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看到张元吉至死地于后生的气势后全身不禁颤抖一下,他沉声的说道:“你可知新城一带地势开阔,守住新城绝非易事,此行必定是九死一生啊。”
张元吉听后跪地拱手回道:“陛下,末将受陛下厚恩无以回报,更何况我帝国将士为国家而死、为世间苍生而亡也是我们的职责、荣誉所在,怎么能有退缩的道理?”
皇帝听后不禁是热泪盈眶,然后说道:“除了你麾下的五千弓弩手之外,朕在从京城中抽调五千步兵和五千骑兵一并交给你,另外让刘士彦协助你,你只需要在京城中坚守十日,十日之后朕向你保证,援军必到。”
“微臣遵命。”
………
另一边的刘士彦也是得到了出征的命令,乘着快马来到了军营,随着鼓声在军营之中响起之后,所有熟睡之中的士兵立刻惊醒,他们穿戴好战甲,装备好武器之后迅速的在演武场集合,虽说他们不知道此时此刻发生了什么,不过必定是紧急军情发生。
看着面前的一万骁勇将士后,刘士彦沉重的叹了一口气,他不知道经过新城之战后这些人中还能活下来几个,此刻刘士彦的心中已经做好了全军覆没的准备。
看着台下的将士们眼中都是抱着誓死的决心后,刘士彦咬了咬牙,失声说道:“传我命令,所有人自己准备十日的粮草,放弃所有的辎重,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在这里集结随我前往新城,违令者军法从事。”
“遵命。”
随着刘士彦一声令下之后,所有士兵立刻跑到自己的营房开始打点装备,带好随身物品,虽说现在他们不知道接下来的战争有多么凶险,不过在他们的心中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而刘士彦却没有收拾行李而是一直站在帅台上,在他的身边还有一人便是他的侄子刘公瑾,作为将军的刘士彦,对他这个年龄只有16岁的侄子还是给予厚望的。
因为他的父亲在北伐之战中牺牲之后,为了报效国家,继承父亲的遗志,年仅十五岁的刘公瑾便来到了军营生活,而且还成为了弓箭手。
作为他的叔叔刘士彦,每天都在教他习武和行军打仗的艺术,从这个时候刘公瑾也对刘士彦敬佩万分。
在刘士彦的带领之下,刘公瑾的武艺可谓是不断的在进步,不到半年的时间便升职到了百夫长,别看他的年龄下,他手下麾下的士兵都是十分敬重他的。
刘公瑾看到考虑考虑考虑一直都是愁眉苦脸,没有笑容的,于是走到他的身旁轻声问道:“叔叔,我们是要打仗了吗?”在军营中的时候,刘士彦是十分反感刘公瑾叫他叔叔的,可是今日刘士彦非但没有动怒,反而笑了笑摸了摸他的额头问道:“是啊,我们要去新城阻击南越军,不知道你害怕吗?”
刘公瑾无所谓的摆了摆手,一脸自信的说道:“叔叔,侄儿不怕,侄儿一定多杀几名敌军为我朝建功立业。“听到这里刘士彦很是欣慰,他冲着刘公瑾笑了笑后便坐在原地等待着士兵们,随着一炷香烧完之后,所有的士兵都已经准备完毕,集结在了演武场上。
待将士们集结完毕之后,刘士彦骑在了战马上,然后振臂一呼,高声喊道:”出发。”随着刘士彦的一声令下,一万士兵排列成四个纵队朝着新城方向而去。
与此同时,这个时候传令兵也赶到了北元行省,由于卫兵的手中握有圣旨所以到达北元行省之后也是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了苏天的府邸,在得知南越用兵之后,苏天立刻召集战将商量驰援京师。
他麾下的等主要将领,鲍信、秦潇、王凡、李克信等一些得力干将,他们从自己的府邸接受到了苏天的召令之后便开始火急火燎的赶来,除此之外,北元行省地区和蒙古地区的兵马也在苏天的命令之下开始在大规模的集结待命。
很快,所有的战将如数来到了苏天的府邸,此刻苏天的宅府外围甲士林立、戒备的极其森严,此刻的他们都是提心吊胆,觉得要有大事发生。
当他们进入大殿之后,只见苏天站在帝国地图之前低头沉思着,徐达见状上前一步,拱手道:“圣人,深夜唤我们前来所谓何事?莫非南越向我朝用兵了?”
嗅觉灵敏的鲍信一猜便猜到了是南越那边出事了,因为在帝国的南部只有十万军队驻防,而南越有四十万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精锐之士,显然南越占据着极大的主动优势。
何况南越刚刚结束内战,刚刚建立新朝的皇帝图慕巴更是一位战争狂人,对于他来说对外扩张领土是他一生的梦想,若是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吞并大显王朝,那么他的一生也就圆满了。
苏天看着众将点了点头,沉声说道:“鲍将军猜的不错,南越于五天前的深夜突然对我朝的宁夏行省、河南行省、四川行省三地发动了突然袭击,如果不出我所料的话,李岚手中的十万军恐怕已经溃散了,到时候南越军必定会直插京师,所以陛下命令我们立刻前往洛城布防,并且增援新城。”
苏天话音一落,鲍信问道:“圣人,我们现在位于蒙古地域至少有一半的人马正在督办粮草恐怕很难脱得开身,所以能调动的兵马总计只有三十万人。”
秦潇反驳道:“现如今都城危机,我们哪里还管的上粮草。”
苏天沉思片刻后,不容置疑的说道:“传我命令,在蒙古境内所有督办粮草的部队立刻放下手上的工作全部在北元行省集结,至于未完成的工作就交由地方官府处理,总之凡是在蒙古境内的军队立刻无条件的赶往北元行省。”
“遵命。”众人看到苏天同意之后,所有人只能齐声应道。
苏天深知这次事情的严重性,为此在议政结束之后他立刻开始在北元行省整顿兵马,调集军械、粮草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