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锦尧在后殿,那个角度能够清楚的看到前殿的情况,洛宸临这一次是真的动怒了,就看第一个挤破了头也要惹他发怒的那个人是谁了。
总要有一个人顶着洛宸临的愤怒去说那些事先想好的话,但最后的结局会是怎么样的,沈锦尧就不确定了。
总之不会那么好过就是了,洛宸临真的发起火来,谁又能讨到便宜。
“太子殿下身为一国储君,却接连几日不来上朝,无论是什么原因,太子殿下总应该有空闲的时间可以上朝聆听朝廷大事,但殿下连这么一点时间都不愿意腾出来,在殿下的心里,到底有没有大平,有没有朝政,殿下究竟想不想为百姓,为社稷真正的做一些什么?”
等了这么久,好不容易等到了一次弹劾洛宸临的机会,他们怎么可能放过,现在问题抛出去了,就看洛宸临打算怎么解决这一次的危机了。
也不可能,每一次都可以被洛宸临化险为夷,既然洛宸临没有选择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太子妃,那就不能他们处处和洛宸临作对了。
毕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他们做出的选择,也都是为了今后能够更好的活下去,若是洛宸临顺利继位,他们哪里还能有好日子过,太子显然并不是能让他们满意的人选,也不能给他们带来利益,这么比起来,还是大皇子更加适合太子这个位置,满朝文武,难道还不能把洛宸临拉下来?
再不济,也得让洛宸临妥协,选择能让他们满意的太子妃,或者多纳妾,只要能够保证他们的利益,就是最好的。
“可不是,太子殿下这么长时间没露面,到底是因为忙于政事,瞒着我们在处理边关的战事,还是沉溺于温柔乡,遗忘了自己的责任,这实在有待考究。”
张家父子尚未发言,洛宸临出现的太过于及时了,这就恰恰说明,他们不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在洛宸临的监视之下,皇帝对他的信任已经到了一种恐怖的地步。
面对这样的洛宸临,他们能有几分胜算?希望渺茫吧,他们的奏折昨天才呈上去,今天洛宸临便如约而至,他在朝堂之中的眼线究竟是谁,这样的人,他们真的能在他事无巨细的安排之下,讨到什么便宜吗?
结果现在还不能那么快定下来,之前对于张家人来说,既然现在有同样不满意洛宸临的人主动跳出来,他们只需要坐收渔翁之利,在一旁帮腔,必要的时候说两句就够了。
先观察着,真要是出了什么事,他们也还有后路可退。
“若是各位大人觉得我不来上早朝是什么天大的错误,这倒是也无妨,我大可以日日上朝,边关的事情交给你们去处理,反正我不管处理什么事,总归是轻松的,手有余力,但是你们去处理边关的事情,未必能够震慑三军,让敌国按兵不动吧。”
洛宸临摩挲着虎口,磨了磨牙,这几个人说的话虽然很冲,但是直觉告诉他,真正呈上奏折,野心勃勃的不是面前的这几个替死鬼,虽然他回回怼回去,但是却不会真正的做什么事让他们被吓退。
毕竟只有这几个人继续嚣张下去,才能够引蛇出洞,将幕后的人揪出来,他有的是时间,也很有耐心继续耗下去。
沈锦尧也看明白了他的意思,在场的那些人,个个狼子野心,但是真的说出内心想法的没有几个,现在敢找出来和洛宸临对峙的,大多都是被当成挡箭牌推出来的,被那些上奏折的人蒙骗了的人,并不需要太过在意,只要继续跟他们周旋下去,稍微暴露一点破绽,幕后的人就一定会忍不住主动跳出来。
两人虽然一个在殿前一个在殿后,却是想到了一处去,沈锦尧仔仔细细的帮洛宸临记着大臣的反应,所有人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就算今日有的人没有站出来质疑洛宸临,她们也能知道,到底那些人是带着目的的。从而对症下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今天不光是臣子给洛宸临设的陷阱,也是洛宸临和沈锦尧反其道而为之,反过来算计这些人的一次绝佳机会。
只要有人带头往里面跳,她们就有机会揪出所有的人,逐个击破,肃清朝廷。
不可否认,这也算是他们头一次算计朝臣,从前就算说的再多,到底他们没有真的付诸行动,只是吓唬吓唬这些人,但是这些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触碰他们的底线,让他们忍无可忍,现在风水轮流转,他们占据了主动的先机,自然不能浪费这一次机会?
“是谁觉得本宫没有做事,贪图玩乐就站出来,咱们互换一下,每天站在朝堂上动动嘴皮子,上下嘴唇一碰就能想说什么说什么,不用付出什么实际的行动,当然是好的,本宫很乐意,也很高兴能有人跟本宫换啊,谁想,就找出来告诉我,你想去对付敌国陈列边关的大军,父皇在这里,定然会满足你们这拳拳爱国之心的。”
洛宸临仍旧是不动声色,只是催促的意思更明确了一些,从前他不愿意多说什么,毕竟大平危机四伏,家国大事头一等,有一些事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是现在有人来挑战他的底线,想要出卖大平开获取自己的那些利益,他无论如何不可能继续视而不见。
不管是谁动了不该动的心思,他都不会轻易放过,大平的江山永固,百姓安定富足,他才能真正被人叫一声明君,且这也是羌沅希望的,只要是羌沅希望他做的,他都会努力做到。
就像羌沅一辈子一样一生一世一双人,男子一生只对一人动情,他就做到只爱沈锦尧,今生今世除了沈锦尧不会再有别的女人。
又像羌沅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再也不必经历战火流离之苦,那他就领兵作战,守了大平十几年的太平安宁。
能够做到的,他都会如数做到,半点不会食言,
“怎么样,是谁想去统领三军,号令百万雄师,和边境虎视眈眈的那些人对上,现在就可以站出来,接替我的位置,也让我看看,你们是如何做到两面兼顾的,诸位也大可放心,只要有人接替我的位置,今后早朝都能看到我,我会和你们共同商议朝廷大事,诸位意下如何啊?”
洛宸临嘴角挂着浅浅的笑意,说实话,他也挺佩服这些人的,明明心里怕得很,但是不管怎么样,都要站出来挑他的毛病,也算是开天辟地头一遭了。
哪朝哪代的太子,也做不到像他这样,满朝文武没几个赞成他的吧。
“太子殿下若是军中事务繁忙,大可以让陛下额外指派一个人帮着殿下分担这些事,何苦把所有的重担都压在殿下一个人的身上,这样一来,殿下也有了上朝参政的空闲,军中事也有了能够帮衬的人,岂不是一举两得?”
朝臣能够坚持这么多年自然是有本事的,能够和洛宸临说上几个来回也并不奇怪,但是他错就错在,现在大平根本就没有能够站出来挑大梁的人,又谈何能够在军事上帮衬洛宸临。
“那郎大人不如说一说,满朝文武,能够挑大梁的有谁?谁能做到在这些事上帮衬太子殿下,陛下是不是也曾问过你们,有哪个武将愿意找出来,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但是没有的吧?”
乔国公世子自然是无条件的站在洛宸临这边,当初边关战事吃紧,皇帝当即就问了朝臣的意愿,但是所有人都畏畏缩缩,挑来挑去,到最后还是只有乔忆和长公主府能够作为挂帅之人出征,现在众人眼看着洛宸临吃到了这个红利,就眼红着想让洛宸临将这个好处交出来了,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
“问你们的时候,一个两个都是畏畏缩缩的不敢站出来,现在太子殿下将一切处理妥当了,你们倒是想出来蹭一波好处了,觉得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没有落在你们的头上,可知道太子殿下现在掌管军中事,不日就要出征打仗,到了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几位大人还愿不愿意上战场啊,别到时候征战沙场的还是只有我乔家和长公主府,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么多年,有乔家和长公主府坐镇,朝的武将个个吃的滴流圆,臃肿肥胖,半点看不出能够征战四方的样子,因为他们有恃无恐,反正不管怎么打,都轮不到他们上前线,他们又何必纠结这些事。
说来说去,还是乔家和长公主府太厉害了,没给武将大显身手的可能,也就给了这些人嚣张的机会。
“这么多年,恐怕诸位早就忘了自己是何等的出身了吧,乔家和长公主府在前面为你们遮风挡雨,想来你们早就不记得当初大平那段艰难的岁月,现在既然你们都说出来了,已经开始闲的无事质疑太子殿下了,不如就说得清楚一点,谁想上战场,觉得太子殿下轻松,就接过太子殿下身上的担子,我看殿下日夜繁忙,也早就该休息休息了,正好你们有这个心,不如就换上你们去好了。”
乔世子字字珠玑,将朝臣那点子龌龊的想法都说了出来,现在这些人敢在这里质疑洛宸临,无非就是觉得洛宸临这个太子当的轻松,他们看不惯,且洛宸临当了太子之后并不想那些皇子一样处处恭维他们,而是处处和他们作对,也难怪这些人会看不惯洛宸临做太子。
这天下,一向都是能者居之,洛宸临是太子的最好人选,没有人能够顶替他的位置,也不会有人能够比他做的更好。
这么长时间,洛宸临的付出他们有目共睹,这些人不过是看不惯洛宸临能做的这么好,再这么下去,他们就一点反抗的机会都没有了,这绝对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只要让洛宸临行将踏错一步,他们就多了一次机会,能够拉下洛宸临,拥护他们看好的皇子上位,到时候新皇登基,他们也能混个不错的职位。
不至于等到洛宸临继位,他们个个落的个满门抄斩,逐出京都的下场。
孰是孰非,孰轻孰重,他们当然分得清,朝廷大事,边关困境算得了什么,只要有机会能够越爬越高,他们都要抓住机会。
反正大平有能人去保护他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为了自己考虑就够了。
“现在怎么没人说要站出来了呢,这么多年了,你们一直看不惯长公主府的兵权,想方设法的想要陛下剥夺了这个权利,这兵权收回来了,是谁想要啊?你们配的上吗?如今太子殿下忙于军中大事,不能上朝,可算是被你们逮到了机会,你们那点心思,真因为没人看得明白呢?”
乔世子嘴不饶人,根本不在乎什么大臣的面子,把那点心里话都说了出来,大臣们个个脸色铁青,十分难看。
早就知道乔家会站出来帮洛宸临说话,却没想到乔世子半点面子都不给彼此留,好端端的要把他们的目的说出来打他们的脸。
洛宸临笑着看大臣,这些人当年选择入仕的目的肯定是好的,只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份初心,早就被淡忘了,现在剩下的只有滔天的欲望,目的性太强了。
“这兵权嘛,我一向是不怎么在乎的,只不过可惜了,大平除了我和乔忆,也没有哪位武将能够善用兵权,战事吃紧,军事大于国事,边关若是守不住,你们哪里还有继续在这里叫嚣的机会,等到城池被攻破,不管你们的目的是什么,都会变得毫无意义。”
家都没了,还想着什么权利不权利的,就没有必要了。
然而洛宸临话锋一转,再一次说到:“除非,你们之中早就有人通敌叛国,巴不得大平城破,让我猜猜,你们之中到底有多少人是背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