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推上来了第二件拍卖品,居然是五百斤细盐,这令夏飞哭笑不得,显然是张家还没卖完的细盐。
“这是张家所售的细盐,品质极高,共五百斤,底价50两。”赵立开口。
出乎意料的是,这些细盐居然很受欢迎,平时买盐都限量,此次如此大量的细盐一次性出售,大家都开始竞价。
夏飞看着这一幕,不禁感到吃惊。他并不知道细盐的市场需求竟然如此旺盛。
赵立见状,微微一笑,对大厅内的人群说道:“看来大家对这五百斤细盐的需求很高啊。那么我们继续竞价吧!”
随着他的话音刚落,大厅内顿时掀起了一阵热烈的竞价声。各位富户乡绅纷纷举起牌子,报出了高价。
“六十两!”一个富商高声叫价。
“七十两!”另一个乡绅也不示弱地报出高价。
片刻间,价钱就被炒到了九十两银子,夏飞估计这个价钱应该是差不多的。
“一百两!”
忽然。一个懒洋洋声音从角落处传来。众人扭头看去,原来说话的是一个年近古稀的瘦子。这人一脸猥琐,手上端着一盏茶喝个不停。似乎很无聊。
“呵呵,原来是赵老板出价一百两银子了啊,真是财大气粗。”
“哼,这个价格确实超出预算了。看来赵老板志在必得啊!”
一些和赵老板熟识的商贾开始议论。
夏飞来前调查了下,这个赵老板就是赵家家主,据说为人贪婪吝啬,喜欢占小便宜。
赵老板一百两银子一次叫价,顿时让大厅内鸦雀无声,很显然,没有谁愿意花费巨资购买这么多的细盐。
这时候,赵老板又开口了:“呵呵,各位都不想出价了吗?那我就收下了。”
这个价格已经达到最终价格的顶峰,不过,赵老板依然是满不在乎的模样。
赵老板顺利拿下了这五十斤细盐。
接下来是第三件拍卖品,佣人端着一个盖着红布的托盘走了进来。
赵立介绍:“这是在张家仓库发现的一株人参,年份极高,是一株不可多得的药材。”
说着,赵立揭开红布,露出里面的人参。这根人参长约莫四尺左右,表皮泛黄,看起来像是土生土长的人参。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参须非常纤细而且灵动。
“好东西!”一名老者眼睛一亮说道:“参须如此纤细,分明是野山参中的精品。”
“没错,我曾经在书籍上读到关于野山参的描述,它能延年益寿,补充元气,乃是炼制丹药不可或缺之物。”旁边一个商贾也附和道。
夏飞暗自点头,心中却想:“野山参虽然珍贵。但是场中之人,没有精通医学,所以作用不大,我势必拿下。”
赵立指着托盘中的人参问道:“诸位有兴趣否?底价一百两,若有兴趣,可以加入竞价。”
听到这个底价,刚刚还在说这株野山参价值的人,顿时没声了。
“哈哈,赵老板你真幽默。区区野山参,怎值百两银子?”
“赵老板别开玩笑了。”
“一株野山参而已。”
……
场中顿时响起哄堂大笑,显然他们对野山参不屑一顾。赵立脸色微微一红,他没有料到人们对于这株野山参的反应会如此冷淡。他尴尬地咳嗽了一声,试图恢复场面的尴尬。
夏飞见状,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机智。他知道现在是个好机会,能以低价拿下这株野山参,带回去给秦染香。
她一定会很欣慰。
“一百零一两!”夏飞举起牌子。
场中再次寂静,许多目光投向这个陌生的男子,不少人窃窃私语起来。
赵立看向夏飞,眉毛一挑问道:“这位先生对这株野山参很有兴趣嘛?”
夏飞微微颔首:“嗯。我觉得挺适合做女人的护肤品。”
闻言,场中爆发出一阵哄笑,他们绝对以为这小子是个肤浅的纨绔子弟。
“一百一十两。”有人喊价。
这次开价的不是赵家人。而是个身穿锦衣华服的胖子,胖子看样子颇有地位,其他人看到他,都会客气的称呼一声王公子。
“一百三十两。”夏飞再度开口,这种情况下,他必须抓住机会,尽力提升价码。
胖子皱了皱眉,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放弃了竞价。
“呵呵。看来王公子没什么兴趣。既然如此。我就夺人所爱喽。”夏飞说道,将手中牌子递了回去。
胖子王公子阴沉着脸,一句话也没说,转身离开。
这一幕引起大厅中不少商贾的嘲讽,他们认定,夏飞肯定是仗着背后有权贵撑腰,才敢和王公子争夺。
赵立看到这一幕,嘴角浮现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接下来又拍卖几件物品,全部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商品,并未引起太大轰动。
“好了,今天最后压轴的拍卖品即将登台!相信大家一定会非常期待!”
赵立故意拖延时间。等待大厅里的气氛更热闹一些。
终于,最后压轴物品上台了,赵立取出一只木匣子,打开盒子,里面存放着四张地契。分别是张家在城内的四家店铺,每家底价五十两银子。
“这是张家店铺的地契,相信各位朋友应该都清楚张家产业的规模和利润!”赵立笑着解释。
台下,夏飞心脏砰砰直跳。因为这张地契正是自己需要的。
果然,当赵立宣布底价是五十两银子之后,马上吸引了一些豪商加入竞拍行列,他们迫切希望能够获得这些店铺,毕竟,张家店铺的位置很好,而且周围都是富饶的田庄,每年可以带来大量纯利润。
夏飞也不甘示弱,一口气加到五十二两银子。
“五十三两!”
“五十五两!”
“六十两!”
夏飞咬紧牙关。一路追加。
终于,有人停止出价,这是一个商贾,他摇头叹息道:“哎,我出七十两银子。再高这张地契归你吧。”
另外一人跟着报价:“我出八十一两银子!”
夏飞继续追加:“八十六两!”
“我出八十九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