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自打贞观四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师塞北,给东突厥灭了之后,临安的黄泥乡跟草原上的行商来往的也就多了起来。
临安倒也不是没想过玩“羊吃人”那一套,给草原游牧民族彻底摆平,免得反反复复的游牧民族如同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的冒出来找中原王朝麻烦。
可是临安手里也不过就是一个黄泥乡,还是一个初创不久的黄泥乡。
根本没那一份经济实力去玩高端操作。
只能凑合着和朔州代州云州的商贾们交易一番,换点羊毛来折腾羊毛毯羊毛被和羊绒枕。
毕竟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天,能不睡冷冰冰硬邦的木板床谁乐意睡?
是软和温暖的羊绒全套床上用品不好使吗?
临安之所以折腾黄泥乡大发展,就是为了自己日子过得更好。
打一开始就是奔着享受去的,哪能不给这些方面考虑到。
看着面前巧笑嫣然,打算陪自己离开客栈的秋葵,长孙皇后突然挑了挑眉道:“秋葵,你我相识三日了,妾还不知道你的姓氏呢。”
“总叫你秋葵倒是无妨,只是你我相交,妾却连你的姓氏都不知道,总觉得奇怪。”
秋葵转头看向长孙皇后,脸上虽然依旧挂着笑意,可是眼中那一抹失落,却是肉眼可见。
“秋葵是三年前被少爷从人牙子手里救出来的,当时没有姓名,只有个小名二丫。”
“那伙人牙子在秋葵六七岁的时候,就将秋葵从老家拐带了出来。”
“见秋葵清秀,才养了秋葵这几年,打算将秋葵卖去秦楼。”
“孩提时的事情,秋葵已经记不清了,唯一记得的,也就是秋葵来自河北道。”
“秋葵这个名,还是少爷赐的。”
“少爷一日不赐姓,秋葵便是一日无姓。”
“所以石夫人,您不用想着秋葵的姓氏了,秋葵生是临家的人,死,也是临家的鬼。”
“若真有姓氏,那也该是临姓!”
听着秋葵的话,长孙皇后心中悄然一动。
作为礼佛之人,长孙皇后又如何不能感受理解秋葵的悲苦?
“临姓出自帝高阳时代了,也算是古姓,郡望离交城也不远,就在西河。”
“兴许你家少爷就是西河临氏的某一支分支也不一定。”
“若秋葵你愿意的话,这一次妾前往太原,返程长安之时,可以带上你一路,咱们先去西河,给你入了老临家族谱,如何?”
姓氏在华夏人的心中还是有着极高地位的。
虽然说能够延续下去数千年,谁家祖上都出过达官贵人,甚至按照神话记载来的话,每个华夏人的祖宗都能追溯到神灵身上导致了华夏人不太注重自身血统。
可是落叶归根,可是传宗接代,却依旧是无数华夏人心中的坚持。
然而听着长孙皇后能给自己安排临家主脉族谱的话,秋葵却是摇了摇头,对着长孙皇后拱手道:“谢过石夫人厚爱了,我知道石夫人是贵人,定然不会无的放矢,说能给我安排临家族谱,就一定能安排。”
“可是少爷厚恩在前,老临家的临字,也不是少爷的临字。”
“我不要!”
长孙皇后猛然一愕。
区区一个丫鬟,居然都能对临安这个小乡老这般的死心塌地,临安在这黄泥乡,居然这么得人心吗?
下一秒,长孙皇后心中却是悄然悸动了起来。
就连一个丫鬟,都愿意跟临安生死与共。
大唐包容天下,又为何不能包容这个黄泥乡呢?
【二郎出来之后,不论如何都让二郎放过这黄泥乡一马。】
【黄泥乡的一切,包括制度在内,都值得大唐学习模仿,更别提黄泥乡还有无数值得大唐重视的产业。】
【又怎能因为二郎一人丢了面子,就将这如同人世仙境一般的地方,毁于一旦呢?】
长孙皇后在心中做好了决定。
只能说长孙皇后低估了他在李二心理的地位。
长孙皇后哪知道就因为她古灵精怪的一个提议,让李二从心里就给了临安一块免死金牌呢?
特别是临安拒绝了长孙皇后的提议。
不拒绝李二无非就是给临安一个王爷身份,拉到长安当猪养就行。
可是临安拒绝了,李二怕丢人又不敢给临安放出去,又碍于长孙皇后的话,不想去对临安动手。
这就导致临安成了李二一个打不得骂不得还杀不得的存在。
“秋葵,今日去哪里接妾夫君他们?”
“而且,妾冒昧问一句,妾可否让秋葵再带妾的夫君和大哥他们,在黄泥乡城里逛逛?”
走出客栈,长孙皇后拉了拉秋葵的衣袖问道。
听到身后女人的话,秋葵点了点头。
“自然是可以的,少爷既然让我来陪石夫人您在黄泥乡逛一逛,了解一下黄泥乡,那么对于石夫人您合理的要求,我自然无所不允。”
“今日我们去矿头那边接石郎君他们。”
“返回黄泥乡城之后,再修整一二,好好休息休息,夜间我再带石夫人你们一同逛逛黄泥乡,也是极好的。”
“黄泥乡乡城,可是有着不夜城的美誉呢!”
长孙皇后听着秋葵的话,猛然一愕。
朝廷可是规定了宵禁制度的。
大唐晚上二更天之后,就不允许百姓外出走动,直到第二天的五更天,才能够出门。
若是有人违反,那么便会笞二十。
虽然说长孙皇后清楚,下边的乡镇甚至不少的县城,基本都不会遵守这个规定。
但是黄泥乡这个就在太原眼皮子底下的乡城,居然敢光明正大的违背宵禁令?
更是博得了所谓的“不夜城”称呼?
难怪这几天的夜间,长孙皇后都能看到窗台外的灯火通明,还有人声喧嚣。
清了清嗓子,长孙皇后疑惑道:“若黄泥乡是个封闭的乡城,那么不执行宵禁令妾倒是能够理解。”
“可是黄泥乡往来人流无数,商贾护院,镖师行走,在这种情况下,若是不执行宵禁的话,临乡长莫非就不担心夜间会有盗贼强人生事吗?”
宵禁这玩意,从秦汉以来就自古有之。
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适应着华夏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宵禁手段,自然是立国不久的大唐严格执行的政策。
坊市制度,应运而生。
宵禁第一可以保障百姓的休息,让百姓到了白天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劳作,从而保障极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力。
第二则是可以降低犯罪率,毕竟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在深夜和凌晨,往往都是犯罪最好的滋生土壤,通过宵禁,可以有效的区分良民和恶民。
至于杀错抓错,有这种可能,但是宁杀错无放过,这也是很基础的统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