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风似乎真的带走了些许沉重,却带不走武修文骨子里那份对教学的敬畏。从海边回来的那个晚上,他书房的灯亮到了后半夜。
黄诗娴那句“别让明天的事,压垮了今天的自己”在他耳边回响,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圈圈鼓励的涟漪。他不再纠结于那些可能的刁难与审视,而是将全部心神沉入进去,开始精心梳理接手海田小学六年级数学以来的点点滴滴。
电脑屏幕的光映在他专注的脸上。他不是一个喜欢夸夸其谈的人,但这一次,他决定要真诚地分享。PPT一页页完善,他不是在堆砌枯燥的理论,而是在还原一个个生动的课堂瞬间。他把那次打破常规、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分数应用题的尝试做了重点标注;他把如何用一首自创的、饱含数学韵律的小诗,点燃几个后排学生眼中求知火焰的过程细细道来;他甚至没有回避那个最初让他头疼的“小霸王”李壮,详细记录了自己如何通过一次次课后的耐心辅导和一次偶然的篮球场交锋,让这个孩子从抵触数学到愿意主动提问的转变案例。
每一个成功案例的背后,他都附上了自己的反思与不足。“这里,如果我当时能用更形象的图形辅助,或许孩子们理解起来会更轻松。”“那次诗歌激励,对大部分学生有效,但对极个别逻辑思维极强的孩子,是否反而是一种干扰?这是我需要进一步探索的。”他坦诚得近乎苛刻,却也真诚得动人。这些文字和图片,凝聚着他数月来的心血、汗水,以及那份对教育近乎执拗的热忱。
第二天下午,学校的多媒体会议室里坐得满满当当。不仅是六年级的老师,其他年级不少没课的教师也闻讯赶来。武修文老师近来的教学成绩有目共睹,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想听听这位曾被质疑的“空降”代课教师,究竟有什么独门秘籍。
武修文坐在前排,手心里微微沁出薄汗。他能感受到身后那道道目光,有关切,有好奇,或许也有一如林方琼老师那样,带着审视与不服。他深吸一口气,下意识地抬眼望向台下。
几乎是在瞬间,他的目光就与一双清亮的眸子撞个正着。黄诗娴坐在靠过道的位置,穿着一身浅蓝色的连衣裙,像一株清新的海百合。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交头接耳,只是安静地看着他,嘴角噙着一丝温柔的、鼓励的笑意。当他的目光投过来时,她用力地、几乎微不可察地点了一下头,那双会说话的眼睛里,盛满了全然的信任与支持。
那一刻,武修文忽然就安心了。仿佛漂泊的船终于看到了岸边的灯塔。
会议由教导主任梁文昌主持。“老师们,静一静。”梁主任扶了扶眼镜,脸上带着惯有的严肃,但语气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今天我们召开这个教学经验交流会,目的就是分享智慧,共同进步。下面,就请六年级的武修文老师,为大家分享他近期在教学上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大家欢迎!”
掌声不算特别热烈,但足够礼貌。武修文站起身,稳步走上讲台。他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的高度,再次抬眼,这一次,他的目光坚定地扫过全场。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他的声音起初略带一丝紧绷,但很快便稳定下来,带着他特有的、清朗的质感,“今天站在这里,我很忐忑。和在座很多经验丰富的前辈相比,我资历尚浅。所以,今天我不是来做‘经验报告’,更像是把我这几个月在教学路上摸索时,遇到的风景和摔过的跟头,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品品,聊聊。”
开场白朴实无华,却瞬间拉近了与台下老师的距离。连原本抱着胳膊、姿态放松地靠在椅背上的林方琼,也不自觉地稍稍坐直了身体。
武修文点开了PPT的第一页。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用一个个真实的学生案例、一页页精心拍摄的学生作业照片、一段段他自己录制的课堂小片段,将他之前所有的思考和准备,娓娓道来。
他讲到如何把“修一段公路”的应用题,变成“为我们海田镇规划一条最美的滨海步道”,让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为了“步道”的长度、宽度、预算争得面红耳赤,却又在争论中牢牢掌握了知识点。讲到那个关于“圆”的小诗,他甚至在台上轻声念了出来:“规尺一转,便是世界方圆;圆心一定,便有轨迹万千……”诗句简单,却蕴含着数学的哲理与美感,台下不少语文老师,如赵皓星,眼中都露出了惊艳的神色。
“赵老师后来还跟我开玩笑,”武修文适时地互动了一下,看向赵皓星,“说我这数学诗,抢了他们语文课的风头,弄得他们班孩子写作文都开始讲究起逻辑和结构了。”
台下发出一阵善意的轻笑。赵皓星也笑着摇了摇头,算是默认。这话半是玩笑,半是事实,却巧妙地印证了武修文教学方法带来的跨学科积极影响。
当他讲到转化后进生李壮的案例时,台下变得格外安静。他展示了李壮从最初满是红叉的作业本,到后来虽然字迹依旧歪扭,但正确率显著提升的练习卷,还有一张他抓拍到的,李壮在篮球场上进球后,兴奋地朝他比了个“耶”的照片。“教育,有时候不止在课堂。”武修文的声音低沉了几分,“可能是在操场的一次击掌,可能是在走廊里一次随口的关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反复强调他们的缺点,更重要。”
他的叙述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满满的细节、实践后的反思以及那份几乎能触摸到的、对学生的爱护与责任。成功时,他不居功;遇到困境时,他毫不避讳地剖析自己的不足。这份真诚,像一股温润的溪流,悄然浸润了在场许多老师的心。
黄诗娴在台下,几乎移不开眼睛。台上的武修文,仿佛自身在发光。她见过他生活中的窘迫与可爱,见过他情感上的迟钝与温柔,但此刻,她见到了他在专业领域散发出的独特魅力——那是智慧、真诚与热忱交织出的光芒。她的心跳,随着他讲述的每一个起伏而加速,一种与有荣焉的骄傲感和汹涌的爱意,在她胸臆间激荡,几乎要满溢出来。她只能用力地攥着自己的手指,才能克制住那份为他欢呼、为他鼓掌的冲动。她的目光,始终追随着他,那眼中的星光,璀璨得让偶尔瞥见她的郑松珍,都忍不住在心里啧啧感叹:“完了完了,诗娴这丫头,算是彻底栽了!”
武修文的发言接近尾声。“最后,我想说,”他的语气变得更加郑重,“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家庭的未来。我自知还有很多不足,未来的路也很长,但我愿意继续摸索,继续学习,希望能和各位同事一起,为海田的孩子们,多点亮一盏灯,多铺上一块砖。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他躬身行礼。
台下寂静了足足两三秒。
然后,掌声如同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热烈、持久,充满了真正的认可与赞赏!
李盛新校长坐在第一排,脸上露出了欣慰而又自豪的笑容,带头鼓着掌。梁文昌主任一边鼓掌,一边连连点头。
“讲得太好了!实实在在,都是干货!”有老师低声赞叹。
“那个用诗歌学数学的想法真妙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另一位老师附和。
“武老师确实有心,对学生是真好。”
议论声几乎是一边倒地褒扬。就连一向严肃的林方琼,也一下下地拍着手,虽然脸上表情依旧复杂,但那眼神里的质疑和轻视,已然消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得不服的审视和思考。
武修文站在台上,被这突如其来的、热烈的掌声包围着,有些不知所措,耳根微微泛红。他再次下意识地看向黄诗娴。
只见黄诗娴已经站了起来,她不顾周围投来的各种目光,脸上绽放着无比明媚灿烂的笑容,用力地为他鼓掌。那眼神里的欣赏、骄傲与几乎要溢出来的爱意,赤裸裸,明晃晃,像夏日最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投射在他身上。
武修文的心,被这目光烫了一下,随即被巨大的暖流包裹。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在这一刻,仿佛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会议一结束,不少老师便围了上来,纷纷向武修文表示祝贺,并提出各种问题交流。
“武老师,你那个规划步道的案例,具体是怎么分组的?”
“武老师,那首关于圆的小诗能再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修文老师,后进生转化方面,我班里也有个类似的孩子,能不能找个时间详细聊聊?”
武修文被热情的同仁们包围着,耐心地一一解答。就在这时,黄诗娴穿过人群,径直走到了他的面前。
周围瞬间安静了几分,许多道目光都带着善意的笑意和探究,聚焦在他们两人身上。关于武修文和黄诗娴的“八卦”,在海田小学早已不是秘密。
黄诗娴却仿佛浑然不觉,她大大方方地站在武修文面前,仰着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声音清脆,带着毫不掩饰的喜悦:“修文老师,讲得真是太精彩了!我学到了很多!”她的语气自然又真诚,那是为同伴的卓越成就感到由衷高兴的语气。
武修文看着眼前笑靥如花的女孩,看着她眼中那个小小的、有些局促的自己,心头一热,所有的紧张和疲惫都烟消云散。他弯起嘴角,回以一个同样真诚的、带着些许如释重负的笑容:“谢谢,诗娴老师。”
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简单地称呼和对视。但那一刻,两人之间流动的默契与情感,仿佛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温暖的场域,将周遭的一切喧嚣都隔绝在外。相视一笑的瞬间,万千情意已在其中。在专业成就的映衬下,这份悄然滋长已久的情感,显得愈发坚定而动人心魄。
然而,就在这充满成就感和温馨氛围的时刻,武修文口袋里的手机,突然极其不合时宜地震动了一下。不是电话,是短信。
他的心脏猛地一缩!那个陌生的本地号码!那条关于黄老大渔船队“小情况”的短信!像一条冰冷的毒蛇,瞬间从心底的某个角落窜出,缠紧了他的心脏!
他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刚刚因为成功和黄诗娴的祝贺而积聚起来的所有温暖和勇气,在这一刻,被这突如其来的提醒击得摇摇欲坠!
“修文?”黄诗娴敏锐地察觉到了他骤变的脸色,脸上的笑容转为担忧,上前一步,低声关切地问,“你怎么了?是不是太累了?”
武修文猛地回过神,对上黄诗娴纯净而担忧的眼眸。他几乎是仓促地、狼狈地移开了视线,手下意识地伸进口袋,紧紧攥住了那部仿佛带着诅咒的手机。
巨大的恐惧和愤怒再次攫住了他!他们竟然真的不肯放过他!甚至选在了他刚刚获得认可、与诗娴关系更进一步的这个时刻,再次发出警告!
他张了张嘴,想对黄诗娴说“没事”,喉咙却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堵住,发不出任何声音。周遭老师们的谈笑声,此刻听在他耳中,变得无比遥远而模糊。
刚刚还一片光明温暖的世界,骤然阴云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