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被眼前这超出了他们理解范围的诡异景象,给彻底地惊呆了。
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傻傻地看着高台之上,那个一脸平静的年轻男人,大脑一片空白。
而那些腐儒们,脸上的冷笑,也同样是在这一刻,彻底地凝固了。
“大家看到了么?”谢宁的声音再次响起,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给拉了回来。
“这不是神迹,也不是妖法。”
“这,就是格物。”
“它所利用的,是一种名为杠杆原理的至理。”
“只要找到了那个支点,别说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了,就是一个三岁的孩童,也同样是能撬起千斤巨石。”
“这种力量,就隐藏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而新学,要教给你们的,就是如何去发现,去利用这种力量。”
“学会了它,你们的儿子,以后或许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耕种,因为他可以用格物之法,造出能日行千里的耕犁。”
“学会了它,你们的女儿,以后或许不用再没日没夜地纺纱织布,因为她可以用格物之法,造出能自动织布的机器。”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这,就是新学能带给你们的,改变命运的力量。”
“现在,你们还觉得,读书无用么?”
谢宁的声音,在每个人的耳边轰然炸响。
那些原本还心怀忐忑,对新学充满了恐惧和抵触的百姓们,在听到了谢宁这番振聋发聩的演说之后,那双浑浊的眼眸之中,瞬间便被一股前所未有的光芒所取代。
“我们要读书!”
“对,我们要让孩子去读书。”
“谁他娘的再敢说读书没用,老子第一个跟他拼命。”
呐喊声再次响彻了整个演武场。
这一次,不再是出于对神迹的崇拜,而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期盼。
那些腐儒们,看着下方那片狂热的海洋,一个个都面如死灰,瘫软在地。
他们知道,从今天起,知识,将不再是他们这些所谓的读书人,所垄断的特权。
它将如同阳光一般,洒向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而一个全新的,属于格物的时代,也即将在他们眼前这个年轻男人的手中,缓缓地拉开序幕。
杠杆原理的演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巨石,在建安城乃至整个大齐,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谣言不攻自破。
当百姓们亲眼看到一个瘦弱的孩童,真的用一根手指就撬动了千斤巨石时,那些关于天谴,关于亡国之兆的胡说八道,瞬间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谁还信那些?
能让自家娃儿拥有神仙般力气的学问,那才是实实在在的好东西。
一时间,原本门可罗雀的新式学堂,瞬间变得人满为患。
无数的家长挤破了脑袋,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去,生怕晚了一步,就错过了这改变命运的机会。
甚至,有不少已经成年的青壮年,也厚着脸皮跑去学堂门口,想要旁听。
他们也想学格物。
他们也想知道,那神奇的杠杆原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整个大齐,都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学习格物的狂热浪潮。
谢宁趁热打铁,立刻命人将自己在格物大会上的所有讲解内容,整理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然后利用神机营的渠道,以最快的速度,朝着全国各地辐射而去。
他要让这把火,烧得更旺一些。
同时,他再次找到了小皇帝李庆志。
御书房内。
李庆志看着手中那份关于成立“皇家科学院”的详细奏折,眼睛是越来越亮。
“姐夫,你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太天才了。”
他激动地从龙椅之上站了起来,来回地踱着步,脸上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成立一个专门研究格物致知之学的机构,将全天下的能工巧匠,道法高人,都给汇聚到一起,让他们专门为我大齐,研究那些能利国利民的神奇器物?”
“这简直就是……就是开万世之先河啊。”
他虽然年纪小,但并不傻。
他能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姐夫这个计划背后,所蕴含的恐怖潜力。
一旦这个所谓的“皇家科学院”成立,那对于整个大齐来说,将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他们将拥有一台永不停歇的,能够源源不断地创造出各种神奇器物的超级引擎。
到那时,什么日行千里的耕犁,什么自动织布的机器,恐怕都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这只是开始而已。”谢宁看着李庆志那张充满了激动的脸,微微一笑。
“科学院的成立,不仅仅是为了研究那些民生器物。”
“更重要的,是要将格物之学,给彻底地系统化,理论化。”
“我要让它,成为一门真正的,可以传承万世的显学。”
“我要让后世的子孙,都能够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去看到一个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
他的声音,平静而又充满了力量。
让一旁的李庆宁和李庆志两人,都感到了一股发自内心的震撼。
他们知道,自己姐夫的野心,远比他们想象之中的还要庞大。
他要的,不仅仅是改变这个时代。
他要的,是为这个世界,开创一个全新的文明。
“姐夫,我明白了。”李庆志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抹前所未有的凝重和决然。
“你放心,这件事,我全力支持你。”
“从今天起,朕以大齐皇帝的名义宣布,成立皇家科学院。”
“凡是科学院所需的人力物力,国库都将毫无保留地全力供应。”
“朕还要亲自为科学院题字,并担任第一任的名誉院长。”
他说着,便不再有丝毫的迟疑,直接走到那宽大的书桌前,拿起笔,龙飞凤舞地写下了“格物致知,求是创新”八个大字。
看着那八个充满了帝王之气的大字,谢宁的脸上,也同样是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有了这个少年帝王毫无保留的支持,自己那个宏伟的蓝图,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教育改革步入正轨之后,谢宁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另一项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