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金果飘香。站在村南的坡地上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柑橘树挂满了黄澄澄的果实,像无数小灯笼在阳光下闪耀。林宇站在梯子上,小心翼翼地剪下一串特别饱满的柑橘,树下围观的村民们发出阵阵赞叹。
"瞧瞧这果子!比去年大了不止一圈!"
"皮薄肉厚,我刚尝了一个,甜得很!"
林宇从梯子上跳下来,将刚摘的柑橘递给老支书沈大山:"支书,您尝尝,这是咱们嫁接的新品种。"
沈大山接过橘子,剥开尝了一瓣,眼睛顿时眯成了一条缝:"好!真好!甜中带点酸,有味道!"他转身对围观的村民喊道,"都听见了吧?按林技术员说的标准摘,别把次品混进去砸了招牌!"
村民们轰然应诺,纷纷提着篮子背着篓子走进各自的果园。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间,这是往年秋收时从未有过的景象。
林宇擦了把汗,目光不自觉地寻找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很快,他在不远处发现了沈晓兰——她正带着一群妇女在分拣柑橘,动作麻利又轻柔,生怕碰伤了这些"金疙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为她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
似乎是感受到了林宇的目光,沈晓兰抬起头,冲他嫣然一笑。林宇心头一热,正想走过去,却被王二毛拦住了。
"林哥!"王二毛兴奋地挥舞着一个小本本,"刚统计完,今年产量至少是去年的三倍!按县里收购价算,咱们村要出十几个'万元户'了!"
林宇接过本子翻了翻,心中既喜且忧。喜的是村民们终于要过上好日子了,忧的是这么多柑橘,县里的供销社根本消化不了。
"二毛,去把支书和晓兰叫来,咱们开个小会。"
不一会儿,四人聚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林宇开门见山:"产量上来了,但销路是个问题。县供销社最多能收三分之一,剩下的得另想办法。"
沈大山抽着旱烟,眉头紧锁:"往年都是小打小闹,县里就能消化。今年这么多..."
"去省城怎么样?"沈晓兰突然说,"省城人多,市场大。我表舅有个同学在省果品公司当科长,也许能帮上忙。"
林宇眼前一亮:"这个关系太重要了!"他思索片刻,"这样,晓兰,你联系你表舅,我和二毛先去省城探路。如果可行,咱们组织车队直接送货。"
"我也去。"沈晓兰斩钉截铁地说,"我懂记账,还能帮忙谈价格。"
沈大山看了看女儿,又看了看林宇,意味深长地"嗯"了一声:"去吧,村里有我盯着。"
三天后,林宇、沈晓兰和王二毛登上了去省城的长途汽车。车上挤满了人,他们只能挤在最后一排。沈晓兰靠窗坐着,林宇紧挨着她,两人大腿相贴,隔着薄薄的裤子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
"第一次去省城?"林宇小声问。
沈晓兰点点头,眼睛亮晶晶的:"听说省城有六层高的大楼,还有能同时亮几百盏灯的大商场!"
看着她孩子般的兴奋模样,林宇忍不住笑了:"办完正事,我带你去逛逛。"
汽车颠簸了六个小时才到达省城。走出车站,三人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宽阔的马路,高耸的楼房,川流不息的自行车流,还有远处正在施工的脚手架...八十年代末的省城,处处洋溢着改革开放的蓬勃朝气。
按照地址,他们找到了省果品公司。沈晓兰表舅的同学李科长很热情,但听到他们的来意后却面露难色:"今年柑橘大丰收,各地都来推销,我们的收购计划早就排满了..."
林宇不甘心:"李科长,我们的柑橘品质特别好,您先尝尝!"他从包里掏出几个精心挑选的柑橘。
李科长尝过后赞不绝口,但仍然摇头:"确实不错,但规矩就是规矩...除非..."他压低声音,"你们能找到主管业务的张副经理,他手里有些机动指标..."
离开果品公司,三人情绪低落。王二毛骂骂咧咧:"什么玩意儿!好东西还要求人买?"
"别急。"林宇安慰道,"先找个地方住下,明天去水果批发市场看看。"
他们在靠近市场的一个小招待所住下。晚饭后,林宇独自出门转悠,发现附近有个夜市,热闹非凡。在一个卖小饰品的摊位前,他停住了脚步——一枚淡蓝色的发卡在灯光下闪着微光,像极了沈晓兰眼睛的颜色。
"同志,这个多少钱?"
"三块五。上海货,最新款式!"摊主热情地说。
林宇掏钱买下发卡,小心地揣进兜里。回到招待所,他看见沈晓兰正坐在大堂里记账,灯光下的侧脸恬静美好。林宇的心突然跳得厉害,赶紧溜回了自己房间。
第二天一早,三人来到水果批发市场,却被门卫拦住了:"没摊位不准进!"
"我们是来卖柑橘的..."王二毛解释。
"卖货得有介绍信,提前申请摊位!"门卫不耐烦地挥手,"去去去,别挡道!"
正当三人一筹莫展时,林宇注意到市场旁边有些小贩在摆地摊。他灵机一动,跑去买了几个塑料袋,装了些带来的柑橘样品。
"咱们也摆摊!"他兴奋地说,"先零售试试水!"
他们在市场外围找了个空地,把柑橘摆出来。沈晓兰心灵手巧,把橘子摆成漂亮的金字塔形,还写了个小纸牌:"蜜甜柑橘,先尝后买"。
起初行人匆匆而过,没人注意。林宇鼓起勇气吆喝起来:"新鲜的柑橘!不甜不要钱!"
一个老太太停下脚步:"真能尝?"
"当然!"林宇麻利地剥开一个递过去。
老太太尝了点头:"嗯,确实甜。多少钱一斤?"
"四毛五。"
"比市场里贵五分呢!"
"您尝尝就知道了,我们的橘子不一样!"
老太太最终买了两斤。有了第一个顾客,很快围上来更多人。沈晓兰负责称重收钱,王二毛维持秩序,林宇则不停地吆喝、剥橘子给人尝。不到中午,带来的样品就卖光了。
"算算赚了多少?"林宇擦着汗问。
沈晓兰数了数钱:"二十八块六毛!比卖给供销社的价钱高多了!"
三人相视而笑,初战告捷!下午他们又去托运站取了一箱柑橘,继续摆摊。这次有了经验,卖得更快。收摊时,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走过来:"同志,你们的橘子不错啊,哪产的?"
林宇立刻抓住机会详细介绍起来。原来这人是附近机关食堂的采购员,尝过橘子后当即订了五百斤!
"明天能送货吗?"
"能!绝对能!"林宇激动地握住对方的手,"您留个地址,明天一早就送!"
当晚,林宇给村里打了电话,让沈大山安排人连夜摘橘子,明天一早派车送来。挂掉电话,他兴奋地在房间里踱步。沈晓兰敲门进来,手里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庆祝一下!"她笑着说,"我让厨房下了面条,还加了鸡蛋呢!"
两人坐在床边吃面,林宇突然掏出那枚发卡:"给你的...昨天在夜市看见,觉得适合你..."
沈晓兰呆住了,脸颊慢慢泛起红晕。她接过发卡,手指微微发抖:"好漂亮...谢谢..."
"我帮你戴上?"林宇鼓起勇气问。
沈晓兰轻轻点头,转过身去。林宇小心翼翼地拨开她的头发,别上发卡。她的发丝柔软顺滑,散发着淡淡的皂角香。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
"好...好了。"林宇声音有些哑。
沈晓兰转回身,眼睛亮得惊人:"好看吗?"
"好看..."林宇痴痴地说。淡蓝色的发卡衬得她肌肤如雪,眸若点漆。
两人四目相对,空气似乎都变得稀薄起来。林宇不自觉地向前倾身,沈晓兰也微微闭上了眼睛...
"林哥!好消息!"王二毛突然推门而入,"我跟招待所服务员打听到..."他猛地刹住话头,看着眼前几乎贴在一起的两人,"呃...我是不是来得不是时候?"
沈晓兰像受惊的兔子一样跳起来,红着脸跑了出去。林宇尴尬地咳嗽两声:"什么事?"
王二毛挠挠头:"服务员说,城南有个农贸市场,不用介绍信也能租摊位,就是贵点..."
第二天,村里的拖拉机送来了两千斤柑橘。三人分工合作:王二毛去农贸市场租摊位,林宇给机关食堂送货,沈晓兰继续在夜市摆摊。到了晚上一算账,竟然卖出了一千五百多斤,收入六百多元!
"照这个速度,不用十天就能把村里的橘子卖完!"沈晓兰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