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这才是真正的劲敌
不空军的钓鱼佬2025-10-18 11:172,014

眼下,这两样玩意儿就摆在他桌前。

岗村的手,慢慢滑过枪管。

冰凉的金属,仿佛还带着战场的血腥味。

这支AK和那挺MG42,是拿十几个日本特工的命,外加一整箱黄金,才从太原黑市换来的。

贵?值!岗村觉得再死十倍的人也值得。

两种枪都用7.62毫米子弹,他自己拿去靶场试过。

一扣扳机,火力喷出来像火龙,压得人抬不起头。

正因试过,他才心头发沉,脊背冒凉气。

军部那些人,怕是根本没意识到危险。

宁远这支队伍,军工能力已经甩出他们十万八千里了。

比起别的抗日武装,这才是真正的劲敌。

他立刻召来日本顶尖的枪械专家,立下死命令:给我仿!

他在自己地盘上有两家兵工厂,理论上能造枪。

可问题是,厂里只会做三八式步枪、歪把子机枪——老古董,笨重又慢。

这种“工业垃圾”,怎么拼得过AK和MG42?

专家倒是争气,七天之内拆光两支枪,一比一画出图纸。

可本地工厂一看图纸,直摇头:材料不行,工艺跟不上,就算勉强造出来,也没法测,更别说量产。

真要大规模生产,只能回日本国内,靠三菱、丰田那种大厂才行。

岗村二话不说,揣着图纸,带着专家,亲自飞回东京。

结果呢?方案当场被军部驳回。

理由很现实:这场仗打到现在,占领的地盘不少,资源却没捞着多少。

哪怕只给一支部队换装,帝国财政也扛不住。

当初定三八式当制式步枪,图的就是省子弹、耐用、成本低。

要是全面改自动武器,打一场仗得消耗多少弹药?帝国的家底经得起几次这么烧?

更何况,现在太平洋上正跟美国人拼命,海军才是重点,陆军能凑合就凑合。

至于你们华北的问题?军部一句话怼回来:

“八路军一开始连枪都没有,拿着大刀红缨枪,不也把你们搞得焦头烂额?

你们华北防区,天天被游击队钻空子,武器比他们好十倍,照样清不干净。

所以,决定胜负的,从来不是枪,是人!”

岗村听得胸口发闷,一口气堵在嗓子眼,差点没吐出血来。

他一个人坐在回国的飞机上,脑子里反复转悠一句话:

时代变了。

以前拼意志,拼兵力,还能补上差距。

现在呢?对面拿的是工业化的拳头,一拳砸下来,血肉之躯根本挡不住。

这是机器对人的碾压。

他想破脑袋,也只想出一条路:用重炮远距离轰,不让他们靠近。

可要是真的贴脸打了……说实话,他没招。

“我军即日起出征,将逐一夺回晋省、华北、东北失地!沿途所遇敌寇,尽可束手待毙!——护国军总司令宁远”

他捏着这份报纸,眼睛盯着那行字,眉头死死皱成一团。

路线他知道,目标他也明白。

可越是清楚,心里越没底。

那不再是过去那个靠人数和勇气就能打赢的战场了。

对手,已经走在了前面。自己能顶得住,不管是2K炮还是G42机枪,还有那漫山遍野的步兵冲锋。

在家义男战死之后,他顺手接管了第一先锋军剩下的残部指挥权。

原先那支十多万的大军,现在只剩三万出头。他早就下令放弃零散据点,把人全收拢回来,缩到一块儿守。

他在华北手上倒是有二十多万兵,可要守一百多座城池,哪还有多余的人手往晋台那边调?

可没想到宁远带着护矿军一离开太原,就跟砍瓜切菜似的往前推。

晋地这边的第一先锋军根本拦不住,节节败退,士气也快崩了。

到最后,他也只能给那三万残兵下撤退令。

让他们往华北平原撤,自己则从整个北线东拼西凑抽调兵力,在太行山出口布了一道铁墙。

不光是步兵,连最后压箱底的重炮队、装甲营、骑兵支队和飞行中队,全都被他调了过来。

他就是要靠人多、地势好,硬生生掐断宁远的路。

要是让这十万护矿军杀进华北腹地,再跟北面早已潜伏的游击队连成一片……

后果不堪设想。

到时候自己这摊子就真守不住了——毕竟日军在华北防区太大,处处要人看守,兵力太散。

而对方是集中全部力量打一点,根本挡不住。

干脆——与其被挨个击破,不如提前把能拉出来的人都拉出来。

剩下那些队伍,最近就别想着反攻了,老老实实蹲点防守。

等跟宁远这一仗打完,再重新算账。

赢了,一切好说。

八路的游击武装还翻不了天。

丢了的地盘慢慢啃回来就行。

输了?那也就没啥指望了。

就算自己没死在战场上,回去也得上军事法庭受审。

岗村对这场仗,心里门儿清。

所以,从宁远刚踏出太原那一刻起,他就开始动了。

几乎所有驻防部队都接到命令:至少抽出一半人马,向郑州集结!

这段时间所有部队不准出击,只准守点固防。

收到命令的不只是日军,还有伪军。

华北伪军二十万,抽十万。

华中伪军十八万,再抽十万。

再加上从各处抽来的十万日军主力,拼出一支三十万人的杂合大军。

对付宁远那十万护矿军,总该够本了吧!

宁远这边带着十万护矿军,分成三个纵队齐头并进。

李云龙带一队,杨勇领一队,他自己亲自指挥一队。

三支部队相隔几十里,平行推进。

柱子管着重炮团,孙德胜带着骑兵营,魏和尚押着装甲车连,全都跟在他本队后头走。

李云龙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支队伍里,其实和旅长脱不开关系。

当初在386旅指挥部,旅长听完李云龙请战,当场点了头,还意味深长看了宁远一眼。

他知道宁远的队伍缺能独当一面的老将,特地私下叮嘱了几句:

“李云龙这人就是个打仗疯子,闲下来骨头都痒。你只要把接下来的任务跟他摊开讲清楚,再给他个主攻的位置,俩人肯定对脾气。”

宁远一开始还有点犹豫,拉李云龙进护矿军,这不是挖八路的墙角吗?

继续阅读:第289章 在哪儿不一样打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抗战:让你带民兵,你在樱花种蘑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