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国有企业与私人公司合作生产地铁列车
酷酷的蓝2025-08-30 09:352,489

  第二,惠民工厂的厂房显得陈旧过时。虽然它们的面积和规模都很大,但厂房都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建造的,没有专门的城轨制造设施。如果他们想进入城市轨道制造领域,他们将需要寻找新的地点和建设新的地铁制造设施。

  不出所料,常林轻轻叹了口气,将他们目前面临的两大困难告诉了唐博,正如唐博所分析的那样。第一是缺乏先进的地铁制造技术,第二是没有专门的生产设施。

  解释完后,常林强调,“关键问题是先进的地铁制造技术。我们一直在生产瑞城系列电力机车,现在我们开始生产DJ4型电力机车。但我们以前没有制造过地铁。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没有积累的经验和基础。”

  “我明白了,”唐博沉思着。

  唐博脑子里的念头动了起来。

  他拥有“神级工业大师”系统,可以利用该系统的研发功能,花上一些硬币,当然就能开发出世界上最先进的地铁技术。

  “常主任,说实话,我们大洋实业也想进入地铁制造领域。我们在河西购买了占地数千英亩的大型工业用地,用于建设专业的地铁制造厂。”

  “哦,大洋实业也要进入地铁制造领域”,常林吃了一惊。意识到后,他问,“你们有土地建设一个专门的制造工厂,但是技术怎么样呢?你们有能力制造地铁吗?”

  目前我们还没有,但我们可以拥有。

  唐博拥有“神级工业大师”制度。花点钱,利用系统的研发能力,他肯定能开发出先进的地铁技术。

  “常主任,技术不是问题。我们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地铁制造技术。”

  啊

  常林感到一阵兴奋。这正是他们一直热切盼望的。惠民厂想进入地铁制造领域,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技术。现在,大洋实业已经获得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地铁制造技术。突然,一个念头像野草一样在常林的脑海中一闪而过,迅速生长。

  常林突然想到,如果惠民工厂和大洋实业合作,共同生产地铁呢?怎么会呢?

  这样一想,常林就兴奋起来了。他知道,如果他们结成伙伴关系,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大阳工业有技术,也将建立一个专门的新工厂区。

  常林再也忍不住了,试探性地问道:“唐先生,我们都想进入地铁制造业。如果我们合作成立一家公司,共同生产地铁呢?结果会是怎样?”

  这正是唐博所希望的。他没想到常林是第一个提出来的。唐博的心里充满了喜悦。

  “常主任,如果我们合作,我相信我们毫无疑问会成为国内第一的地铁制造商,生产出非常先进的地铁系统。”

  是的,合作是必须的。

  看到唐博不反对合作的想法,张琳站了起来,双手背着手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思考着合作的可能性。

  双方都在合作,惠民工厂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这么大的事,也不是常林一个人就能决定的事情。须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常林坚定地想:“唐总,我们真诚地希望与贵公司合作。这样吧,我们在惠民工厂开个会,讨论一下,达成共识。然后,我们可以向上级提交一份报告。只要他们同意,我们的合作就没有任何问题。”

  唐会长开心地笑了。以常林的态度,他是真心希望合作的,这就意味着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

  关于惠民厂需要召开会议,达成共识,并向上级部门汇报的问题,唐院长表示充分理解。惠民厂是国有企业,在整个大阳工业中,没有像他这样的个人对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因此,他们必须获得上级的批准,这样的重大事项。

  “张总,那就这么定了。我等你的好消息。”

  唐院长告辞了,常林热情地送他到门口。看着唐院长离开后,常林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坐在老板的椅子上,激动地自言自语。

  “这个太棒了!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大洋工业实际上拥有世界先进的地铁制造技术。合作的话,制造地铁就没有问题了。”

  他越想越高兴,越兴奋。

  幸运的是,此刻办公室里没有其他人。否则,如果有人看到常林喜悦和兴奋的表情,肯定会大吃一惊。这是平时严肃认真的常总经理吗?

  常林办事效率很高。当天下午,他联系了惠民厂的几位高层管理人员,达成了共识。他们基本上统一了意见。

  然后,仅仅过了一天,惠民厂就开了一个专门的会议,参加的人很多,不仅是高层管理人员,而且大部分中层干部也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议程完全是为了讨论与大洋工业的合作。

  会谈中,常林亲自介绍了相关情况,告知大家大阳工业拥有先进的地铁制造技术,在河西购置了千余亩工业用地,建立了地铁专业生产区等。

  听了介绍后,大多数人都同意了这次合作,虽然也有少数人持保留意见。总体而言,与大洋实业的合作基本上得到了认可,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常林组织惠民厂的几个精干人员起草了报告,准备向上级部门提交与大阳实业合作的申请。

  在大洋工业,唐总也没有闲着。回来后,他又带着王成、赵科峰等人来到河西,对工业用地的情况再次进行了考察。

  很多大城市都会开始建设地铁。未来十年左右将是地铁发展的黄金期。

  在考察了土地之后,唐博召集了大阳工业的几位高管开会,开始规划和建设专门的地铁生产设施。我们的目标是把它变成一个著名的国内地铁制造基地。

  这个生产基地将主要专注于制造地铁。拥有地铁车体铝合金部件的专业焊接车间和现代化的装配车间。

  赵克峰负责生产现场的整体规划,并联系了省城的一家规划设计院,开始了规划设计流程。

  一旦规划完成,

  惠民厂的申请报告终于提交了,常林亲自拿着十几页的报告去了首都,交给有关领导。

  这份报告一传到上级,惠民厂立刻捅了马蜂窝,这是唐博和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随后的事态发展将具有意想不到的重大意义。

  在精诚的会议室里,几位领导正在讨论惠民厂提交的一份报告,气氛紧张。

  这份长达几页的报告已经复制并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位领导人。他们在审阅报告时,有些人皱起了眉头。

  “大洋实业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终于有人问了。似乎很多精诚的领导对大洋实业并不熟悉。另一个人回应,“是海江市的一家本土公司,也是惠民工厂的重要供应商。他们为DJ4型电力机车制造牵引电机系统、控制系统和其他组件。”

  一些人持怀疑态度,质疑一家本地公司如何能与拥有数千名员工的国有企业惠民厂合作制造地铁列车。

  大家审议完报告后,主持人问:“同志们,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

  立刻,就有人表示反对,说,“我不同意这一点。惠民工厂是我公司下属的一个重要子公司。他们怎么能与一家私人公司合作生产地铁列车呢?”

  “我也不同意。如果让大洋实业成为惠民厂地铁列车的供应商,搞联合制造,我觉得是不可行的。”

  意见有分歧,大多数人反对合作。只有少数人建议尝试一下。

继续阅读:第二百四十八章 常林面临转调的危险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工业帝国之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