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女仙不解的问百苓:“刚才那是什么?”
百苓摇摇头,一边将掉在地上的羽毛拾起,一边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只是感觉有什么在这儿!”
说着就把她刚刚拾起的羽毛拎在手上看。
几个女仙都纷纷把目光集中在了他手中的羽毛上。
“这是……”
百苓皱着眉头道:“从刚才那东西身上掉下来的,应该是只鸟!”
百苓身后与黄衣女仙开口道:“可从来没听说过,还有哪会隐身啊?”
“是没有!它身上应该是披了一件法器,所以我们才看不到它!”百苓当了这么多年的宫主,见识比其他女仙要多得多,十分淡定的解释道。
几个女仙面面相觑,法器这东西连她们也没有几件,一只鸟居然就有,不知是何人养的鸟,居然这么富有。
“行啦!进去吧!它已经跑远了。”百苓将手上的羽毛收了起来,抬腿走进了房间里。
房间里几个女仙都一脸的愤怒和委屈,见到百苓进来,连忙行礼:
“见过宫主!”
百苓点点头,又扫了一眼满地的碎片,以及飞溅的到处都是的百花蜜,才开口询问:“怎么回事儿?”
这话刚好问到点上,几个女仙七嘴八舌的开始告状。
“事情是这样的,几个月前虞华郡主突然跑过来说,让我们研制新花蜜,要是研制不出来,就让天后将我们的罪,这事我们已经与宫主报备过了。
今天虞华郡主突然跑过来讨要新花蜜,我们自然没有,就哄着她过来拿两瓶百花蜜。
结果她来了这里之后,就发疯似的,把所有装着百花蜜的瓶子全打碎了,也就是眼前宫主你看到的这样。
求宫主为我们做主!”
“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有一只鸟在啄我,我只是想打他!没留意就把这些瓶子打碎了!”虞华倔强的再次解释道。
她也很委屈啊!她真的只是想打那只丑鸟,没留意,就把这些百花蜜的瓶子都打碎了,可是她解释了又没人信!
“哪有什么鸟?我们来的时候就只见到你一个人疯狂的砸着瓶子!”女仙辩解道。
百苓知道虞华没有说谎,不过她心中另有计较。
不管怎么样!这些装着百花蜜的瓶子都是虞华打碎的,就不可能让他们百花宫的女仙们来承担责任。
那只鸟还不知道是何人养的,不过既然有如此法宝在身,想来那主人的身份也不会太低。
不过那鸟既然已经跑了,他们不如顺水推舟卖那鸟的主人一个面子。
至于虞华,她是天后的侄女,天后自然会护着她。
他们百花宫素来归天后管,要不要罚,不过是天后一句话的事,想来虞华也不会有什么很重的处罚。
天后若是不责罚虞华,就更加没有理由责罚他们了,他们百花宫虽然损失了一些百花蜜,却能逃掉看护不力的责罚,可谓一举三得。
虞华见所有人不说话,以为她也不相信自己,气的快要哭出来。
“你们都不相信我,你们不相信就算了,我去跟我姑姑说!姑姑肯定会为我做主的!”
说着就要跑出去。
百苓伸出一只手将她挡住了“我相信你说的话,不过不管是不是事出有因,这些瓶子都是你打碎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这些百花蜜,都是为下一次的蟠桃会准备的,你一次性毁了这么多,到时候潘桃会百花蜜不够用,我们是要受罚的!
娘娘那自然是要去的,不过可能得委屈郡主与我等一同过去!”
虞华没办法,只能等着百苓点了几个人一同去了容华殿。
虞华其实心里有些打鼓,她虽然素来在姑姑面前得宠,但也从未闯过像今天这样的大祸,也不知道姑姑到底会站在哪一边。
只是心里想着,那只臭鸟今天害她闯这么大的祸,她怎么也不可能让它独善其身,要受罚也应该是两个一起受罚。
遂,待到了容华殿时,虞华就率先冲了进去,找天后告状。
百苓等人与虞华不同,自然不能这么没规矩,只是略微加快了步伐,走到门口福了福身,声音恭敬的道:“百花宫百苓求见娘娘!”
天后刚看到虞华哭着跑了进来,还没来得及开口询问,就听见百苓求见。
心中诧异,但也猜到两者大概有些关联,便朝外面道:“进来!”
得到天后的召见,百苓这才起身,带着身后的几人,走了进去。
里面的虞华已经在告状了:“太子殿下养的那只鸟太过分了,不知从哪里学来了隐身的法术,竟然隐了身欺负我,害我一时气愤失手打坏了百花宫装百花蜜的瓶子!
我不是故意的,都怪那只丑鸟,姑姑一定要为我做主!”
百苓听到虞华的话才知道,原来那只鸟竟然是太子殿下养的。
看来这位深入简出的太子殿下比他们得知的要受宠的多,竟然连个隐身这样的法宝,天帝都能授予他。
而且太子殿下是未来的天帝,讨好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看来这份面子是卖对了。
这样想着百苓更加坚定了把门口的事隐瞒下来的想法。
天后并没有只听虞华的一面之言,转头看着百苓:“事情可是如此?”
百苓恭敬的回道:“郡主所说的事情我们并不知道,看守房间的女仙进去之后,只看到了郡主一人在里面!”
言外之意,郡主所说的鸟并不存在。
天后听完又看向了虞华。
虞华气得跺了跺脚:“那丑鸟隐了身,肯定没人看得到呀!”
“但凡事要讲究证据才行!”天后虽然很想帮虞华,但是没有证据,她也有心无力呀。
“它隐了身,捉弄我之后就跑了,哪里找的到证据!”虞华自然知道凡事要讲究证据,要不然她也不会如此被动。
正当天后为难的时候,百苓身后一个身着绿色锦袍的女子,突然开口道:“宫主,你不是拾到了一根羽毛吗?”
闻言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转而又集中在了百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