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还生气
立天2024-10-01 17:502,034

李翔带着邵峰去了省城,刚到地方,陆子涛的电话就打来了。

李翔接了电话:“喂……,怎么还给我打电话了?你不是跟个女人一样,还在生气吗?”

陆子涛没好气的说道:“张丹说你过来了,你在什么地方?”

“酒店!”李翔说道。

“废话,我问你什么酒店。”陆子涛问道。

李翔说了酒店名。

陆子涛说道:“我过半个小时就到。”

说完,陆子涛就挂了电话。

半个小时候,陆子涛来了,只是脸色不怎么好看:“还没吃饭?走吧!去吃饭。”

李翔招呼上邵峰,跟着陆子涛出去吃饭。

陆子涛没在酒店吃,而是在附近找了一个装修还算精致的小餐厅。

陆子涛也没问李翔要吃什么,反倒是问了邵峰,点菜从头到尾就没跟李翔说过话。

点完菜,陆子涛才说道:“要不是我爷爷要见你,我是真不想见你。”

李翔淡淡的说道:“你这心眼是真小。”

陆子涛反驳:“陆子明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他至少没有对我做什么过分的事。”

“如果你一个堂哥不是什么好人,跟你也不太对付,但没有做对不起你的事。”

“你一个朋友直接把你堂哥废了,你应该怎么面对你朋友?”

“站在你的位置,你是没有做错。”

“站在我的位置呢?”

李翔沉默片刻,现实其实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是自私的。

包括李翔。

没有谁是大公无私的圣人。

如果李翔站在陆子涛的立场上,其实也很难做。

人站在上帝视角去看问题,不带任何感情,确实能说得大公无私,能做出最讲道理的抉择。

但当一个人有了亲情,你要顾及各种世俗感情的时候,要做到大公无私,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你都这样说了,我能怎么说?”李翔说道:“对于陆子明的事,我从不后悔。”

“我已经很给你面子了。”

“你要是不满意,那也没有办法。”

陆子涛轻轻叹了口气,说道:“算了,不说这些。”

“苏润和华美两家超市合并了,叫苏美,准备往江北地区发展。”

“你们市也在他们发展的范围之内。”

“到时候你肯定会跟他们发生正面冲突的。”

李翔倒是知道苏美,上一世苏美确实是在江北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

江北的几个市都是他们的“地盘”。

李翔倒不太在意,有点脑子仔细想想,有哪个地方只有一个大型超市吗?

真正彻底干倒同行,周围“寸草不生”的估计也只有胖东来。

后来的一线城市,沃尔玛、天虹、永辉这些超市都有,并不是只有一个大型超市存在。

苏美只可能占据一部分,不可能把所有市场都彻底占领了。

真正有脑子的人,都不会跟别人去凑堆的。

美食一条街,肯定是店越多越好,吃的东西品类越多越好。

这样才能聚集人气。

但一个大超市,本身就有聚集人气的效果,根本不用聚堆。

一般情况下,天虹在这个地方开了一个大超市,永辉、沃尔玛这些公司在方圆一两公里之内就不会再开第二个。

原因很简单,我另外找一个地方不好吗?何必跟人家竞争?

竞争有可能会输,我让团队去考察一个更合适的位置,赚钱的几率就大多了。

这就是市场做大的过程,只要发展得好,城市在不停扩张,就会不断有新的合适的点出来,超市类的公司就会主动避免竞争,全力去寻找新开发出来的市场,大家都忙着画圈占地,占得越多,赚的越多,可不会跟你搞竞争。

等城市发展停止,市场已经做不大了,那就是存量市场了,简单来说就是市场蛋糕已经不能增长,大家画圈占地也到了尽头,就要开始相互侵蚀对方的地盘,这个时候竞争才是真正开始的时候。

对于苏美要进军江北,李翔倒是一点也不惊讶:“大家都要发展嘛!理解!”

陆子涛有些吃惊:“你真的一点也不担心?”

“担心?”李翔轻轻一笑,说道:“我倒是不太担心,现在我们国家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的,每个城市都在大兴土木,建立新楼盘、新小区、新城区。”

“这些小区、城区都是要配套的。”

“配套是什么?基础的水电煤气、交通、银行、医院等等,但也需要消费,超市、便利店、饭店等等。”

“只有这一整套的配套都跟上了,那才算发展起来。”

“我们市就有这么多楼盘在建,尤其是开发区那边,以后肯定会慢慢发展起来的。”

“开发区那边往少了说,能养活上千家便利店、餐饮店,两三家大型超市。”

“一个市就能出现这么大的新市场,全国有这么多省市,大量新市场会出现。”

“这个时候跟人竞争的话,其实是很蠢的事。”

“而且,我打算往省城这边发展。”

陆子涛听得很认真:“你不是不看好开发区那边的发展吗?”

李翔微微一笑:“我只是不看好现在,开发区的水电燃气、公交道路普通花了几百个亿进去,官方无论如何也会把它发展起来的。”

“但我们市的产业结构有问题,支撑不起开发区,短时间很难达到官方想要的效果,前期跟进的企业,可能会吃亏罢了。”

陆子涛之前就问道李翔开发区的事,但李翔一直没有明说:“原来你是这么想的,现在官方把几个国营厂都迁移过去了,目的不言而喻,其他公司也在跟进,力度还是很大的。”

新区想要发展,那就必须要有足够产业提供就业。

把国营厂迁去新区,那是需要很多成本的,但在新区买房的人,上下班就方便很多了。

以后国营厂招聘,也能给附近的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至于现在跟进去的企业,自然也能拿到很多优惠,比如官方给他们免税。

企业可以少缴,新区多一个公司,那就能多很多就业岗位,新区买房的人,就业选择就会多很多。

这边企业多了,就能带来更多企业扎堆。

继续阅读:第三百一十八章 原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首富人生:重返1999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