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银州叛乱
洛风满城2025-07-02 18:242,030

大夏立国伊始,受限于国力等因素,保留了前朝在偏远地区的土司制度。

即世袭土司,由朝廷册封由本地的官员来管理本地百姓的方法,土司可世系传承。

在大夏的西北、西南地区,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土司三十余个,尤其以银州土司实力最强。

银州土司的首官名为马应龙,在仁宗皇帝时期因在仁宗皇帝寿诞时候,送来三十根“巨木”,得到了仁宗皇帝的赏识。

仁宗皇帝赞许其为“忠勇义节”,赐给了马应龙“银州指挥使”官职,以及飞鱼服作为赏赐。

马应龙送来的巨木非凡物,都是生长于银州原始森林中,靠着人力砍伐、运送出山的。

耗费海量的人力、物力,在山中做工的百姓光累死的就多达三十二人。

后来消息传到了京城,仁宗皇帝彼时刚刚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个生辰,缠|绵病榻时日无多。

仁宗皇帝有心处置马应龙,可银州山高水远,仁宗皇帝身体每况愈下,若贸然发兵就会给姬寒将来的继位,带来更多不稳定的因素。

思虑再三后,仁宗皇帝将此事按下,还以封赏稳住了马应龙及其麾下的骄兵悍将。

据说仁宗皇帝薨逝的消息传到银州后,马应龙痛哭流涕,最终晕死了过去。

不管马应龙真心也好,假意也罢,他所表现出来对皇帝的忠诚赢得了银州不少人的好感。

待姬寒继位之后的五年间,马应龙在银州表面上恭顺,实则暗中下手排除异己。

银州渐渐地成了马应龙的“国中之国”,在银州马应龙的号令比皇帝的圣旨还管用。

姬寒凤目流转,语气中少有的凝重。

“马应龙号称麾下甲士十万,据银州地势而守,斩了银州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起兵叛乱,诸位爱卿说说该如何是好?”

镇国公蓝玉率先说话,道。

“区区马应龙有何可惧?银州才多大的地方,马应龙的‘十万甲士’充其量不过三万而已,只要陛下派遣精兵强将,定能轻松将其平定!”

丞相张如山却没有这么强硬,他想了想,给姬寒提出了另外一个思路来。

“启禀陛下,老臣认为银州山高路远又十分贫瘠,就算出精兵强将攻打下来后,又能获得什么好处呢?马应龙也说得明白,他想要的封赏,依老臣之见,不如就遂了他的心愿,安抚住他。”

周扬听得眉毛一挑,暗道张如山与其说是个丞相,还不如说他是个商人。

银州地处偏远并不繁华是真,可若遂了马应龙的心愿,他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人心不足蛇吞象,若不能在马应龙起兵叛乱初期就将其灭杀,后面会越来越麻烦。

姬寒点了点头却没有下决断,她的目光落在了魏国公赵武的身上:“魏国公认为该如何处置才妥当?”

魏国公抬起眼眸,大声说道:“臣认为该出重兵,清剿马应龙,将银州叛军一网打尽,不留后患!”

魏国公少有的没和张如山穿一条裤子,让周扬觉得有些惊讶,姬寒亦如此。

姬寒嘴角含笑,道:“魏国公说说原因,让诸位爱卿都听一听你的高见。”

张如山也有些奇怪魏国公的话,却听魏国公道:“西北、西南的土司本就对朝廷的管束不满,银州土司是其中最强,也是受朝廷荣宠最深者。”

魏国公赵武作为兵部尚书,其军事眼光的确有独到之处:“若放人马家军横行西北,其他土司会望风而动在西北、西南作乱,西南有云南木府坐镇还好说,西北呢?”

魏国公展现出他平时深藏不露的一面,说道:“西北一乱,建州金国余孽、北魏,焉能坐视不管?到时候我大夏三面受敌,悔之晚矣!不如趁着与北魏刚刚签订议和协议,出兵西北平叛!”

魏国公是不喜欢姬寒的,觉得她一个女流之辈难当大任,成不了好的君王。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魏国公绝对会为了大夏穷尽心智,甚至能付出性命。

从大夏立国开始,魏国公的公爵爵位就是赵家来继承的。

赵家的荣宠兴衰,早已经和大夏捆绑到了一起,无论是镇国公、魏国公,还是英国公都是这样。

大夏在,他们的家族荣耀,他们的富贵荣华就会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可若是大夏不在了,一切都会化为梦幻泡影!

故魏国公与张如山的意见,在这里发生了相左,这也是两个人本质上的不同。

姬寒满意地微微颔首,说道:“既然如此,魏国公觉得该派何人领兵前去剿灭马应龙一党?”

魏国公想都没想,就道:“老臣推举陕西巡抚王继光、刘承通、郭光三人,率领大军五万征讨马应龙!同时,派遣亲军都尉府指挥使周扬前往督战!”

张如山嘴角微微扬起,感叹魏国公就是魏国公,老谋深算谋定而后动。

前面魏国公推荐的三人都没有问题,王继光是文臣,刘承通、郭光是武将。

这三人率领陕西的五万大军前去剿灭马应龙,可谓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可派出周扬去督战,就是往王继光的头上套了一个紧箍咒,王继光能愿意?

再说周扬宦官出身,他到了军中就凭着身边的那些人,根本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说不准哪天惹恼了王继光,周扬就要不明不白地“死”在战场上也说不定。

周扬也感受到了危险的气息,他望向姬寒,却听姬寒说道。

“西北的战事固然重要,不过有王大人三人足矣,过两日皇弟就要回到燕京城,周大人留在京城保护皇弟吧。”

张如山面露忧虑之色,上前进言:“陛下!周大人足智多谋,有他在西北战事一定会马到功成,事关江山社稷,请陛下三思啊!”

话说到这里,姬寒也不好继续拒绝,想了想道:“再等等吧,若是西北战事不顺再派遣周大人去也不迟。”

张如山与魏国公都有些失望,西北的精兵三万去围剿马应龙麾下的草台班子,还不是手到擒来?能有什么不顺?

继续阅读:第三十章 佯令约降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假太监:开局将女帝纳入后宫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