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母的票是上午十点的。
何肖特意将去公司的时间推迟到下午,带着许于紫曦一起去送行。
四个人走在一起,像极了一家人。
何母两手空空,除了一只提提包外,什么都没有拿。
许于紫曦心疼他们,觉得他们难得来一次,特意买了不少特产,但除了一些留在车上无聊时吃的零食外,其他的都直接走了快递。
此时何父手上提着几个袋子,里面装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小零食。
何肖陪着有他们在候车室候车。
何母拉着许于紫曦乐呵呵地说着她们的悄悄话。
何父跟何肖无语地看着这两人,最终还是什么也没有说,就坐在一旁一边看着他们,一边聊着天。
“你妈是真喜欢这姑娘。”何父看了半晌,发现自家爱人根本就没注意到自己,不由得有些无语地撇了撇嘴,说出来的话都是酸溜溜的。
何肖也看出来了。
对何父的话的深以为然。
“这孩子不错,你别辜负了人家的一番心意。”何父又补充了一句。
估计是平时很少说过这种撮合人的话,这么一句寻常的话,从何父的嘴里说出来,总是感觉有些生硬。
何肖看向许于紫曦,目光下意识地柔和了起来。
一直以来许于紫曦对自己有多好,他不是没有感觉,只是一直没往那方面想。
这几天被何父何母轮番地洗脑开窍,以前看着都觉得很平常的行为,都变得暧昧异常。再加上许于紫曦对他父母也好,不像是青蓝那般流于表面,则是真心待着自己的父母。
何肖已经决定了,等将这段时间忙过了,就跟许于紫曦表白,同意就在一起,不同意……那对许于紫曦更好一些,然后等待时机再表白就是了。
转眼就到了上车的时间,何肖跟许于紫曦并立,站在检票前,看着两位老人离开。
等到广播里传来发车的消息,何肖与许于紫曦对视一眼,然后又默契地同时别开了眼睛。
“我们回去吧?”何肖说。
许于紫曦闻言,诧异地看了他一眼,问他:“你不去公司吗?”她记得何肖只请了半天的假。
这里离益华兄弟可不近,过去也得一两个小时。
现在还回去?何肖是打算复班的第一天就迟到么?
许于紫曦面无表情地看着何肖。
何肖就笑。
“我们先去吃饭,吃了饭你要是没事就先回去,我就去公司了。”何肖一边往外走,一边跟许于紫曦说着话。
因着自己心里一直积压的心事得到了解决,何肖的心情前所未有的明朗。
就连脸上的笑容也明媚了许多。
只是他低估了自己的名气。
他人还没走到车站方场,就被人给围住了。
许于紫曦之前有过被记者围的经历,一看到这个架势就忍不住心里发凉。
看着许于紫曦脸色不太好,何肖心里一动,就明白了。
他连忙将许于紫曦拉到身后,死死地护住。
“你们有什么事?麻烦你们让让,我们还有事情,谢谢。”何肖戒备地看着这些人。也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来干嘛的,还有许于紫曦在他身后,他不得不小心些。
那些人看着何肖如临大敌的样子,先一怔,旋即派出一个代表,站到何肖的面前。
“肖哥,你们别怕,我们是肖哥你的粉丝。”小姑娘一脸激动,一双眼睛直放光,揪着何肖一通打量。
就是许于紫曦被何肖保护得太好,她看不真切。
小姑娘兴奋道:“我们听说肖哥在这里,所以特意在这里等肖哥。我们没有恶意,肖哥你放心哈。”
小姑娘话是对着何肖在说,但眼睛却不停地往何肖身后瞟。
先前就有小姐妹拍了他们的照片,但那都没有亲眼看来得激动。
他们之前就在猜测,这位应该就是之前青蓝事件中的,那个许于紫曦了。
就是一直没见着真人。
今天可算是有机会见着了,但人家肖哥护得跟个宝似的,根本不让他们瞧。小姑娘就觉得有些委屈。
可又觉得何肖做得特别对。
许于紫曦一个女孩子,又无辜受牵连,现在就应该被捧在手心里宠着爱着。
就算见不着会觉得遗憾,但她也觉得没什么。
要是能够见着,自然是最好了。
虽然小姑娘善意表达得十足,但他还是不想轻易相信。
“所以,你们想说什么?”何肖脸上戒备之色稍减,但还是将许于紫曦死死地护在身后,就是不让他们看见分毫。
尤其是见这些人不仅没有丝毫要散开的意思,反而还想往他这里挤的时候,更是直接将外套脱了下来,一把罩在许于紫曦的头上,将许于紫曦捂了个严严实实,再一把搂进怀里,可谓是男友力十足。
“如果没什么事,我觉得你们还是先回去吧。你们能够来这里看我我很开心,但我不太想将自己的私生活暴露太多在公众的面前,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何肖依旧没有丝毫松口的意思。
小姑娘眼里失落之色闪了闪,却也知道何肖对之前的事情还心有余悸,所以叹了口气,也不再强求。
小姑娘只是说:“之前的事情,我们很抱歉,给你造成了那么大的困扰。今天我们也只是想告诉肖哥,以后我们一定会擦亮眼睛的。”
说完,小姑娘还朝着何肖深深地鞠了一躬,以表示自己的歉意。
小姑娘都这么做了,何肖觉得自己再计较,反而成了他的不是了。
看向小姑娘的眼神中,终于没有了之前的冷漠。
“谢谢。”何肖放缓声音,整个人显得柔和了许多,“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够将目光更多的放在我的作品上。谢谢你们。”
小姑娘听完,重重地点了点头。
小姑娘应下来后,就招呼着大家让开道路,好让何肖他们离开。
走到一半的时候,小姑娘忽然开口唱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