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着七点半的时间到公司,门已经开了。
有几个员工已经来了。
李翔刚到办公室,张丹后脚就跟了过来:“我们的活动还没有出来,百威那边把我们的订单抢走很多了。”
“管理层现在也有一些怨言。”
李翔挑了挑眉:“情况很差吗?”
张丹说道:“工厂那边的生产线已经停掉很多了。”
“员工都是轮着工作、休息。”
“我准备让员工轮休了。”
李翔想了一下,说道:“我们现在去看看。”
“没有订单就让员工先轮休。”
“全部在车间坐着,什么事也没得干,影响也不好。”
张丹说道:“行吧!现在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两人赶到工厂,情况比李翔想的还要糟糕一些。
李翔原本还以为顶多有三分之一的员工在休息,毕竟以前还是有些订单的。
按照正常情况来分析,就算订单下降,如果没有什么爆炸性的恶劣事件影响,销量是不可能断崖式下跌的。
就算有更好产品出来抢市场,那也是一条线缓缓下行,而不是直接一下跳水。
可现在的情况,完全就是大跳水,将近一半的员工都在休息。
张丹说道:“那我现在去同.志管理人,让员工回去休息。”
恢复生产不是那么快的。
做品牌和代工厂最大的区别就在效果反馈上。
品牌出货量大不大,其实不是批发商决定的,而是消费者决定的。
消费者买不买,那是质量和口碑决定的。
当越来越多消费者不喜欢你这个品牌,并不会直接反馈到品牌方或说生产车间。
正常情况是消费者不买了,然后零售店进货就要减少。
零售店进货少,就会批发少。
批发少了,批发商卖的时间就要长一些,为了加快周转速度,批发商就会少进货。
这中间有很长的反馈时间,因为小店是三五天进货一次,有的甚至十天半月。
也就是说,一号消费者买得少了,原本五天卖完的,七天才能卖完,但这个时候批发商是不知道的,甚至在零售商来进货的时候,大家都不会觉得有什么太大问题,可能要到第二次、第三次进货,他们才会发现,同样多的货,卖的时间更长了,肯定是大家不喜欢喝这个酒了。
为什么要经过两三次大家才会发现?
这中间涉及到一个很简单原因,同样的货,每次卖完的时间本来就不一样,偶尔一次卖得久一点,大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要是连续两三次销量都在放缓,大家才会觉得不对。
小商店不是大公司,他们不会专门去做统计,他们也无所谓你这个品牌卖得是不是好,哪怕你这品牌完蛋了,他们也无所谓,所以他们根本不会去太在意这些。
批发商那边发现的时间跟小商店是差不多的,甚至有可能会发现得更快一些。
批发商针对的不只是一个批发商,而是很多。
一两个批发商进货的时间变长很正常,但所有批发商都这样,或者大部分都这样,那就有问题了。
但这个时间总要十天左右。
反馈到工厂或品牌方,时间要更长一些,因为批发商进货周期会更长。
但不管怎么样,这其实都只会慢慢下滑。
如果出现“三鹿”那样的事件,那就会出现暴跌。
问题是最近并没有出现其他的情况。
假酒事件早就压下来了,不可能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林诗雪解约的事影响也早就出来了,不会留到现在。
按理说,百威这种事情,不会直接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而是会慢慢下滑才对,哪怕下滑的厉害一些。
看看那些品牌就知道,比如飞人缝纫机、凤凰自行车,这些产品并不是一下就没落的,也不是一下就没有了,而是慢慢没人买了,成了历史。
这就是经营和竞争的影响,影响很缓慢,不可能一击毙命。
正因为如此,李翔才没有那么吃惊,没有想到会一下字下降这么多。
一直等张丹找工厂经理安排好所有工作,李翔都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百威带来的影响,这么快就反应到了工厂这边。
张丹走到李翔面前:“安排好了,回去吧!”
李翔说道:“张丹,你说百威是不是在中间搞鬼了?”
“他们刚做活动,效果直接就反馈到我们工厂了,根本不给我们反应的时间。”
“按照正常情况来分析,就算他们做活动,我们工厂订单减少,至少也要等一个星期才有明显的下降。”
没做过生意的人,都觉得两者之间的竞争是立竿见影的。
实际上,如果单纯从销量上来看,是很难立竿见影的。
但生意竞争也不单单是市场的,对手可能让你拿不到生产原料,可能让你拿不到某些证件等等手段。
这些手段不是从销量上反应的,而是让你直接生产不了。
张丹说道:“这也有可能。”
“如果百威直接找我们那些客户的话,是有可能达到这个效果的。”
“百威有不少厉害的人,去跟我们那些客户讲一些利弊。”
“我们客户肯定宁可信其有,先把进货量减下来再说。”
百威如果用降价策略,那是没有什么用的。
原因很简单,你市场销量只有这么高,做什么都没有用。
杂牌的利润很高,但走货量比较少。
品牌的利润很小,但走货量特别大。
很多人都会做品牌,不愿意做杂牌的。
杂牌利润虽然高,但没有一个保证,出事了,人家直接就跑路了。
李翔叹了口气,说道:“现在这个情况很棘手,我们先回去,开个会讨论一下,看看这个事到底怎么做,怎么办。”
“总不能一直就这样耗着。”
张丹提醒道:“现在很多管理层对你都有一些怨言。”
“开会的时候,估计会有人说你。”
李翔倒是不在乎,下面那些管理能怎么说他?
这公司是李翔的,是亏是赚,那都是李翔的事情,跟管理层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就算公司倒了,那也是李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