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为整个计划的策划者,刘雨沁在周燕他们到了一会儿之后,才慢条斯理地低调地进了刘记火锅的门,自顾自地上了楼。
其实,若不是应了黎承夜的要求,她去隔壁陪着黎承夜一起用早膳的话,刘雨沁今早应该是跟周燕他们一起来盯着点情况的。
一进她经常用的顶楼雅间,刘雨沁就被周燕拉了过去。
“雨沁,你快来听听,他们楼下的声音这么高都能听见了。”
刘雨沁依言,被周燕牵了过去,站在窗口前,头还未伸出去呢,就能听到楼下纷杂的声音。
“哎哟,竟然免费让我们这些读书人使用,这个刘东家,真是一个大善人啊。”说话的是一个声音听着就很年迈的老人。
刘雨沁顺着声音俯视着看过去,果然看到了一个穿着青色书生袍的白须老者,他身上穿着的书生袍都有些发白了,但整个人看着还是很干净整洁的。
他的话一出,周围有很多书生都跟着附和,看样子在这些书生中颇有些名望。
“雨沁,我也觉得你真的是太好心了,那几间屋子的位置都很好,又是重新布置又是免费使用的。别家都找不到这么好的。”周燕站在刘雨沁的身边,趴在窗边上,听到白须老者的话,微微颔首,颇有些赞同地说道。
闻言,刘雨沁只是淡笑着,并不解释。
其实要做这些,对于她来说很简单,让燕子去做,这不是一夜就做好了吗?至于目的,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因此,刘雨沁的举措,在州城的书生圈子里,就流传了起来。
一时之间,除了之前本来就在美食街里的书生之外,其它地方的书生也去了美食街,想要看一看公布栏上说的免费的交流场所是什么样子的。
不过瞬息的事情,那几间被特意收拾出来的屋子里就已经挤满了人。
刘雨沁在顶楼喝着茶,估算着时间差不多了,就带着燕子和周燕下了楼,显示站到公布栏前,向围观的众人行了一个礼,随后高声说道:“各位,我们针对各位学子的惠民计划,还不止于此。”
随后,刘雨沁用不急不缓的声音,将她一条条列举好的计划,告知给了众人。
为了支持和鼓励各位奋力读书,争取为国效力的书生们,刘雨沁决定,只要是今年要参加乡试的书生,有官府发放的会考文书的,都可以在美食节和刘记任意的铺子里吃东西或者买东西时,享受优惠。
刘雨沁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一下,缓了口气。
“刘东家,您能具体说说是什么样的优惠吗?”就站在刘雨沁面前的年轻书生,腼腆地冲刘雨沁笑了一下,问道。
闻言,刘雨沁微微点头,带着淡淡的笑意,补充道:“可以,只要是有文书可以证明身份的,所有的消费在我们刘记的铺子里一律只收原价的三成。”
此话一出,下面的人群可谓是炸开了锅。
三成!这是什么概念,完全就是白送啊!这位刘东家真是一个尊敬读书人,体谅读书人的好人啊。
要知道,除开一些家境很好的书生,他们不用担心什么家庭的生计问题,只管闷头用功就可以了。
大多的书生,都是已经成家立业了的,并且家境也很难能在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不去种庄稼做买卖赚钱,而去读书的情况下,安稳平静地度过。
有时候,他们也会在读书做学问之余,做一些为书店抄话本、卖字画等低俗的活儿。
有时候,他们凑足了来赶考的所有盘缠,都是一家一年攒下来的,像刘雨沁这样,确实是戳到大多数书生的心窝子。
能够减少开支,也是减轻了他们心头的重压。
也不管这群望着自己的书生们,眼中逐渐泛起的泪光,刘雨沁清了清嗓子,继续道:“除此之外,我们刘记还准备了住宿,但是。”
伸手按下听到“住宿”二字,开始躁动的气氛,刘雨沁伸出手指,用加重的语气说道:“但是,我们能提供的住宿毕竟有限,而且可能条件也是非常好那种,只能遮风挡雨,不让人受冻。因此,我们也只收那些家里的情况特被困难,无法在客栈里支撑到八月中旬后的书生。”
对于住宿,刘雨沁为了保证不被那些投机取巧的人占去名额,所以让燕子专门安排了人,对申请住宿的书生,用文书进行身份核查,然后还有对他们家庭背景的基本核实。
“以上,就是我要说的。耽搁各位的时间了,请便。”说罢,刘雨沁向众人行了一个礼,转身上了一早就停在旁边的马车。
周燕也跟着上去,而燕子则需要留在这里主持大局。
上了马车,周燕这才把刚才听了刘雨沁的话后,憋着的话都说了出来。
“所以,雨沁你之前拉着我和燕子一起去筛选要空下来的楼,最后买了一栋,就是用来做客栈的?”周燕没想到,刘雨沁这么早就开始规划这件事了。
闻言,刘雨沁点点头,此时马车缓缓驶动,她能清晰地听到周围的人对她此举的称赞,但刘雨沁仍旧一副不甚在意的模样,风轻云淡地说道:“是,当时州城内街上的读书人变多了,就想到了这茬,我考虑了一下,才决定的。”
后来又在刘记火锅顶楼听到了他们以诗会友的场面,又把提供聚会场所的想法加了进去,才有了今天这样比较完善的惠民策略。
而刘雨沁的这一举措,也确实是收获了众人的称赞,刘雨沁这个名字在众书生,特别是那些家境贫寒的书生的心中,已经开始上升到“活菩萨”的地步了。
毫不意外地,一日之内,刘雨沁提供的宿舍就被入住了一半,排免费聚会场所的书生,也排到了后日去了。
因此,有好多书生为了赞扬刘雨沁的善举,有几个颇有文采的书生,还诗兴大发,当场做了几首诗,这些诗被过往的人传播到其它的地方去,更多的人知道了刘雨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