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问管教也有点儿蒙,起身从会客室的架子上翻出了探视记录,指着其中一条跟我说:“也有可能是表亲之类的吧?我们这里都是身份证实名登记,身份是不可能造假的!”
一直跟在我身后没吭声的田子楚,这时忽然走上了前来。
他掏出手机,把登记簿上的身份证号录入了进去,喃喃道:“李欣泽是吧?现在各个系统都联网了,只要有证件号,很容易就能查……”
但他说到这里忽然卡壳了,我扭头看他,就见他手机屏幕上出现了一条“证件更新信息”,转而就听他惊讶道:“这个人三个月前刚换过身份证呀!他老身份证丢了!”
“系统里有他的联系方式吗?跟他打个电话核实一下,看看这一天他有没有来过第二戒毒所!”我急忙说。
田子楚闻言立刻一顿翻找,从联系方式一栏发现了一个手机号。
电话拨过去,对方很快就接通了。
但是,面对田子楚的疑问,李欣泽断然否认。
他表示自己一直在罗川市经商,多少年没回过江城老家了,更是没有一个吸白面的亲戚,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管教在一旁听的目瞪口呆,不可置信的说:“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人拿捡来的身份证探视李志刚?他到底是什么人?”
我没理会他的问题,只问:“你们登记处的监控保留多久?”
管教顿时一拍脑门,领着我们就直奔监控室。
通过对监控画面的局部放大,我们发现来探望李志刚的男人,确实有几分神似身份证件上的李欣泽。
但对比档案上的数据可以发现,这个男人比李欣泽至少矮了五公分,显然不是同一个人。
田子楚指着监控中的男子,悄声问我:“景哥,你们真正要调查的,是不是就是这个人呀?”
我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点头说:“先调取路面监控,看能不能查到这个人的去向吧!”
话虽然这样说,来的路上我已经观察过了,第二戒毒所被农田团团包围,就算四个方位都布设了监控。但如果人钻进田地里面,一样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
果不其然,我的不祥预感在两个小时后被验证。
田子楚苦着脸给我看电脑上的监控画面,上面是环绕戒毒所正门的多处监控。
一如我所料,那个拿着李欣泽身份证的男人,果然没有选择走大路离开。他甚至没有乘坐任何交通工具,就是两条腿走到黑。
一出大门,他径直就跳上了田间小路,不到百十米的距离后就借着大片的农作物遮挡,迅速不见了踪影。
田子楚不甘心,反反复复拉近镜头。但眼都快看瞎了,也没分辨出男人最终去了哪个方向。
我看他纠结的抱着电脑不死心,只能从旁道:“算了吧!这附近的农田有几百亩,而且中间连着不少土路通往村里。如果不清楚他的目的地,你就是一寸一寸的看过去,也未必能通过路面监控找到他。”
田子楚闻言挠了挠头,有些自暴自弃般的说:“景哥,要么咱们还是别舍近求远,背景调查做的这么仔细了!依我看,与其在这个假的李欣泽身上浪费时间,不如直接去见李志刚吧,抓住他一问,事情不就清楚了吗?”
我看着屏幕上消失在田间小路上“李欣泽”,叹了口气,喃喃道:“可问题是,谁又知道李志刚在哪儿呢?”
“当然是他的父母啦!”田子楚很傻很天真的说。
第二戒毒所的调查在最关键的地方掉了链子,虽然没报任何希望,但我还是采纳了田子楚的意见,驱车去见了李志刚的父母。
然而,到了地方我们就傻眼了。
原本的百年老店“李家玉器”,竟然改弦易张了?
面对“瑞和玉器”的招牌,我和田子楚的第一反应其实是走错路了,但反复定位后发现的确就是这里。
店老板现在是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我们进到店里询问老李家的情况,但谁成想青年一听李志刚的名字就警惕了起来。
他随手招呼来两个店员,看那架势竟然是打算将我俩轰出门去。
田子楚一看这阵仗顿觉有猫腻,立刻就掏出了他的调查证。
虽然说他手中的这本证件并非警官证,但却也是警局签署的东西,有一个很亮眼的标识。对于普通民众来讲,大概只能看懂“江城市公安局”这个符号,根本区分不了两者在执法权上的差异。
青年虽然胳膊上纹龙画虎,但好像对警察有阴影,见状立刻拽住了准备挽袖子的伙计,笑着迎上了前来。
而我没有理会他殷勤的笑脸,目光在店里扫了一圈,发现虽然外面的招牌已经换成了全新的“瑞和玉器”。但店里却没有经过翻新,玻璃柜台也是老旧款式。
看这架势,这家的店面显然只是改换了门脸,里子依旧还是李家玉器。
“你是把这家店整个盘下来了?”我问。
店老板点头:“没错,这店原本也是这里的老字号了,但那家人急用钱,所以整家店都不要了,我算是捡了个漏。”
他一边说着,手一边转着腕子上的核桃串。
看着他不自觉的小动作,我不由眯了眯眼睛。
这是一种很典型的紧张反应,看来这位店家对于“警方”的到来,内心很虚。
想到这里,我扯动嘴角轻笑了一下,故作关切的问:“你接手这家店多久了?店里最近的生意怎么样?”
“倒也没多长时间,至于生意嘛……”
说着,老板下意识的瞥了一眼门可罗雀的店门,有些尴尬的继续道:“生意还算凑合,也就是勉强混口饭吃。”
我看了看他,又问:“你以前也是做玉器的吗?”
见我一直追问,老板大概觉察出了自己正一步步走到坑里。
他有些警惕的看了看我,斟酌了一下后才点头说:“是啊……怎么了?”
我坦然说:“也没什么,就是看上去不太像。”
老板一愣:“哪里不像?”
“经营玉器这一行,要么是靠地理位置,比如挨着景点或市场,靠流动的客流走货。要么就是靠熟客之间的相互介绍,倚靠的是人脉关系。”
说到这里我看向他,悠悠的说:“这条街不挨着商场景点,没有散客可以走货。接手这个地方的生意,第一步肯定是要利用李家多年经营起来的关系网,跟附近的熟客混脸熟。”
“但是,当我俩进门问到李家的事情时,你的第一反应竟然是直接撵人,压根儿不考虑我们会不会是李家的熟人。你说,一个浸淫这行多年的玉器老板,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