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宁远找到和尚时,和尚上下打量了他几眼,总觉得指导员变了样,可又说不出哪儿变了。
以前在队伍里,宁远像一把刚出鞘的刀,锋芒毕露。
可现在,怎么整个人都收敛了?
和尚心里佩服,不愧是指导员,到哪儿都能融入环境,像个普通人。
“指导员,您是不是化过妆?”
“老子化什么妆,吃饭去!”
“没化妆?那眼圈怎么这么黑?”
“你个和尚,瞎操心啥!”
“指导员,咱们今天回去吗?”
“你先走,我再留两天。”说着,宁远掏出一盒香烟,压低声音,“这里面有重要情报,你必须亲手交到副总指挥手里,速度要快。”
“谁都不能经手,听清楚没有?”
和尚脸色一正,立马严肃起来。
“保证完成任务!”
“我再强调一遍,必须亲手交到副总指挥手上。”
“是!”
“好,路上小心。别惹事,别打架,赶回总部是第一要务。”
“是!”
“指导员,您怎么不一起走?”
宁远眯着眼,望向斜对面那座高高的酒楼,声音很轻:“我还得杀个人,才能走。”
早晨酒井英子离开后,没过多久又折返回来,带来一条关键情报。
有个从中原来的大佐级军官,正在这边做巡查。虽然住进小鬼子宪兵司令部,但有个怪癖——就爱尝各地名菜。
从今天起,太和楼被包下来,专门接待这位“贵宾”。
这位鬼子军官,宁远太熟悉了,每次看到名字都恨不得生吞活剥。
石井四郎,731细菌部队的头子。
根据小鬼子总部命令,他这次是作为技术顾问,要在华北再建一支类似的部队。
代号:1855。
总部设在北平,计划在十多个城市设立分部,搞细菌实验和水源污染。
山西的太原和运城,就在名单上。
1855和731一样丧心病狂,只不过一个在华北,一个在东北。
他们用被抓来的华夏百姓和士兵做实验,手段残忍到无法形容。
往人身上注射伤寒、霍乱、鼠疫、炭疽这些致命病菌,再活生生剖开身体,只为研究怎么造出更可怕的细菌武器。
人的身体里,水分占了多少?
成年人差不多是体重的一半多点,大概五到六成;刚出生的婴儿更高,能到七成半到八成。
男人体内的水分通常还比女人多出五个百分点左右。
谁能想到,就这么简单的数字背后,要拿多少条活生生的命去换才能搞清楚?
什么四肢互换、冻伤测试、火焰喷射实验……
一桩桩一件件,听了都让人头皮发麻。罪行累累,写满一整本书都说不完,简直天理不容!
宁远一听到这些事,心里就下定决心——必须除掉那个人,不管代价多大。
哪怕自己赔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让那种人继续活着,就是对每一个生命最大的侮辱。
他把和尚送出城后,顺着大路走到太和楼附近。
果然不出所料,周国那边已经开始戒严了。
楼外站了一圈小鬼子兵,里面也布了不少守卫。
宁远暗骂一句:他妈的,说是两天后才开宴,今天就开始封路,你他妈也太怕死了吧!
现在想从内部动手,基本没机会了。
只能在外头想办法。
太和楼周围没什么高楼,根本找不到合适的狙击位置。
眼下就两条路:要么在路上埋伏,等目标经过时动手;要么干脆搞门炮,一炮把这栋楼轰成废墟。
宁远杀过的鬼子数都数不清了,可这一次,心里居然有些紧张。他知道,自己只有一次机会。
要是没干掉对方,他可能一辈子都会后悔。
这次行动,只准成功,不准失败!
接下来的两天,宁远一直待在天字号客房里。
酒井英子白天上班,晚上就过来陪他,还带来了最新的情报和他需要的装备。
包括石井四郎从宪兵司令部到太和楼的几条可能路线,
太和楼小鬼子小队的防守分布,
甚至还有当天宴会上的厨师名单和菜单。
宁远明白,就算自己在外头拼命打探,也比不上她提供的情报这么细致。
白天,他去踩了几个可能的狙击点,也规划好了几条撤退路线。
晚上则保持克制,不多做那事,省着点体力。
酒井英子尝到了滋味,对他千依百顺。难怪都说鬼子女人懂得伺候人,宁远一试,果然名不虚传。
就连她这样的女特务,在陪他的时候也是全心全意,跪着服侍都毫无怨言。
这让宁远心里那点大男子主义的虚荣感迅速膨胀。
看着她曼妙的身体,手摸着她光滑的后背,嘴里叼着雪茄说:“等仗打完了,你就改名换姓,跟我走吧。”
“宁君真的愿意这样吗?到时候我给你生个孩子,不会打扰你的生活。你想我们的时候,来看看就好,我就很满足了。”
“好!”
“这次刺杀行动,宁君一定要保重。不管成不成,先留好退路。你们华夏人有句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放心,我可没那么容易死。”
酒井英子顺从地点点头,随后又把头埋了下去。
两天终于过去了。
宁远背着一个古琴盒,走进一家茶馆,上了二楼,选了靠窗的位子坐下。
点了一壶清茶,一盘瓜子,慢悠悠地喝着。
琴盒里藏着一把可拆卸的伞兵冲锋枪,还有几颗手雷和一把锋利的匕首。
他刚坐稳,一队鬼子兵就跑过来,在路边每隔十几米站一个人,开始设岗。
这阵仗一看就知道,小鬼子高层对石井四郎有多重视。
宁远冷笑一声。
今天就算整个第十师团都站在这儿排成一排,石井四郎也得死。
大约一小时后,车队缓缓驶来。第一辆是装满士兵的卡车,中间三辆老式轿车,后面又是一辆卡车。
轿车两边拉着帘子,根本看不见里面坐的是谁。
看来鬼子也防着有人动手。
宁远正准备行动,忽然看见对面商铺的窗户里,伸出几支机枪枪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