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刚回到公司没多久,没想到陆子涛后脚就来了。
“李老弟,你这次可是真够损的呀!先引孙磊入瓮,开发区那边最快也要两年才见成效,他两年没有掰到你,他自己都会夸掉。”陆子涛见面就说道。
李翔对陆子涛话只是轻轻一笑:“你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呀!”
“你租给我的那几个地方,都比给其他人房租更高一些,条款也更多,更苛刻。”
陆子涛“哈哈”笑着说道:“我也要吃饭的呀!”
李翔倒是没有揪着这问题没放,而是跟陆子涛闲聊起来。
期间,张丹给送了茶水进来。
闲聊一会后,陆子涛问道:“李老弟,你对开发区有没有兴趣?我这边得了一些消息,你要有意向的话,改天我们合计合计?”
李翔顿时一脸兴趣:“可以呀!我就挺看好开发区那一片的。”
陆子涛微微挑眉,笑着说道:“那行,到时我们找个机会好好谈谈。”
“行,随时都可以!”李翔立刻点头。
两人都没有打算继续聊下去,陆子涛闲聊一会起身告辞。
陆子涛走后,张丹说道:“你们聊得这么热情,他倒在合同上跟你懂小手脚。”
李翔说道:“他也是为了我们好。”
“为我们好?”张丹不解:“那还多收我们的钱?”
李翔解释道:“陆家不是他说了算,他现在把各种条款制定的更严格,价格比一般人还稍微高一点,到时候不管谁来,都不能拿我们怎么办。”
“他把我当朋友,他们陆家内部会不会有斗争,我们外人也不知道。”
“不过估计是有的,他这样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是确保他租给我们的地方,以后不会出任何的问题。”
张丹明白了:“搞不懂你们,既然跟他合作有风险,那就不合作呗。”
“怎么可能呢?”李翔说道:“我跟他合作的目的是共赢,但我们也要防着出问题呀!”
“你们弯弯绕绕的,累不累?”张丹转而问道:“在开发区你打算投多少?我们的资金不是很充裕。”
李翔淡淡的说道:“投个屁,不投!”
“那你跟陆子涛说要投?”张丹疑惑:“你刚还说合作共赢呢。”
李翔笑了笑,说道:“开发区做不起来的,或者说短时间做不起来。”
上一世,开发区就拖了很长的时间,原本打算这两年就要建成,并且大力发展。
甚至有把是市中心转移过去的想法,到时候开发区就是新的市中心。
现在很多城市都是这么做的,往后二十年对比一下,很多城市的中心区都转移过,从老城区转移到了新城区。
在转移的过程中,很多城市都遇到难题。
想要支撑起新城区的运营,那就要有足够的产业链和吸引力。
让别人搬过去,总得有工作吧?
如果新区的配套跟不上来,很容易就变成“死城”。
后来市里的开发区就遇到了产业不足,吸引不了人的问题,跟着投了开发区的一些公司亏得裤衩不剩。
这也是为什么李翔会用开发区做诱饵让孙磊上钩的原因。
如果孙磊能坚持七八年,开发区能起来,毕竟官方不可能放弃开发区,只是发展起来的时间会很长。
2008年以后,经济发展变快,加上七八年慢慢的积累,开发区才算真的搞起来。
孙磊不可能在那个地方待七八年!
张丹吃了一惊:“不可能吧?开发区也不是哪一个公司喊的口号,官方都在大力支持那边,各种基础设施都建设都考虑到了。”
“很多公司都去那边投资了。”
李翔说道:“就算是官方想做,那也有做不成的时候吧?”
张丹有些将信将疑,开发区总投资都是上百亿,所有基础设施水、电、下水道、网络通信,这些都是要官方拿钱出来建设的;楼盘、写字楼、工厂等等,这些都是开发商知道官方开发意向以后拿地建设。
房地产开发商不会随便拿地的,他们拿地,如果很偏的话,那价格绝对很低。
要是偏了,价格还不低,就是他们知道接下来官方发展的方向,他们现在拿的地,以后肯定会发展起来。
这些东西其实不难看出苗头,在大规模发展之前,肯定会修路、改善铺设自来水管道、下水管道,如果那一片地方不发展,官方怎么可能花大把的钱去那边修一大堆路?最多就是主干道从那边过一下。
官方也不会瞒着开放商自己的发展意图,这些东西透露出来,开发商也更愿意拿地,给的价钱也更高。
现在地方很大一部分收入都是卖地皮来的。
……………………
陆子涛回到公司,他们在本地的公司不算很强,主要因为这边没有太多项目。
这次他来本市,一开始是为了收购李翔的公司,收购完成就要回去的,后来留下时间长了,顺便也就管了一下这边的业务。
一到公司,陆子涛的秘书就拿着文件找了够来:“陆总,开发区的资料都准备好了。”
陆子涛停下脚步,沉吟了一会,说道:“开发区的投资暂时先缓一缓。”
“陆总,很多人盯着开发区的,我们要是慢一步,肯能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秘书提醒道。
陆子涛说道:“我今天去跟李翔说了一下开发区的事,本想拉他入伙,他嘴上说答应,但他的表现太过异常了。”
“李翔这人有些城府,上次他的清漓酒业那么困难,他自己也很清楚,要是走错一步,输的就是他,他表现一直很镇定。”
“但我说开发区的事,他的表现有点过了。”
“现在想想,他就是本地人,跟李书记也认识,他要是对开发区看好,估计早就入场了,不可能等到我去叫。”
“估计这里面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事,小心一点总没错的。”
秘书犹豫了一下,说道:“陆总,李翔不做,我们就不做了?”
陆子涛看了自己秘书一眼,说道:“李翔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不是依靠运气。”
“小心能驶万年船!做生意最大的本事不是一次能赚多少钱,而是怎么才能让自己少亏钱。”
陆子涛不相信李翔能准确预知未来,而且官方全力支持发展的项目,失败的几率并不大,他拿到得数据显示,当地在开发区已经投了近百亿,当地是不可能放弃开发区的。
但出于对李翔的信任,陆子涛还是决定暂时缓一缓,看一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