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一听这话,心里直痒痒。要是自己手下真有这么一个团,埋伏在关键位置,一次冲锋下去,干掉鬼子一个旅团都不是不可能。
李云龙从两人中间探出脑袋,激动地说:“师长,我们团打起仗来从来不怂!这新枪下来,能不能优先给我们换上?”
“你小子还挺会抢机会啊!”师长笑骂了一句,“等枪造出来了再说,现在急也没用。”
这时候,老总也检查完了武器,对着远处三百米外的靶子开了火。
他没开连发模式,而是用单发射击。一颗颗子弹稳稳当当飞出去,全都命中靶心。
大家纷纷鼓起掌来。
这可不是拍马屁。老总长期负责指挥工作,平时根本没多少实弹射击的机会。可现在一拿枪就能打这么准,确实让人佩服。
“好枪啊!”老总赞叹道,“就算不用连发,就这么单发打,也完全压得住小鬼子的火力!”
众人纷纷点头。
确实,就算只当半自动使,这枪的射速也远远超过鬼子那边。
鬼子用的三八大盖,弹仓才五发,换弹还特别麻烦。就算是老兵,一分钟最多打十发左右。
可换成AK,哪怕只打单发,一分钟也能打光一个弹匣。
训练有素的战士甚至能做到一秒一发,几分钟打空两个弹匣。这么一比,火力强度翻了不止几倍,战场上轻轻松松就能形成压制。
大家脸上都露出喜色,唯独李云龙和孔捷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孔捷终于忍不住上前一步,低声问道:“老总,我有个担心……咱们部队平时作战,每人一般就发十发左右子弹。前段时间打了胜仗,补给好一点,最多也就做到每人二十发。
要是打完这一仗没缴获,下回就得缩回去。
这枪火力是猛,可要是每人一分钟就把配的子弹全打完了,那接下来的战斗怎么办?”
他说着停了下来。他知道,这话大家都能听懂。
枪再厉害也没用,要是弹药跟不上,战斗力照样瘫痪。
政委笑着看向宁远:“这个问题,让他来回答你。”
“孔团长,我明白你的顾虑。”宁远认真地说,“要是没有稳定的子弹供应,这枪再强,也跟摆设差不多,留着没大用,扔了又可惜。”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因为有些事还在保密阶段,我不能说得太细。但我可以告诉你,等我们的子弹生产线彻底稳下来,每天能产几万,甚至几十万发。
从今往后,咱们八路军再也不用为弹药发愁,也不用上战场捡空弹壳了!”
这话一出,几位老总神情平静,显然早就知道内情。
但孔捷和李云龙却愣住了,眼睛瞪得老大。
他们清楚总部兵工厂过去的情况——产量低,效率差,靠它补给还不如靠打仗缴获。
可现在居然说每天能产几万到几十万发?
这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要想生产,就能源源不断地造出来?
是真的吗?
两人心里像是被一股巨大的喜悦撞了一下,脑袋都有点发晕。
这么多年的苦日子,终于熬出头了。
用不了多久,咱们也能用火力压着鬼子打了!
“这个消息不准外传,现在还在试验阶段!”
“是!”李云龙和孔捷猛地回过神,赶紧立正敬礼。
随后,几位首长轮流试了试AK。
但奇怪的是,每个人都只用点射,打了几发就停手了。宁远看着这一幕,心里有点酸涩。
真是穷怕了啊。连试枪都舍不得多打几发,生怕浪费子弹。
试完枪,大家没急着走,而在大夏湾四处转悠,想找一块合适的地方当飞机跑道。
转了一圈,发现只有一个地方合适——特战营的训练场。
这块地又平又宽,长度也够。一半的地面根本不用修,战士们平时训练踩得比镜面还光。
宁远想了想,觉得挺好。干脆把特战营营地改造成机场,整个圈起来,还能保证飞机安全。
当天下午,李云龙和孔捷就带着各自的队伍动了起来。
他们按照要求,要在这一片平整出一条四百米长的跑道。能停几十架飞机的中型机场里,天早就黑透了。老板们都走光了,就剩自家团长还在那儿吭哧吭哧地忙活。宁远也不好意思先走,干脆捡了把铁锹,走到李云龙边上,一块儿平整地。
李云龙抬头看了他一眼:“你在这儿杵着干嘛?回家陪媳妇去啊。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这种机会多稀罕。”
“再说了,这儿三千多号人,不就是弄个平地吗?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宁远笑着说:“我就是想跟你聊两句。赵正委咋没来?”
“他啊,被我打发去村子里买粮了。也不知道旅长咋想的,直接塞了个‘婆婆’过来。现在啥事都得先请示、再汇报,动不动就卡壳,烦死了。”
宁远笑着摇头:“人家赵正委好歹是大学生,文化人,你怎么老嫌弃人家?以前你还一个劲儿地催我当政委呢!”
“那是因为你不多管闲事!要是像他这样事事插手,我也早烦了!”
宁远有点无语。明明以前是团长一手遮天,啥都管,现在人家只是干本分工作,倒嫌人家管得宽了。
这逻辑,多少有点不讲理。
宁远说:“赵正委这个人我了解。当初他去总部报到的时候,我们正在外面打游击,整整一个月。他人挺明白的,大局观也强。你多请他喝两顿酒,把心里话摊开说说,别藏着掖着,他以后肯定能帮你大忙。”
李云龙点点头:“行,这话也就你能说得进我耳朵里。回去我就跟他好好喝一场,把关系处明白。”
看李云龙还能听进去劝,宁远心里也松了口气。
老赵,我能帮你的就这么多了。
你们俩,好好磨合吧。
之后,宁远又去了趟特战营,找了杨勇聊了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