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宋扬正常到学院学习,夕阳传媒官方博客发出一条消息,公司将于七月份开拍一部新影片《功夫》,相关角色公开招募。
功夫剧情跟地球上一样,只是角色名字改了。男主角自然是宋扬自己来演,女主角已定徐青蕾。胖子跟班的角色由相声演员孙岳出演,悲催的鳄鱼帮老大由小品演员陈斐斯出演,其他角色根据慢慢的筛选。
孙岳出身北京德云社,专业说相声的。德云社前身是北京相声大会,一年前夕阳传媒扶持国内传统艺术,与当时的副会长之一的郭德江合作,帮助他成立了德云社。
夕阳传媒出资八十万,占德云社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在当时,夕阳传媒这样做其实是亏的。德云社最值钱的是相声演员,然而相声演员的地位很尴尬,不像歌手或者影视演员那样受崇拜。
再者,说相声受场地限制很大,多是在茶馆酒楼,演出费少得可怜。举办一场相声专场,一两百块的收入顶天了。相声不像唱歌开演唱会那样,一场下来几百万。
说白了相声赚钱少,当时夕阳传媒的做法让很多业内人士都不理解,就算放到现在,也还是很多人不理解,因为没赚钱,一年来股份分红才几千块钱。
可是夕阳传媒还是一如即刻的支持着传统艺术,帮助很多小品演员成立了他们自己的工作室,并且为他们寻找更多的出场表演机会。
没有人意识到,夕阳传媒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多少人脉资源。
孙岳做梦都没想到夕阳传媒会邀请他出演电影,他太胖了,身高一米七三,体重一百八十八,走上一步身上的肉就要抖三抖。
不过既然这个角色夕阳传媒指定了他出演,那就不是开玩笑。接到夕阳传媒的邀请后他第二天就飞到上海开始接受夕阳传媒的培训。
陈斐斯接到邀请时也有些意外,两年前状告央视侵权事件之后被央视封杀,基本告别了电视舞台。如今自己在家创作话剧,日子过得说不上逍遥却也自得其乐。
而且他走的小品喜剧路线,夕阳传媒却请他演黑帮老大,在影片中嚣张到打警察。他怕演不好让观众失望。然而制作人肖佩文坚持让他来上海试一试戏,推托不过只好先答应,反正不忙,就算不行来回机票也报销。
晚上又是一家团聚,只有小夕在广东忙着电影院的事情没有回来。
小舅杜卫青抑制不住的兴奋,宋扬问他为什么还不说,只神秘一笑。
小舅妈丁灵倒是跟宋扬说了《生化危机》小说的出版情况,首印二十万册。仅是《暗算》的零头。而且这部小说的网上预订量也很少。
“恐怖小说很少人看的。不过就算如此,也比那个幻城好多了。”
出版社最近忙着宣传另一部小说幻城,都说又一个天才作家诞生了。从而忽略了宋扬的生化危机,这让丁灵很不开心。
更让丁灵生气的是幻城小说的作者,名叫郭进明,不是看不起他身高不到一米六,也不是说他性格娘炮,而是因为他是一个非常自以为是的人。
宋扬如今的名气够大了吧,但是别人跟他相处的时候就像熟悉的朋友一样,没有半点儿架子。但是郭进明就不同了,他给人的感觉的就我就是我,错了也是我的感觉。
然而丁灵也没办法改变出版社的决定,宋扬的小说版税是国内最高的,而幻城的版税仅相当于宋扬小说的三分之一。这笔账并不糊涂,小学生都会算。
“那我在博客上宣传一下吧,毕竟是我写的小说,如果我都不宣传怎么还好意思让别人出力气呢。”
宋扬笑着说道,随即上网打开博客。
宋扬的小鬼博客关注人数已达五千万,人气排名第一,拉开第二位的赵微一倍还多。2000年时赵微出演清宫戏《环珠格格》而名气大涨,当时有句话说有人不识国家主席无人不识环珠格格。可见她有多红。
“我最新的小说生化危机,有点儿恐怖,胆小者慎入。写的是女生拯救世界的故事,明年我会将改编成电影,演员待定。”
发布出云之后立刻就收到几千条评论。
“扬少我想跟你跳舞!”
才刚看完这一条,评论数就上万了。
“扬少我喜欢你,我的心我的脑我的肝我的全身上下都喜欢你……”
看完这条评论数已经五万多了。
“身为扬少的粉丝,我竟然没有关注这本书,实在太不应该了。扬少,这本书到底怎么样?给个评价,适合跟女朋友一起看吗?”
这话一下子点醒了宋扬,似乎应该推出一个网站专门用于评价电影和书籍,类似地球上的豆瓣和知乎。
这时,与夕阳传媒交好的各路明星也转发这条博客,徐青蕾,周旭,歌手田真,韩亚红等,之前与宋扬并称上海文坛双子星的韩亚寒,也都评论表示期待。
不过,现在的说法则是上海文坛三剑客,宋扬,韩亚赛和郭进明,也不知道是谁吹捧出来的。
此时评论数量已达十几万。宋扬没再看了,根本看不过来。然后网上生化危机的预订量已经涨了一倍还多。
不过预订数量其实是虚的,不少人也就是随手一点儿而已,然后拿到夕阳传媒给他的特殊编号。凭借编号网友可到书店里拿书,付钱也还是在书店里付,价格按九五折算。
编号具有唯一性,但并不具有强制性,就算你拿到编号,不去买书也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夕阳传媒最初建立网上预订的初衷一方面是为小鬼购物服务,另一方面则是吸引网友注册成为小鬼网会员,因为只有会员才能享受这一服务。
跟哎呀巴巴合作后,预订这一服务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书,唱片和衣服都可以预订,很受网友们欢迎。
吃饭的时候杜卫青终于说出了他那么开心的原因,原来是上海这两年来的人才计划有了成果。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率领国内外十几名专家教授成功研发出“汉芯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