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立刻抓住机会,既维持人设又传递正确信息:"是啊,我找的是张明远大师,正规道教学院毕业的!他那个'固魂法'特别灵,不过..."他压低声音,"大师说了,必须配合医院开的药才管用!"
这番半真半假的话反而让家长们认真点头。好几个当场要了张明远的联系方式,表示要带孩子去看看。
回家的路上,林西异常兴奋,不停地重复同学们的正向反馈。林宇微笑着倾听,心中已经有了新的计划。
三个月后,林宇顺利通过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同时完成了张明远设计的"传统文化心理疗法"特训。社区里渐渐传开——林老头不仅治好了自己孙子的"邪病",还跟著名"张大师"学了本事,能帮别人家孩子"驱邪"。
林宇的"业务"从熟人介绍开始,第一个案例是个十四岁的女孩,被家人认为"被狐仙附体",实际上是有明显的强迫症症状。林宇穿着道袍上门,先用罗盘、铜钱等道具做个"法事"安抚家长,再用专业的暴露疗法帮助女孩逐步克服强迫行为。
"这是'五行平衡法',"他向女孩父母解释,"其实就是...呃...让她慢慢习惯那些让她害怕的事,但不做强迫动作。跟张大师学的!"
随着成功案例增多,林宇的名声越来越大。但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必须去医院做正规诊断,必须遵医嘱服药,他的"法术"只是辅助。令他欣慰的是,大多数家庭在看到他"施法"后,都会更愿意配合医学治疗。
与此同时,林西的进步更是惊人。他不仅学习成绩回到了班级前列,还主动报名成为了学校心理社团的志愿者,经常用自己的经历帮助其他有情绪问题的同学。
一个周末的下午,林宇正在家里"施法"——实际上是在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一个患有社交恐惧的少年。林西放学回来,静静地坐在一旁观察。等咨询结束,客人离开后,他走到爷爷身边。
"爷爷,你刚才用的那个...让他写下害怕的事情然后逐个分析...是认知重构对吗?"林西眨着眼问。
林宇差点打翻茶杯:"你怎么知道这个术语?"
"我在心理社团学了点基础。"林西得意地笑了,"我们老师说你很厉害,能把专业方法包装得让传统家长接受。"
原来林西早就看穿了爷爷的"把戏",但一直默契地没有点破。林宇大笑起来,拉着孙子坐到沙发上:"那正好!下周六有个特别案例,十三岁男孩,学校恐惧症。你愿意和爷爷一起去吗?以'康复者'的身份?"
林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于是,一个独特的治疗组合诞生了——"老道士"负责用传统文化元素建立信任,"小助手"则用同龄人的语言解释专业概念。效果出奇地好,他们的预约很快排到了两个月后。
一年后的清明节,林宇和林西没有像往年一样去墓地烧纸。Instead,他们带着林西父母最爱的食物去了郊外野餐——这是林西的主意,他说爸爸妈妈更喜欢看他们开开心心地生活,而不是对着墓碑哭泣。
春风拂过草地,祖孙俩边吃边聊,回忆着林西父母生前的趣事。没有悲伤,只有温暖的怀念。
"爷爷,"林西突然问,"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林宇看着孙子明亮的眼睛,给出了最真实的回答:"因为你值得被好好对待。"
林西似乎对这个答案很满意,靠过来轻轻依偎在爷爷肩头。就在这时,林宇脑海中响起了久违的系统提示音:
【叮!任务完成度100%,超额达成目标。宿主可选择立即返回系统空间或留在小世界。】
林宇看着远处草地上追逐蝴蝶的少年们,又低头看看靠在自己肩头的林西,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
"我留下。"
【确认选择,系统休眠中。】
系统的声音渐渐远去。不远处,几个家长正向他们走来,显然是听说了"道士爷爷"的名声来求助的。
林西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爷爷,又有人来找你'驱邪'了。"
林宇笑着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特意订做的"道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