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了片刻,衡梁笙最终决定:“进宫去和太医院的那帮老头聊聊关于配制救治药方的问题。”
怎么说衡梁笙也是曾经被皇上亲封的御用官员,进宫这点事倒是难不倒衡梁笙。
只是衡梁笙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没被这个难住,却是被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事给难倒。
衡梁笙这才进宫,顺着一条路走到头,刚跨过一个门,眼前四通八达的路让衡梁笙一愣。
“这么多条路……哪个才是去太医院的啊。”衡梁笙心里不禁有些沧桑。
她又四处晃了晃,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小丫鬟有些迫切的上前:“请问……”
不等衡梁笙把话说完,小丫鬟急急行了一礼便跑开了。
衡梁笙僵着自己伸出的手,满头黑线:“她有那么可怕?竟是把人直接吓跑了。”
她暗自打量了自己一番,穿着得体,整个人看上去都还不错,怎么就直接把人吓跑了呢。
衡梁笙有些郁闷,她就是想问个路而已啊。衡梁笙在皇宫里像是没头的苍蝇,一通乱逛,也没找到自己想去的太医院。
反而是在半道上遇到了从城楼上下来向着皇帝书房走去的顾巡。
顾巡看着衡梁笙出现在皇宫内,先是一惊,又是看着衡梁笙脸上一片的郁闷之色。
觉得有些奇怪,上前走至衡梁笙身边,轻柔的声音响起:“你怎么到宫里来了?可是有事找我?”
衡梁笙拉过顾巡,走远了几步,看了看周围,这才小声的对着顾巡说着:“我想起我在民国时也碰到过你们如今这个病情,想着来皇宫去找太医院那帮老头商量一下配制药方的事。”
想到自己迷路的事实,有些恹恹的说着:“只是,我找不到太医院,就在这里瞎转悠,没想到碰到了你。”
顾巡听着衡梁笙说的话,眼中闪过一抹惊喜,有些急切的抓住衡梁笙的肩膀:“梁笙,你刚刚所说可是真的,你真的能配制出药方解决这次瘟疫么?”
衡梁笙挠了挠头,有些不确定:“我只记得其中几个药材,毕竟我也对这个不是很了解,这才想来太医院与他们一同评判。”
顾巡心里有些欣喜,自己刚刚才对着百姓做出了承诺,衡梁笙就想出了可以有解决的方法,真是天助他也,随之看着衡梁笙的眼神也更加温柔。
说罢,拉起衡梁笙便向着太医院的方向走去,也不管还在他身后等着他的一堆人。
徒留原地一堆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做何想法。
太医院内。
太医院之首,也就是文太医正带着一众太医研究方子,里面倒是忙的一团乱。
一进太医院,衡梁笙就闻到了淡淡的药草香,有些舒服的吸了吸鼻子,好奇的问着顾巡:“顾巡,这是什么味道,这么清新,可以令人精神一振。”
顾巡看着满眼好奇的衡梁笙,这才缓缓开口讲着:“这时太医院之首文太医自己培育的新品种“银丹草”有清心明目之效。
衡梁笙听着名字,感觉很是耳熟,仿佛在哪里听过,随即看着顾巡开口:“能带我前去看看么?我想看看它是什么样的。”
顾巡听了也不多问,直接带着衡梁笙前去看了文太医心爱的草药。
她慢慢走近,观察了半天,这才发现这不是前世她祖母家经常养的薄荷么,只是看上去长得又有些不同,大概是那个文太医改良的品种吧。
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衡梁笙也不再好奇,只是跟着顾巡的脚步。
此时文太医正在里处熬制草药:“已经是第十份了,倘若还是没用的话,这又该如何是好。”
文太医心里有些着急,皇城外瘟疫当前,倘若再不加以诊治,情势必定会更加严重,那岂不是自己太过无用。
文太医向来好强,又怎么会允许自己研究不出来,陷入深思的文太医丝毫没注意自己煎的药快熬干了。
衡梁笙被顾巡带到文太医身旁,看着噗通噗通冒着气泡的药罐,出生提醒:“文太医,你的药要熬干了。”
文太医听到一阵清脆悦耳的声音,这才回过神,赶忙将药罐从火上拿下。
看着眼前有些灵动的少女,又看了看一旁的顾巡,眼中带走疑问。
“她是?”文太医有些奇怪顾巡为何会带一个女子来他太医院。
顾巡看出文太医眼中的疑惑,这才解释着:“这是已故衡大将军之女衡梁笙,此次前来是有事想与你谈谈。”
文太医看着眼前亭亭玉立,清雅文静的衡梁笙,眼中划过一抹赞赏之意。
想起刚刚顾巡跟自己所说的话,这才慈祥的问着:“小丫头,你有什么话想和我说,就快说吧。”
衡梁笙也不过多寒暄,直接开门见山:“敢问前辈,此次瘟疫,患病之人是否大多数人的症状都是发热,咳嗽,高烧不退,有风热,风寒两种情况?”
文太医听着衡梁笙突然说了一堆,但却句句都在点子上,眼中闪过惊讶。
“小丫头,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文太医有些奇怪,一个养在深闺的小丫头,怎么会知道这么多。
衡梁笙微微一笑,看着文太医,谦卑的鞠了一躬:“只是我曾去过一个地方,那个地方也曾有人患过此等症状,故而才会清楚些。”
文太医听着衡梁笙的解释,眼前一亮,有些激动的抓住衡梁笙的手臂:“你是说你见过此等病症的患者?那你可知何种药方可解决此次瘟疫?”
她想了想,才有些小声的对着文太医说着:“我之前也是依稀听人说过药方,只是如今也只记得其中的几味药材罢了。”
文太医有些激动,毕竟自己连带整个太医院研究了这么多天,却还是什么都没研究出来,每个人都十分焦急。
眼瞧着眼前这个小丫头年龄不大,人却很是机灵,有些迫切的对着衡梁笙柔声说着:“丫头,你且写下来,老夫再与你细细分析可好?。”
衡梁笙点了点头,接过文太医手中的笔,回想着自己在民国时期,外婆教自己的那点中医学知识。
经过一阵思索,衡梁笙倒是在纸上写了几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