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小黑,刚才刘伴伴带进去的那少年,你们可认识。”袁天罡突然想起一事,问身边的两个小徒弟。
脸色略微发黑的小道士立刻说道:“师父,徒儿刚才听别人叫他为泾阳伯。”
“泾阳伯……是他。”袁天罡神色莫名,喃喃道:“很多人都称此子是妖孽……”
……
没有了老道士做法事,大殿里顿时变得一片死寂,在长孙皇后的宫殿里除了李世民,没有人敢随意的发出半点声音,特别是在她生了病,且又睡不着觉的情况下。
显然不管是长孙皇后,还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刚才对袁天罡都尊敬有加,但对其能有多少信心,谁也不知道。所以,袁天罡一走,刘伴伴在的同意之后,便将李苏叫了过去。
李苏是十六岁少年、此时又是医者,且之前本就单独进入过长孙皇后的寝宫,所以直接进了纱幔之中,一个豪华宽敞,堪称世界是最舒服的床榻之下,躺着脸色苍白的长孙皇后。
相比近两个月前李苏见过的长孙皇后,此时的长孙皇后仿佛老了四五岁,而且憔悴了太多。
李苏声音放得很轻,说道:“臣李苏拜见娘娘。”
长孙皇后突然睁开双眼,眼眸之中布满血丝,充满了无尽的疲惫。
“李苏,本宫再想,若是你也治不好本宫的病,本宫恐怕就要死了。”长孙皇后的声音有着明显的嘶哑,而且显得颇为虚弱,最主要的是,说着话,长孙皇后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起来,这正是气疾加重的体现。
不过,李苏对此并不担心,因为他已经有了治好气疾的办法。
一番装模做样的检查之后,李苏便开了一副药出来。
“传太医,配合李县伯速速去准备汤药。”太子李乾承、魏王李泰等人见李苏一副自信的模样,顿时心中大喜,连忙吩咐太医去准备药。
同时,包括长孙皇后在内,殿中皇家众人都有些后悔没有早一些将李苏请过来。
之前只想着孙思邈医术天下第一,而当之前孙思邈也表示对长孙皇的病束手无策之后,不管承不承认,包括李世民在内,皇家众人已经隐隐的认命了,甚至都只想着让长孙皇后能够舒服的度过最后的一些时日。
李苏担心宫中的御医配药不够精准,熬药的火候掌握不够好,亲自跟御医去准备。
李苏原本担心一些配方药皇宫里面没有,结果跟着太医来到药房之后,发现他所需要的闹羊花、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天南星等六味药竟然都有,而且成色都是极品。
所以,一个时辰之后,李苏再回来的时候,手中便端来了一碗汤药。
“娘娘,这碗汤药您喝了之后,病情便会有明显好转,待一日三次,喝上一个月后,气疾便会治得差不多了。”
不等李苏说完,魏王李泰便亲自上前端过来,准备让人先试一下,长孙皇后却在深深的看了李苏一眼之后,已经不做声的从李泰手里拿过瓷碗,忍着苦味小口小口的喝了下去。
说来也是神奇,或者说所谓药到病除,长孙皇后在喝了李苏熬得药之后,过了没多久,急促的呼吸便明显平稳了下来不说,躺在睡榻上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均匀的呼吸声便响起了。
李苏见此,也是松了一口气。
待两位宫女轻手轻脚的把被子盖好之后,李苏便跟着李乾承、李泰等人离开了皇后寝宫。
大殿外面湿气逼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开始下起了雨,刚从温暖的房间走出来,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打个冷颤。
这一次是魏王李泰抢在太子李乾承前面,三步并两步走到李苏身前,双手握着李苏的手,一脸感激的对李苏说道:“泾阳伯,多谢了。”
李苏不着痕迹的从李泰双手中将自己的手抽出来,道:“魏王殿下客气了,这是臣应该做的事情。”
李乾承阴沉的看了一眼李泰,再看向李苏时同样一脸感激涕零之色,甚至对李苏深深的躬身一礼,郑重无比的说道:“泾阳伯,你医治好母后气疾之事,本宫定会向父皇禀报,稍后自会有重赏。”
李苏道连忙给李乾承回礼道:“多谢殿下。”
接下来,其他皇子、公主们也相继上前对李苏表示感激,其中便包括蜀王李恪。
蜀王李恪等一些皇子并非是长孙皇后所生,但名义上长孙皇后就是他们的母亲,他们依然是喊母后。
所以,李恪等人对李苏表示感激时,李苏轻易便看出并非真心,甚至李苏从李恪及其他几名年龄稍大一些的皇子眼睛深处看出了恼怒和怨恨之色。
毕竟,天下人都知道,当今天子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感觉深厚,甚至有传言说在李世民眼中,只有长孙皇后生的儿子才会当成亲生儿子对待。
待所有皇子公主们都离开之后,李世民身边的大太监刘伴伴才走上前,落后李苏一步并握着一把伞亲自给李苏打伞,且微微躬身站着,对李苏笑眯眯的说道:“泾阳伯果然神通广大,就连药王孙思邈和袁天罡这样的高人都对皇后娘娘的病束手无策,泾阳伯随手开的便让皇后娘娘明显好转,咱家实在是佩服之极!”
不知为何,李苏在面对这老太监的时候总感觉是在面对一条毒蛇,心中不由自主的充满了戒备和警惕,此时笑着谦虚道:“刘总管过奖了,正如在下刚好知道那牛痘神术一样,在下也刚好知道治疗皇后娘娘气疾的方子。”
刘伴伴不再说此事,而是笑道:“李县伯刚才去熬药的时候,咱家便已经去找陛下将驸马府中发生命案之事向陛下禀报,陛下已经下旨此案由你主审,刑部和大理寺、京兆府三方配合。”
李苏闻言,顿时眼睛一亮,眸中闪过一抹惊人的寒光,笑道:“既然如此,在下现在出宫去驸马府查案,定是要让此案水落石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