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旁看着自己弟弟被直接抽翻在地的张开花也不敢说话。
早些年重建黄泥乡的时候,临安就没少动粗。
用临安这个乡长的话来说,就是有些时候只能利用暴力,才能够立起规矩。
这几年下来,临安的权威,早已在黄泥乡想要好好过日子的百姓们心中建立了起来。
一句说一不二,是完全可以的。
临安说让他全家下矿,那么按照正常的情况,现在护矿队的人就应该已经在门外等着临安的命令了!
更别提张开花明白理解为什么临安会那么生气。
毕竟不仅仅是临安的热情被张开菊泼了冷水,就连一旁的张开花听到张开菊的话,都两眼瞪圆,不敢置信了起来。
张开花年岁比张开菊要大几岁,也有着随他爹张麻子去交城县县里边走商的经验。
张开花自然知道读书人在外边,有多么受欢迎。
自己的弟弟却将大好的机会,推到了一旁宁愿做一个地里刨食的农夫?!
不对,张开花很清楚,他的这个弟弟,农活也干不好!
张开菊是想要当一个游手好闲的青皮无赖!
哪怕是被人指指点点,他也无所谓!
“开菊……你到底是想要作甚啊!”
“你这么辜负小乡老的一片苦心,你是为甚啊!”
张开花两语一出,眼中已然带上了泪花。
看着这一出兄弟闹剧,一旁的长孙皇后却对着张开花说道:“听你弟弟说,你们在乡学里学了甚《千字文》《三字经》!”
“不妨说与老身听听,老身是长安客商,也算得上一句见多识广,想来可以给这两篇文章,估个好价!”
张开花双目含泪,看向了临安。
临安微微点头道:“背你能背的就好!”
身为能够搞定私营炼铁许可的贵人,临安可不觉得长孙皇后没看过书,无法分辨三百千的价值。
哪怕是张开花背不了太多,可是三百千从来都是以言简意赅朗朗上口而闻名的。
卖书这门生意,其实临安早就惦记上了。
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给书卖出去而已!
书籍代表着知识。
在这个年代,是被垄断的玩意。
一个被阶层垄断的玩意能够带来的利益有多大,临安表示看看上一个打算掀桌子的杨广结局就行了。
杨二想要掀翻士族门阀,结果被士族门阀嗷嗷使绊子,一番骚操作下来,不仅仅国力耗空,就连国都没了。
何况书籍的价值,寻常的商贾懂个屁?懂行的商贾会不会吃干抹净玩一手黑吃黑?
谁能够说得清楚?
这些年,临安也一直在挑一个能够折腾书籍这块的合作人。
长孙皇后,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长安富商,又是大家小姐。
没理由不识货。
给她一点小小的黄泥乡震撼,不担心她不会入套,更不担心她会玩上一出黑吃黑。
谁让她有儿女呢?
这就是把柄嘛!
更别提临安也想让一旁的张开菊知道,他到底错过了什么,拒绝了什么!
张开花看了看临安,又瞅了瞅长孙皇后,咽了咽口水梗着脖子道:“人之初,性本善……”
背到了‘融四岁,能让梨。’这一段时,张开花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愣是哭的如同二傻子一般,哽咽了起来。
可一旁的长孙皇后一双妙目中蕴含的神采,却愈发浓郁起来。
贵族出身,在这个时代足够提供给长孙皇后远超过寻常人的阅历和才情。
哪怕就是长孙皇后身后的那几个侍女,在稍稍缓和了之后,也纷纷捂上了自己的嘴巴,避免贵人面前出声惊扰了长孙皇后。
“这《三字经》,是何人所作?”
长孙皇后妙目看着临安,一字一句道。
务须背诵全文,光靠着这张开花所读出的这几十个字,长孙皇后就足够猜出这所谓的《三字经》为何临安说是蒙学书籍了。
三字一句,正合适处学说话的孩童启蒙使用。
牙牙学语的小孩本就无法连贯的说出多少个字来,而这三字经不仅仅朗朗上口,更可以让小孩学说话的同时认字!
这《三字经》,可谓是价值连城!
至少各家世家大族,将会为了这《三字经》抢破头去!
临安回头朝身后不远处的丫鬟秋葵道:“秋葵,去小爷书房,取三百千各一本来,交给石夫人!”
听着自家少爷的吩咐,秋葵吃吃一笑转身进了书房。
而听着临安这话,长孙皇后反而是惊讶了起来。
【各拿一本?莫非这所谓的三、百、千,竟然是都已经抄写好了的吗?】
虽说印刷术这玩意,在华夏大地上其实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影子,可是实际上让印刷术彻底大行于世的还得是雕版印刷术。
而雕版印刷术,则是唐朝中后期才开始大量使用。
如今的唐初,雕版印刷自然还是没有影子,哪怕是有影子,作为民间率先使用的手段,长孙皇后不知道却也是情有可原。
下意识的,长孙皇后就认为这三百千,是通过抄写而成,并且收藏在了临安的书房里。
眼见着临安没有回答自己,长孙皇后微微站起身来,目光如炬的看着临安双目道:“临乡长,这三百千其中的《三字经》,妾就能够听出它的不凡,另外的百和千,到底又是什么说头?”
“还有,临乡长,回答妾的问题,这《三字经》究竟何人所作?!”
“这《三字经》一书,一旦拿到长安,将会引起多少世家大族争抢,临乡长你可曾想过?”
临安对着一旁准备爬向门口开溜的张开菊猛的甩过一个扫帚。
听到了张开菊的‘哎哟’一声后,临安转头道:“石夫人,这三百千,皆是临某所作,看你的表现,你是个识货的,所以我才让秋葵去各取一本,让你好好看看。”
“三百千,分别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算是启蒙孩童的读物和书籍。”
“在临某想来,孩童识字念书,应当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这三百千,就是临某想和石夫人你做的第一桩生意!”
“你看了货,再决定做是不做!”
临安自然是对当文抄公的事儿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毕竟那么多同行前辈,哪一个当了文抄公还面红耳赤的?
然而长孙皇后却是默默的念了两遍《百家姓》之后,便是双眼微眯,眼中乍现一抹寒芒道:“临安小子,你说这三百千都是你所作的,且就算你是生而知之,可以知道这些姓氏名字,可你是不是忘了当今陛下曾在贞观六年,就下令吏部尚书等人作《氏族志》?”
“如今《氏族志》尚未修完,你作这百家姓,意欲何为啊?!”
要不是临安上辈子跟什么四九城,什么魔都,什么海外华商打交道惯了,听到这长孙皇后又挑刺找茬铁定心态要炸。
扯这么多有的没的,无非是这娘们有别的心思。
《氏族志》归《氏族志》,《百家姓》归《百家姓》,这两玩意除了都是说姓氏的之外,基本就不会有什么任何的冲突了。
更别提临安自问,没准自己的这个《百家姓》,比起高士廉他们弄出来的初版《氏族志》还要更得李世民的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