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关的局势果然如柒预料的那般,东越兵临黄州城下和他们打起了消耗战术。
西越将士粮草不足,只好弃了黄州城,退守西仓。
柒顺利拿下了黄州城。
而她出征那日一身男装,头发高束,面上同样戴着一副鬼面,有人问起她是谁。
她便说她是萧冉。
所以当东越军夺下黄州城的那一刻,萧冉的名字也迅速在军中传了开来,军中将士都说走了骁勇善战的顾樾捷,又冒出来了一个足智多谋的萧冉。
绝地中胜利无疑大大的鼓舞了士气,长山关的捷报迅速被人传回了凉城。
满朝哗然,大臣们一时间议论纷纷都在讨论那萧冉是谁,好似突然冒了出来一般。
据回京传信的士兵说那人原本便是军中的一个无名之卒,不足十八岁,因长山关一时无了主将,这才展露了头角。
话虽如此,可大家都心知肚明,能在此种情境下还打赢了仗,绝非等闲之辈。
萧冉的横空出世,让百姓们似乎看到了当年的顾樾捷,少年英豪,前途不可限量。
皇上虽然同样疑惑,可对于捷报很是开心,在他尚未想清楚要不要派
北宫岁前去关山,那里便传来了捷报。
那个横空出世的萧冉便是皇帝彻底卸了顾樾捷的兵权,又能拒绝了北宫岁的理由。
所以他很高兴。
皇帝在朝堂上开口夸赞了柒,少年英豪,连带着赏了那三名副将和在战争中立了功的将士。
一道圣旨下到了长山关,封萧冉为镇边副将军,若他能再夺下城池,便官升一级,封为大将军。
皇上此举明眼人都看的清楚,那是彻底将顾家舍弃了。
皇上这是打算为东越培养出一柄新的利剑了。
那个派过去的赵将军似乎被人遗忘了,有人说他被西越的军队杀了,有人说他逃回长山关后在黄州之战中战死了。
但显然他的死活已经没人在意了。
豫王府,墨飞将长山关大捷的消息禀报给了北宫岁,他素来沉稳平静的脸上终于多了些表情,似无奈又似自豪。
他想的明白萧冉应当就是柒,可他心中也起了疑惑,她为何要叫萧冉是随意起的名字还是其中别有深意。
“那殿下如今我们还去长山关吗”
“去,为什么不去,她还在那处等着我呢”
她虽一战成名拿下了黄州,可西越士兵数量显然多与东越,她们此次是靠计谋取胜,待西越补齐了粮草,真正打起来的时候,柒她们未必能讨到好处,况且同样的计谋也只能用一次,西越现在必定是严防死守。
所以,边关他必须去。
他在桌案前提笔写了一封信,派墨飞送了出去。
两日,最多两日应该就有答复了。
她在边关风餐浴血,帮他守护北宫氏的江山,他是一刻也不愿再呆在京城了。
而太子怕是万万也想不到,他一心向要寻找的人此刻已经成了皇上亲封的镇边副将军。
将军府中欢喜跌跌撞撞的揣着心里巨大的疑惑跑到了顾樾捷的院子里,他一如既往的在院中练剑。
可欢喜把话说完之后顾樾捷却笑了起来,很欢愉的样子。
是他卸甲归家之后笑的最开怀的一次。
欢喜心想自家将军这是嫉妒的发疯了吗,因为皇帝封了新的镇边将军。
他小心翼翼的问顾樾捷怎么了,却听他在自言自语的说,他就知道她有事瞒着他,果然,她又让他刮目相看了。
顾樾捷说好一个萧冉。
萧冉萧冉,欢喜将那名字在嘴中咂了两遍,觉得有些熟悉,又在脑中过了一遍,终于一拍脑袋,恍然大悟。
“萧冉,萧冉,可是那日林小姐口中所说之人”
欢喜紧张的都结巴了。
“与你何干”
顾樾捷又自顾自的练起了剑,脸上的笑意不减。
“可是少爷,如此说来她该是个女子吧,可如今看来京中人并不知道她的身份”
欢喜觉得自己知道了一个了不得的秘密,满脸的惊讶。
“你若敢将此事说出去,就罚你刷三年的马”
顾樾捷看也不看欢喜,凉凉开口,语气平淡,却叫欢喜在三月的日光下生生打了个寒颤。
可她却对那个能让顾樾捷如此的女子更加感兴趣了。
“少爷,您现在还有闲心思练剑,那萧冉都快要取代我们顾家了,您还不赶紧想办法”
京中可都在传,顾家失势了,皇帝不再需要顾家了。
顾樾捷翻飞的剑花忽然止住,他转过头,对着顾欢喜淡淡的说了一句,
“萧冉是不会取代顾家的,顾家不会被任何人取代,还有,若有一日东越真的不需要顾家了,那就是天下大白国泰民安之时”。
国无战乱,才不养将门,那不是更好吗。
欢喜被说的一愣一愣的,可他看着顾樾捷自眉间的舒垒和明亮,忽然觉得站在自己眼前的男子又高大了几分。
像一座伟岸的高山。
他小声嘀咕,说皇上不重用顾樾捷是他没眼光。
明明是个心怀天下心怀百姓的人,皇上偏偏想将他斩断翅膀困于囹圄。
“你在嘀咕什么”
顾樾捷的心情似是计划,与欢喜开起来玩笑,举起剑假意要往欢喜身上招呼。
吓得他瞬间抱头鼠窜。
“无事,我是说少爷您说的对,欢喜受教了”
顾樾捷看见他躲到了廊柱后一脸委屈的样子,摇了摇头摆摆手让他下去。
欢喜下去后,他在空旷的小院里坐了下来。
他可以不去领兵不去打仗,可有一个人还在边关等着他呢。
她那句她在边关等他归去,每每想起,胸中便一阵惆怅。
皇上的御令传到了边关,众将士一阵欢呼谢恩,柒跪地接旨,受了封赏,面上却没什么表情。
被封为副将的李三将她拉到一旁问她为何不开心。
这样的结果便意味着离他们回京的目的更近了一步。
柒说皇上是想利用她取缔顾家,她说那不是她想看到的结果。
她转身进了营帐提笔写了一封奏章,交给前来宣旨的公公,让他带回去呈给皇上。
要快。
她说如今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请求皇上派兵增援边关。
她说她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
皇帝收到了奏章之后,在大殿上询问众臣可有什么看法,兵部尚书站了出来说柒说的有道理,是该将京城的守备军派一部分前往黄州支援。
皇上便问他派谁去合适,他默了一瞬便说出如今顾樾捷的案子也已经真相大白了,小惩大诫,皇上可降了他的级让他戴罪立功,前往边关。
皇上将兵部尚书盯了半晌,问他可还有别的人选,兵部尚书在朝堂上左顾右盼了半晌才将目光锁到了北宫岁身上。
他说既然豫王之前主动请缨,那便可以让他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