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锦青紧盯着眼前的萧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中的长剑,锋利的剑尖直指萧朔的胸口。
剑尖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映照出他坚毅的脸庞和决绝的眼神。
若说想要杀了他,那时锦青的内心确实是如此真实地闪过这个念头。然而,他清楚自己不能这么做,也没有实际的办法去实现这一冲动。对于萧朔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时锦青感到深深的唾弃和厌恶,早已是心存不满,对于他的品行和道德底线,锦青更是持有着极度的怀疑和不屑。
然而,他身为琉璃国的皇子,肩负着琉璃未来的重任,是国家的未来继承人。在这个身份之下,他深知个人的恩怨情仇,在国家的大局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他必须坚守住内心的纷扰,将个人的情感深埋心底,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萧朔猛地伸出手,紧紧地抓住了那把锋利的长剑的剑刃。剑刃如同切割纸张一般,轻易地破开了他的手掌,瞬间,一股剧烈的疼痛传遍了他的全身。他咬紧牙关,强忍着疼痛,手掌上的伤口开始流出鲜血,一丝一丝地滴落下来,犹如红色的珠子在空中跳跃。这些鲜血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然后落在地上,绽放出一朵一朵的血花。
时锦青扔下长剑,说道:“没问题就签了。过两天我拿着文书来和你交接。”
萧朔此刻的心情如同被冰霜覆盖,他颓然地垂下了头,眼中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只剩下无尽的失落和沮丧。
他沉重地叹了口气,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和悲凉,说道:“北辽战败,这是事实,我们输得彻彻底底,没有任何反驳的余地。愿赌服输。”
他抬起头,看向远方,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之色,继续说道:“你和时楚靳说一下,我萧朔代表北辽,愿意归顺琉璃。”
“我并不需要北辽归顺于琉璃!”时锦青的声音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和傲气,这与时楚靳的性格如出一辙。他转身大步离开,步伐坚定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在宣告他的决心。
在走出大帐的那一刻,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那些偷听的将士们。他们的脸上满是惊讶和疑惑,似乎对他的决定感到不解。然而,时锦青并没有停下来解释,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别让他死了。”
将士们虽然对于萧朔很不甘心,但是他们又不得不屈服。现下,萧朔已经颓败,本来他们想着时锦青若是动手,那么萧朔就不用经他们的手了。
“归顺琉璃。”原本这群人也是这么想的,他们并不想再和琉璃打了,他们只想要和平的生活。
然而,就在他们听到时锦青的话语后,那一丝刚刚燃起的希望之光瞬间便熄灭了。他们曾怀着期望,希望能够借此机会获得琉璃的认可与庇护,可现如今,琉璃的态度却是明确而坚定的,他们并不需要他们归顺。这样的结果,让他们不禁感到一阵失落与无奈。
他们的心,再次沉到了谷底。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们感到无比的无助与迷茫。
“陛下。”
几人对视一眼,鼓足勇气在营帐外面喊了一句。
却得到了投掷出来的一个酒坛,以及萧朔愤怒的一句“滚”。
几人战战兢兢地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决定先走为上。
时锦青回到了青城将军府,刚刚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中,品着香茗,享受着片刻的宁静,突然听到一阵粗犷而有力的声音传来。随着步伐匆匆地接近,她抬头望去,只见朱清满脸喜色地走了进来。
他说道:“殿下,好消息啊!北辽那边出归顺书了。”
时锦青听到这个消息后,眉头紧锁,显然他对于此事并不满意。他与时楚靳持有相同的看法,他们并不想北辽归顺。
首先,治理问题便是最为棘手的一环。北辽民风彪悍,民族问题众多,治理起来绝非易事,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一个合理的方案。
其次,北辽内部存在着许多老顽固分子,他们或许曾经是北辽的权贵,在当地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这些人对于新政权往往持有怀疑和抵触的态度,收服他们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时锦青深知,北辽的归顺并非简单的合并,而是一场复杂而漫长的政治斗争。
时锦青问道:“谁出的归顺书?萧朔?”
朱清依旧保持着他那大嗓门,毫不掩饰地说道:“除了北辽的那个破皇帝,还能有谁?他居然打算三天后出发去京城归顺,这可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啊。那个皇帝一直以来都自视甚高,如今竟然会选择归顺,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时锦青越听越觉得不对劲,他离开的时候,萧朔还是一副颓靡不振的模样,仿佛被什么事情深深打击了一般。然而,他不过离开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萧朔就突然写出了归顺书呢?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朱清观察到时锦青并未回应,反而面露凝重之色,心中不禁有些疑惑。他走上前去,轻轻地拍了拍时锦青的肩膀,以示鼓励。然后,他朗声道:“殿下,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儿啊,你为何愁眉不展呢?”
时锦青这才说了刚刚自己去了北辽军营的事情,也和朱清说了自己和萧朔的对话,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并不想北辽归顺的理由。
朱清听完对方的话后,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虽然平日里看起来大大咧咧,像个大老粗,但实际上他也是一个经历过无数风雨、身经百战的人物。对于琉璃的事情,他向来是认真对待的,怎么可能会让琉璃再次陷入麻烦之中呢?
“殿下,您所言之有理,实在值得深思。”朱清微微颔首,缓缓坐下,眉头微蹙,继续道,“我深觉此事非同小可,有必要将此事告知王爷。然而,据我所闻,京城六部的那些大人们对于北辽的归顺之事颇为热切,他们似乎都渴望促成此事。”
“如今,京城中的氛围恐怕已经是一片积极促成之声。这些大人们各怀心思,或许有的人是真心为了琉璃江山的稳固,想要借北辽之力来加强边疆的防守;但也难免有人是出于私欲,想要借此机会为自己谋取更多的权势和利益。”
时锦青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说道:“放心。皇叔不会同意的。我收拾一下也即刻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