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谢宁,自顾宛走后,我便回了江南谢府,我寻遍江南也没有找到顾宛,我给燕北顾将军那写过信,但顾曦澄也回信说,他没有见过顾宛。
顾宛好像消失了。
第一年,我回到谢家之时,在院子种满了桃花,他应当时喜欢桃花的,我听他说起过。
我从前以为爱桃花之人必定生性风流。
但见到顾宛之后,我想也不一定。
爱桃花之人也许是个皎皎君子呢。
顾宛以前总是说我的容貌胜过姐姐,胜天下所有女子,但我观他亦然。
他比任何人都要让我心动。
从初见便是。
我的梅院里种满了桃花,父亲母亲都不明白,为何我又喜欢上了桃花,但母亲又说这样我的院子里春夏秋冬都不寂寞了。
桃花填了我心里的寂寞吗?
没有,我还是忍不住思念。
第二年,谢家书院扩建了,我受父亲的命令去招收学子。
在书院门口为学子登记之时,我仿佛看见了顾宛身在人群之中,当我起身去寻找之时,又什么都没看见。
是我看错了吗?
没有,我心里否认,我觉得顾宛一定会来看过我。
怎么会不想见我呢。
我是否有做错过事情,应当是没有的。
第三年,顾宛已经离开三年了。
我每年会回去祭拜顾将军,期望能与顾宛碰面。
竟然从来没有。
但我知道不是因为他没来祭拜,而是因为他不想见我。
我依然想不明白,他为何不愿意见我,但我似乎可以放下了。
顾宛只是生活在别的地方,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他依然好好的。
一定是做错了事情,他才会不愿意见我的。
没事,他不是会生很久气的人。
他会原谅我的。
今年秋闱,谢家书院诸多学子参与科举考试,中榜的自然不少,我对这些无所谓,但听着学子们的谈论,今年榜首竟然是一位从未听说过的人,也不是谢家的学子。
“你知道他吗?”
“谁啊?”
“你说谁,今年的状元,据说他让很多朝廷官员都十分震惊呢”
“哦,好像叫顾宴华”
“对,据说殿试之时,皇上都十分震惊。”
“震惊他的文采吗?”
那人小声道,“有人说,他是顾将军之子,顾宛。”
“什么!”
竟然是顾宛,顾宴华。
他还是回来了。
我喜不自胜,告知父亲我要回京城,父亲以为是阿姐叫我去陪他,可又见我如此兴奋,他从未见过,想问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我没有时间解释。
顾宛出现了。
我只想回去看他。
江南到京城,我一路上换了三匹马,也花了七日的时间。
没有见到他骑马游京,我进了宫,在早朝殿外等他。
一众官员下了早朝,穿了红衣官袍从玉阶上走下来。
我等了又等,看了又看,终于见到了顾宛。
他意气风华,与一众新科进士相谈甚欢,一改三年前的颓废。
我就站在玉阶之下,看着他,他终于看见了我,只一眼,便过去了。
他与我擦边而过,如同陌生人一样。
我心口一滞,叫住他,“顾宛。”
他没有回应。
我又喊:“顾宴华。”
他停下的脚步,转身看了过来,我还未说话,他对我一拜,仿佛不认识我一般,“见过谢先生。”
“你为何装作与我不识。”
“宴华与谢先生的确素不相识。”
我走近,逼视他,“如何不识?”
他退一步,“的确不识。”
我还要再说,但他却道:“在下还有要事,恕不奉陪。”
他走了,没有回头。
一连几日,我都去那里等着他,但他从来都没有再与我说过话。
一个半月后,朝中忽然传来燕北的消息。
匈奴再次进犯,但朝中却无人可派。
顾曦澄早就三年前结束战争时,就已经辞官。
我不知道,顾宛为什么不见我,但我突然想为他做些什么,也许我应该去燕北看看。
我进宫见了陛下,向他承诺,两个月内,我必定击退匈奴。
陛下见我言之凿凿,竟然同意了。
三日后,出征之时。
顾曦澄突然出现在城门口。
“先生。”
我原本骑着马,听见有人叫我,便回头看去。
我下了马,“顾将军。”
他对我一拜,“燕北拜托您了。”
我还未出声,他又将一物交给我,“这个你收好。”
是兵符。
我知道是谁让他给我的,是顾宛。
也许他在哪里送我出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