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当时突发了政变,皇帝又死得突然。没有任何一点线索,能够查到皇帝培养的那些能人异士现在隐藏在哪里?
皇帝之所以一直都留着她的这位同父异母的兄弟,并不是不想杀他。也不是因为看到他玩物丧志。而对他忽视。他可以随便找个理由就把睿亲王一家至死。就好像那个果亲王家一样。只要对外宣称出了意外,或者是无药可治。又有哪个人会把这件事宣扬出去?
大家都是聪明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本来就是皇家兄弟争储位的后果。胜者王侯败者寇你失败了。那么你面临的后果,你就只有去承担的份儿。
现在的当今皇帝,是最不受先帝喜爱的那个三皇子祁瑞林。不是先皇,会看在这些皇子们都是他儿子的份上,都会给他们留一条活路。
因为这些房子全是她的血脉。他即便再残忍,也不会杀害了自己的儿女。但是兄弟之争就未必。你不杀他他就会反过头来杀了你。所以皇储之争向来都是血腥残酷的。即便就是再残忍,你也得忍受着。所有的人都得接受这个事实。
所以在果亲王死后,也没有人提起此事儿。
睿亲王一直活着,却是皇帝的幸福大患。皇帝知道那个传言并不是假的。因为他曾经让人查出来过一些线索,只是这个线索在他夺取皇位的时候断了。
皇帝并不能确定睿亲王知不知道这件事儿?知不知道他们的父皇为了让他最爱的这个儿子能够稳坐江山?在背后曾经做了多少事儿。
祁瑞林不是不羡慕,他羡慕,他嫉妒,他更恨她的父皇,也更恨这个睿亲王。他的那个父皇为了让他最爱的这个儿子睿亲王登上那个皇位,精心设下的局就是要把他祁瑞林送向战场,准备借助西夏人的手,让西夏人将他杀死。为的就是给他这个儿子铺路,你说齐瑞林能不恨吗?
祁瑞林相信,如果不是当时的西北军在三次大战中全部失利。使得皇帝有些焦头烂额,他那个父皇肯定不会让他留着这条命,能活到现在。祁瑞林心里想,他的那个偏心的父皇,临死都不接受到坐在他那个位置上的是他最忌惮的儿子。
你就由此可以看出当今皇上对这个,差一点儿就坐上了他现在这个位置的同父异母的兄弟睿亲王,心里是有多恨。
即便就是恨的牙痒痒,皇帝更贪的就是睿亲王的身上的秘密。皇帝担心,如果有一天老皇帝留下来的那些能人异士。做出来他无法控制的事儿。那他精心打下的这个江山就会易主。所以皇帝绝不容许在瑞清王身边还留着那些势力。
只是当时皇帝突然暴毙。不仅没对任何人留下后话。从此老皇帝心中的秘密也都成了秘密。
从睿亲王府到被降级成了宁宣伯府,一直都派人在暗中监视着府中静静出出的那些人。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就没有过一点所谓的野心。甚至过的破落至极。就是平常的用度生活都要靠他那个嫁给了秦明轩儿子的媳妇儿的女儿接济。
也有好多人在暗地劝诫皇帝,应该把睿亲王想个法子处理掉,或者是打发的远远的让他们自生自灭,这样也可以完全消除了皇帝的担心。
皇帝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她不是不相信那个事情是假的而是真的想找个借口把睿亲王一家子打发的远远的。在路上杀人灭口,这样他就可以去除了整个心腹大患。
只是非常奇怪,每次他有了这种想法的时候,他的朝中中或者军中总会出些乱子。让他更坚信了,他父皇为瑞清王留下的那批人,很有可能就在整个朝堂或军队中甚至各个衙门中,有有他父皇的眼线。
这让皇帝的心中慌乱,不堪。如果这些眼线不拔除的话。他这江山就不会坐稳。总有一天他会无声无息的死在梦中。就是因为他的担心他才不敢让瑞亲王远离他的视线。但是他又不想看到他。怎么办呢?于是就打发睿亲王一家去了江南一带,在江南一带特意为瑞亲王建立了宁宣伯侯府。规定了每年都要在固定的月份回到天子脚下,其余时间没有召见不得入京。
所以说,朱丽颖的身份并不是别人想象中的破落户,他们身上都留有皇家的血统。
更有意思的是秦婉君的祖父秦明轩,是皇帝的心腹爱将,也是皇帝能够坐在那个位置上的最强的力量,他原本应该最避讳皇帝的猜疑,不应该与睿亲王一家有任何的瓜葛才对。
出乎人所有的意料,秦明轩就是与睿亲王结成了亲家,只是虽然两家已经结成了情境之好,却从无什么来往。随着秦明轩交出兵权,把自己的孩子们从军中调离,秦家的人远离了权力中心,他自己也成了一个逍遥自在的身上任何权利的闲散人。
对他还是信任有加,对睿亲王的猜忌也没有一点儿点儿的减少,甚至更加大了对宁宣伯府的监视。
其实秦高松与朱丽颖的婚事儿,是皇帝乐见其成的,皇帝表面上说的是让秦家替他看着瑞晴王一家。
实际上谁都心里清楚,这是因为皇帝的猜疑心太大,想看看她当日一涨的这位重臣秦明轩对他的忠心。
这是一个一举两得之策。如果秦明轩。有一点做的不妥,那么与他陪葬的就是亲睿亲王一架。相反。如果睿亲王有什么把柄被皇帝抓住了?那么秦明轩一家也难逃其咎,即便就是看在以前的面子上,给秦家留有一丝的喘息,也会把秦家打发的远远的,不会让他继续在眼前晃来晃去。
秦家与皇帝来说,即使供股之臣,又是潜在的危险,皇帝曾经十几年与秦明轩共事。对晴明圈的做事风格和远见对事物的判断,都非常的了解。皇帝非常清楚,秦明轩骨子里装的是什么?能做出什么事儿。
所以皇帝在登基以后,对情家人也是种有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