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胖再蠢也没有蠢到刚一进村就落下个苛待继女的名声,所以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给自己烧水的王小秀走了。
没了王小秀烧水,大胖没法吃泡面了,这是个问题。
因为她不能亲自动手去烧,毕竟新媳妇上门啥都干,以后这些活儿就都是她的了。
这个经验是上一段婚姻里总结的经验,那会儿她初嫁到城里,抱着对城里人的崇拜,新婚第二天就忙着收拾家里家外,一通忙活还给公婆姑嫂一大家子做饭。
谁知道非但没有得到什么贤良的名声,公婆姑嫂还以她是农村人,做饭好吃,做家务利索唯有,将家里家外这些事儿全都推给她了。
从此她在家里像个老妈子一般的照顾一家老小,就连怀孕快生了还要坚持给一家子做饭。
那一段的经验让她吃尽了苦头,所以再来一次,她一定不要重蹈覆辙。
既然没有人烧开水,那就吃干的。
她将方便面的袋子打开,将面饼捏碎,又将方便面的盐袋子打开,倒进去晃了晃才开始享受着来到王家,作为女主人吃上的第一顿饭。
两口刚吃到肚子里,又听院子里一阵叫嚷声。
这回是个熟悉的女人声音,一声又一声的交换着:“昌贵,昌贵,在家吗?”
大胖本以为只要自己不回应,对方就会识趣的离开。
她之所以不回应,是作为新媳妇的做我修养。
一个女人甭管第几次出嫁,都要矜持,不能冒冒失失的。
前几天大胖来象鼻山村跟对门的谢大脚干仗,已经让大胖丢了分寸,失了面子。
这一次,她再来象鼻山,一定要把失去的全部拿回来。
“昌贵,你在屋里吗?”院子里的声音来到了门口,“我进来了啊。”
还不等大胖穿上鞋子,外面的女人已经进来了,并带着大胖熟悉的面容。
“是你?”大胖见来的人是谢大脚,本已经准备穿鞋的腿重新收回到炕上,“你来我家做什么?”
谢大脚也不是省油的,见她一副女主人的姿态,顿时讥讽的笑道:“这是你家?要不要脸?”
即便谢大脚骂她,她也无动于衷,原因是王昌贵今天去她家提亲的时候就跟她亲自保证过了,保证她做女主人的地位坚固不容动摇。
这就意味着不管谢大脚怎么蹦跶,都只是惦记王昌贵的小媳妇罢了。
至于能不能得逞,就要看大胖的本事了。
“不是我家,难道还是你家?”大胖已经打听过谢大脚的一切了,“听说你男人出门赚大钱去了,咋的,他出去赚钱了你就耐不住了?跑我家来散味儿来了?”
谢大脚也不生气,坐在炕沿上,“我找昌贵有事儿。”
大胖见她没有走的意思,心里也不急。正好今天可以亲眼看看王昌贵对待大脚的态度。
于是她继续吃着她的方便面,吃了一袋也就是个半饱,但嘴巴却口渴的厉害。
她下炕想要去找水喝,却见谢大脚先一步进了厨房,给她倒来一碗水。
“喝吧。”谢大脚将碗放在炕桌上,端出女主人的态度,“要不要我给你弄个汤?”
只要有人做,大胖倒也不介意谁做,“你最好能炒几个菜,我要喝上两杯。”
今天大胖的心情是开心的,尤其是王昌贵真的带媒人上门提亲了,她心里高兴,本想来王昌贵家喝两杯,谁知道他不在家。
事实上,王昌贵此时正在大胖的娘家龙泉沟村喝酒呢。
本来,王昌贵只是跟着媒人去提亲,按理说是不留饭的,大胖的妈丁香也确实没有准备饭菜。
说好了婚姻大事儿,王昌贵带着谢广坤要走,却被龙泉狗的村主任刘老根,也就是王小秀的二姥爷。
秀二姥爷请他吃饭,王昌贵没有理由拒绝。甚至他还想通过这顿饭,拜托刘老根帮他处理一下秀儿姥姥那边麻烦。
毕竟,秀儿妈死了不过才几个月,王昌贵就娶了秀儿妈同村的大胖。
这于情于理都不太好听,且秀儿姥姥一向不喜欢王昌贵,要是借着这个由头找茬,只怕到时候又是一场麻烦。
其实刘老根找他也是为了这事儿,所以酒桌一开始,他就将话题摆了出来。
“你那个岳母已经来找过我一回了,听说你要娶大胖,可是什么话都骂了。”刘老根喝了一口酒,嚷着让王昌贵和谢广坤吃菜,“也不知道这媒人怎么称呼,但是来我家你就别客气了,该吃的吃。”
谢广坤第一次做媒人,今天也不知道该说啥,幸好只是走走过场,并不需要他动嘴。
没想到啥也没有干,就还能混上一顿酒菜,顺便听一听王昌贵家的事儿,心里简直美滋滋。
王昌贵因为谢广坤在身边,有些话不好多说,只对刘老根道:“二叔你是知道我的情况的,这些年,我对秀儿舅舅,也算对得起了。娶大胖确实有些仓促了,我也觉得有些……”
不等王昌贵说完,刘老根唯恐他说出不想娶大胖的言论,忙道:“你早点再娶是对的,娶大胖也是对的,毕竟孩子还小,你也还年轻。大胖又是秀儿的姨,将来不会对秀儿不好的。”
见刘老根这样说,王昌贵心里明白刘老根怕他退货的意思,但他表面上只能感谢刘老根的理解,更何况刘老根不但理解,还打包票,一定替他摆平秀儿姥姥家,不让他有啥后顾之忧。
有了这个保证,王昌贵少不得要表示表示,多喝了不少的酒。
等准备回家了,王昌贵已经醉的不省人事了。幸好谢广坤赶着驴车来的,不然两人怎么回去都是问题。
等回到村子,除了村口的谢大脚小卖店和对面的王昌贵家还亮着灯。
谢广坤先将王昌贵的自行车从驴车上弄下来,又将王昌贵从驴车上弄下来。
“秀儿啊,来扶一下你爹。”谢广坤搀着王昌贵走进院子。
随着他的一声招呼,屋子里出来两个女人,两人几乎同时跑到谢广坤跟前,一左一右的搀扶着王昌贵。
谢广坤还以为自己看错,待他看清楚,不禁感慨,“瞧瞧昌贵这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