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决战前。
“怎么样,商议一下吧。是当战还是当和当降?”曹操在大殿上频繁的踱步着,询问着低下文臣武将的意见。
一听到曹操的话刚刚结束,一群文臣纷纷冒了出来说道:“司空!袁绍兵多将广!士兵更是将近比我们高出几倍有余!臣建议……议和!”
大多数的文臣纷纷表态议和,这让曹操失望的摇了摇头,自己怎么就养了这么一群废物?
可曹操并没有说些什么,因为他自然是知道的。这些饭桶说什么,都不如那两个人的一句话分量重。
“臣建议,战!”
哦?曹操转身看向那人,此人正是曹操谋臣之中的左膀右臂—郭奉孝
“奉孝,其他人都劝我投降,你为什么主战?”
郭嘉鞠躬了一下随后说道:“公,想知道为何主战?”
“这么多的文臣都劝我降,你总得给他们一个说法。”
“原来如此。”
郭嘉轻笑了一声,随后继续说道:“公有十胜,绍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
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
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
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
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
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
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
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
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说得好!”
还没等曹操赞誉的时候,又一个人闪身走了出来对郭嘉的十胜十败之说大呼赞叹!
“文若也觉得,奉孝说的合理?”曹操故意开着玩笑说道。
“合不合理,主公心中难道没有决断吗?”荀彧笑着回应道,而1此时曹操荀彧郭嘉三个人都不约而同的笑了。
“主公不仅是要战,而且要力战,疾战!!”荀彧果断的说道,看着还在踱步的曹操,似乎还是有着犹豫的样子荀彧继续说道
“主公有何忧虑?袁绍外宽内忌,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而且他面对的敌人的时候,三分把握他不战,五分把握他不战,
非要等到十分把握了他才全力一战!战场瞬息万变,哪里有十分的把握!恳请主公不要再犹豫了!”
而此时踱步的曹操这才终于听了下来,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对众人说道”开战。“
官渡。
幻境中的曹操自然是明白自己现在忧虑的是什么,官渡之战第一战,关羽就连斩颜良文丑让袁绍损兵折将。
在两军对垒的首战之时,曹操更是以二十万的大军不可思议的击败了袁绍七十万大军,这一战让袁绍一直闭门不出。
而曹操也陷入了与袁绍僵持的困境,但袁绍只是输了一阵罢了,七十万败军洋洋洒洒仍然还有数十万。
袁绍与曹操对比起来,最大的优势根本就不是兵力上的优势。如果比文韬武略,袁绍一辈子也比不上曹操,
可袁绍的关键在于他的粮多!曹操所在的兖州,徐州,根本就没有像袁绍一样粮食广袤,这才是曹操发愁的原因。
”主公,将士们都高兴疯了。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大的胜仗啊!“曹仁此时进入了营帐之中,欣喜的对曹操说道。
“嗯,知道了,”曹操看起来并没有太多的欢喜,示意曹仁下去。
曹仁一愣,不明白为什么曹操竟然没有流露出任何的愉快。不过也还是退了下去。
“传令兵,将这封信带回许昌。我要荀彧亲自接信。”
“是”那传令兵收好了曹操手中的信,随后转身迅速的离开了营帐。
关键时刻,曹操总是会相信自己的这位左膀右臂,王佐之臣—荀彧。
论计谋,郭嘉的计谋自然是神鬼莫测。可真正说道曹操军内的补给,一切内部事物,还是要多看荀彧的。
此时此刻,荀彧的一句话决定了曹操以后的走向。
幻境中的曹操听到自己叫了一声荀彧,心里不由得咯噔痛了一下。荀彧的死与自己脱不开干系,可那也是为了以后的霸业……
许昌。
幻境中的曹操周围的环境再次破碎,周围的环境,宫殿,都是自己最为熟悉的地方。
这里就是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方—许昌。
幻境中的曹操快步走向了殿内,看着荀彧正在与自己的儿子曹丕一同拆开这封信。
”公子觉得,主公的意思是什么?”荀彧对曹丕说道,曹丕拿着这封信细细的品味了一下随后说道“荀令君,父亲这是什么意思?”
“公子不再猜猜了吗?”荀彧接过那封信对曹丕说道。
曹丕紧锁眉头,沉思了好一会儿以后无奈的说道“父亲的信,我实在是看不太懂。”
“那我且这样问吧,公子。”荀彧将那封信慢慢的铺开随后询问道。
“这封信上,主公的意图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荀彧换了一种说法对曹丕说道。
“父亲是想要退兵?父亲信中说着军中已经没有任何粮食了,如果趁着这个机会能够退军的话,袁绍那边必然是不敢追击的。”
“不错,那么在深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