其实他是看上了婶子家里的女儿。
有一天,刘三对柳芽的母亲说:“柳婶?我爹从南方进了一批丝绸,做上衣最好看,你到城里去一趟,我给你和柳芽妹子每人扯一块。”
柳婶听了,高兴的不得了,于是就带着柳芽去了城里刘三家的店铺,当她看到刘家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深深的打动了心,于是对女儿说:“嫚,你要是能嫁给刘三,可比嫁给那个郭森林要好,你看你爹做了一辈子木匠也没有发家,娘可不愿意你再嫁给一个木匠。再说了,娘给你算过,你和那郭森林属相不和,将来成家以后会天天吵架。”
柳芽听了母亲的话,虽然有些不相信,但是母命难违,再加上刘三凭着三寸不乱之舌,说的天花乱坠,临走时又给两人送了绸缎布料,于是便动了心。
慢慢的,她开始疏远郭森林,开始接近刘三。
刘三这个人胆子很大,追女人有一套,有一天他约柳芽去城里玩,说是要请她去一家叫做水乡人家的饭馆吃饭,因为哪里有一种米酒特别好喝,而且哪里的螃蟹有一斤重那么大。
柳芽被说动了心,就跟随刘三去了。
吃了螃蟹,喝了米酒之后,柳芽感觉这酒很爽口,没想到这酒使后劲,酒劲上来了,自己晕乎乎的就开始发迷。
当她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身边躺着刘三。
此时此刻她明白发生了什么,但是事到如今还能说什么呢?
“刘三,你既然睡了我,就得娶我,因为我已经没脸见人了。”
刘三用色眯眯的眼睛看着她道:“妹子,你放心吧,我这就回家让父母选日子,咱们马上结婚。”
三个月以后,柳芽在吹吹打打的唢呐声中,嫁给了刘三。
柳芽结婚以后,刘三确实对她很好,跟着丈夫也过了几年穿金戴银的阔太太的日子。
但是自从刘三的父亲刘信义有病后,刘家的生意每况愈下,因为刘三根本就不善于做生意,每次进货都不适销对路,没多久就因为资金紧张,运转不动了。
刘三这个人平时花钱大手大脚,什么好吃吃什么,什么好喝喝那个,碰到美女向他打招呼,就晕头转向了,岂不知人家都是在哄他玩他的钱。
刘三和柳芽结婚以后,有一年去灵山赶山会,他发现了在山会上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少妇在卖水,于是便走上前去问道:“妹子?你这水多少钱一碗?”
少妇回答:“客官,一文钱一碗。”
于是刘三一口气喝了三大碗,临走时,一下子给了少妇一块银元。
少妇一看,刚要找钱给他,他却大方的说:“不用找了,就当是你对我服务的赏钱。”
少妇高兴的不得了,对她说:“先生,我在西李庄的村头开了一家茶水炉,如果你走到哪里就去喝水。”
刘三听说了以后,经常特地去哪里喝茶水,为的就是看一看那美人。而且每次去了都是慷慨解囊。
少妇见刘三是个阔少爷,心里明白的很,知道他是冲自己来的,于是便用身体赚他的钱。
三年过去了,他把自己的家当几乎全部花在了这个卖水的少妇身上。
有一天,当他再次拿着银元去买水喝的时候,发现茶水炉不在了,那美人也失踪了,听村里人说,这个女人和丈夫孩子一夜之间就从村里失踪了。
没有了美人,刘三的心中颇为失落,他开始喝大酒,生意也不打理,商铺里的伙计们也偷他店里的东西,很快他的生意就破产了。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好处理了货底,回到了云头崮。
回到村里之后,刘三没有生存门路,只看给人家打零工,挣个零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