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后面还上了银针,生怕黎婧阮就这么没气了。
兹事体大,太医也不敢多做什么,赶紧找人去跟君上禀报,如今黎将军在前线打了胜仗,这位县主可不能在这时候出事啊。
夏玄正拿着捷报开心呢,这个消息差点把他从椅子上震下来。
“你,你说什么,黎县主昏了两天,现在性命垂危?!”
“君上,来报的人确实是这么说的。”大总管郭林毕恭毕敬的。
“快,快带朕过去!”
夏玄也来不及多说什么了,带着人就赶紧过去了。
“臣参见。。。”
“别说了,现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黎县主怎么会昏迷两天,现在还性命垂危?你要是解释不清楚朕摘了你的脑袋。”
夏玄也就是平常偶尔听皇后那边的人提一嘴,说的也都是好话,他自己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的,也没时间亲自去看,更何况黎婧阮是前朝大臣的女儿,皇后也没理由对她怎么样。
结果现在乍一听就是性命垂危,夏玄都觉得自己的心脏也不太好了,想一想黎塘跟邱玉英两个人,他就头疼,进宫的时候人可是活蹦乱跳的。
“这……”刘太医自己也是一脑袋汗,走的时候也还好好的,但是这话肯定只能烂在自己肚子里的,他没诊断出来,那就是他的错过了。
“君上,起初的时候是黎县主落水,臣奉皇后娘娘之命前来诊治,皇后娘娘说让臣好好医治,不要为了这些事情打扰您,眼下情况实在是危机,臣只好抗命禀告。”
三两句话便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人不是他弄成这样的,也是皇后拦着不让上报的。
夏玄又问了问黎婧阮现在的情况,整个太医院的人现在都在这里了,进进出出的,“热闹”得很。
夏玄只觉得头疼,又听到隐隐有啜泣声,四周一看,似乎是黎婧阮带进来的那个丫鬟。
一时间,头更疼了。
伸手点了点她,“你来告诉朕,这是怎么回事。”
巧云爬到夏玄面前,“求君上放我家小姐回将军府,看在将军一心为了夏国的份上,我家小姐实在是禁不起六公主的折腾了啊!”边说边磕头,青石板的地,额头很快就出血了。
这话其实有几分假意,但是黎婧阮今天这一口血吐的,实在是让她心惊。
将军府虽然说现在将军夫人都不在,但是管家是黎家多年的下人了,黎家后院也一向被夫人整治的服服帖帖的,要是在黎家,她家小姐断然不会受到这样的委屈的。
“快把她扶起来。”夏玄赶紧叫人把巧云拉下去包扎,又找了个其他人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胡闹,还不快去把那个逆女给朕叫过来,还有皇后,一并给朕叫来!”
原主不明白这些事情是怎么回事,但是夏玄自己是腥风血雨里面走出来的,怎么会不知道夏溪和这些小动作是什么意思,皇后也是,小六这般行事她做母后的,居然一不训斥,而不阻止。
“母后,怎么办?”夏溪和也是彻底慌了,从知道黎婧阮吐血她就匆匆忙忙跑了过来,虽然她平常是……可是事情的轻重缓急她还是分得清的。
要是按照她原本设想的那个样子,那个小石头,最多也就是让黎婧阮破相而已,到时候就算是父皇生气,也不会怎么样,可是现在。
皇后此刻也有些心慌,要是黎婧阮真的出了什么事情,那后果,就不在她可控制的范围内了。
她是出身国公府,要是在以前,倒也还好,可是如今陈国公府已经开始没落,那黎塘且不说,就是邱玉英,当年都还是姑娘的时候,她的悍字就是出了名的了。
更不要说黎塘跟君上的情谊,加上黎家世代忠君,邱家也是为了夏国只剩下了邱玉英一个人,要是黎婧阮真的,那,且不说君上这边,就是黎塘邱玉英夫妇也要扒了她们母女的皮。
“你不是说只是落水的吗?我还替你拦着消息,现在可好了……来人,快去本宫库房里,把那些灵芝妙药都拿过去。”
饶是皇后这么多年,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此刻也不由得心悸。
之前,夏溪和一直都说她与黎婧阮交好,虽然有时候行为是有点过分,可是黎婧阮自己没表现什么,君上也无暇顾及她,一开始她还说说夏溪和,后面也就没管了。
毕竟,跟女儿比起来,还是后宫那几个西贝更难对付一些,儿子的前程也更重要些。
只是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今天这样。
“母后,我也没想到,就是落个水,她会这样。”夏溪和年纪与黎婧阮相仿,平常看着是挺有样子的,不过归根结底也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此刻也端不住了。
“别急,我们现在过去,你好好跟我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个经过。”皇后深吸了一口气,带着夏溪和往黎婧阮住的地方走,越是这种情况下,就越是不能慌。
“君上。黎小姐如今是保住了性命,只不过昏迷了接近两日,加上如春日里水还凉,身子,怕是多少会落下些病根。”
一群太医跪在屋子里,夏玄坐在椅子上,面色晦暗不明,本来是打算接进来好好照顾着,不成想成了现在这样。
皇后跟夏溪和走进来的时候,就是这个场面。
夏玄撩开眼皮看了夏溪和一眼,吓得她直直跪了下去。
“父皇。。。”
夏玄也不说什么,就让她跪在那里,看如今前方的情况,怕是过不了多久黎塘就要凯旋了。
他跟黎塘是少年时就有的情谊,虽说君臣有别,可是他们之间的兄弟情分到底还是在的,想起黎塘那个脾气秉性,还有邱玉英的行事风格,再想想他们对这个女儿的宝贝程度。
只希望黎婧阮不会落下什么大的病根,太医院能在黎塘回来之前给她调养好,不然,整个皇宫怕是都要被黎塘给掀了。
“好了你们先回去吧,日后太医院须一日两次请脉,不得出半点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