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稳定军心,那得派一个人去接替王将军呢。”我边说边走到文启身后替他捏捏肩膀。
“该派谁去呢?”文启叹道,递给我一叠奏折,我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一一翻看。
“你看吧,朝中一些无权的小臣纷纷举荐自家的儿孙,可是谁都知道,那些世家公子只知道花天酒地,哪懂得带兵打仗之道呢?”文启紧皱着眉头道。
我点点了头:“那朝中就没有其它懂用兵之道,尚有经验的将军了吗?”
文启生气的道,“那些老骨头,只知道吃着朝廷的俸禄,过着安逸的日子,连动一动都不愿意,不仅不愿出征,他们竟还劝朕和那蛮夷和谈。”
“那……我爹呢?”我小心翼翼的问。
“庄大人,他身体抱恙,今日都未上朝,怕是早听到了风声。”文启嘲讽的道。
“可是,这事却是刻不容缓的。眼下,能打仗的不愿意上战场,不能打仗的,却又纷纷喊着要领兵,为的仅是在皇上面前赢得一丝地位。殊不知,这战场是有多么的危险,刀枪不长眼。何况,这种纨绔子弟,又怎么能率领千军万马呢?”我叹息。
“所以,朕才会如此的忧心。”文启靠在我的怀里,阖目。
文翊的面孔却在我脑海里浮现。
文翊,你说我心狠手辣的,那么我便心狠手辣给你看,我要将你推至前线,推至鬼门关前。
这一切,都是你自找的。
我道:“皇上,臣妾一介妇道人家,本不该参与这朝堂之事。可如今这大敌当前,臣妾也想举荐一个人。”
“谁?”文启睁开双目。
“文王文翊。”
“文翊……”文启的表情复杂。
我连忙道:“臣妾记得当初匈奴之战爆发时,他曾请命出征。”我观察着文启脸色。
“论领兵能力,文翊自是不二人选。”文启顿了顿,“只是……朕不放心”
“皇上是担心文王会遭遇不测吗?”我试探的问。
“不,忆涵,朕不瞒你,朕这个皇上当的极其窝囊,朝中重权,全部把持在你爹手中,朕这个皇帝,手中的兵权少得可怜。朕怕那点兵权放出去了,便收不回来了。而文翊,他是有野心的,因为一个人的死让他对我充满了恨,我怎么能够放心的将权力交给他呢?”文启畅谈一声,“想我怏怏大国,竟没几个人才。”
我当然明白“一个人”指的是宁芙娴。
我替他将奏折整理好,方道:“大敌当前,皇上应以国家利益为重。权力放出去了,也可使慢慢收回来的。就算是个没有权力的皇帝,也毕竟是皇帝,说的话是圣旨,是真正的九五之尊,我爹手上就算有再多的权力,那也无用。权,力也终将回到皇上的手里,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嗯。你说的有些道理,朕量文翊他也没那个胆造反,毕竟,他的至亲之人还在宫中呢。”文启的眼中腾起一股杀意。
“嗯?谁啊?”我不明白,宁芙娴以死,还有谁能够威胁到他?
“他的母亲。”文启道。
“太后吗?”我随口问了一句。
怎料文启的双瞳突然收紧,神情的紧张和慌乱更胜方才的模样。他的语气中带着轻微的颤抖:“不,不是太后,太后是朕的母亲,不是他的。”文启的拳头握紧:“他的母亲是太妃,是太妃不是太后。”
我连忙跪下:“臣妾该死,问了不该问的。”
“不是你的错,是她们的错。”文启将我扶起。
好奇怪的话,她们?她们是谁?
“你先退下吧,朕想一个人静一静。”文启道。
我颔首,福了个身:“臣妾告退。”
直觉告诉我,文启和文翊之间不仅是权力,宁芙娴那么简单,一定还有更为复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