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瓮山泊
余寿2025-07-28 18:143,060

  就在潞王等人还在京城内忙着搞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与此同时,在西郊开启了两项大工程。

  一者自然就是西山煤矿,以及运河的开挖。

  而另一者,则是扩建西郊翁山泊。

  瓮山泊的名字自然是因为靠在瓮山边上,故取名翁山泊,当然了,后世还有个更为著名的名称,那就是昆明湖。

  此刻,自然还比不上后来昆明湖这般浩大。

  瓮山泊距离京城并不远,出了西直门后,一直往西,经白石桥便能抵达翁山泊的边缘。在潞王的设想中,是希望能将这翁山泊打造成第一个人工大型水库,主要解决京城供水问题,与此同时也为即将开挖的北运河提供水源。

  瓮山之下,圆静寺内。

  四个官员正围在一张方桌前,方桌之上摆着一座硕大无比的瓮山泊烫样。

  这烫样其实就类似于后世的模型,或是沙盘,能帮助人们以全知视角看待事物。

  那四个官员当中,最居中的,面着南方的,自然是官位最高的,也是这项工程的总负责人,何起鸣。

  为了这次工程,潞王还特意将这几个官员都统一往上提了提,以示对其的恩赏。

  像是何起鸣,原本不过是大理寺卿,如今直接提到工部右侍郎。

  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升一级,这一级,别人往往要经过数次京察才能熬资历熬出来。

  这何侍郎是个干实事的人,虽说他跟潘季驯之间,关于治河的理念是不太一样的,但是这不妨碍潞王对于其的欣赏。

  常年在基层的干活经验,以及治河的专长,让潞王特意挑选了此人作为这工程的总负责人。

  而边上几位也都是干吏,都是为了这次工程而调拨过来的。

  像是昌平道兵备佥事岳汴,以及永平道兵备副使雷以仁,为了这次都升官到山东左右参议。

  当然了,他们不需要奔到山东区,以原职录修瓮山泊即可。

  至于最后一位,则是户部郎中梁承学,他主要是负责整项工程的后勤钱粮的调度。

  “诸位——”

  何起鸣的面色通红,是被风沙常年吹拂的结果,其举止间,带着西北汉子的一些豪爽感,“潞王监国,诸事皆兴,正是新朝新气象。”

  何起鸣先是小小拍了下潞王的马屁,之后才进入正题,“这次差事,说简单也简单,就是扩大瓮山泊。殿下已经给这新扩建的湖泊取好名字了,就叫做昆明湖。”

  “老夫已经实地考察过了,就在这东岸的低洼处,重新建一条新堤,”

  何起鸣一边说着,一边大手一挥,伸出的手直直指向烫样的一侧,“这条堤,便是拦水大坝,将整个上游的泉水都给拦住,不再空流!”

  这瓮山泊啊,最早的雏形,就是玉泉山,以及瓮山一些泉水汇集而成的,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万泉河了,而后从南面流向东北。

  “但这说难,也难办啊。这扩大之后,可不单单是为了好看,或是修建什么园林。”

  何起鸣西北汉子的脸上闪过些许精明,“虽说潞王没有明说,但老夫以为啊,这是为了重新给京城找一条新水道。”

  “很有可能。”

  那梁郎中也顺势点了点头,在他们四人当中,抛开何起鸣,就算他官位最高了,自然是能插得上话。

  “京城百年承平下来,人口早已过数十万户,这用水还是要依靠着昆玉河来供水。连白浮水道也被废弃了,自然是不够用的。”

  “白浮水道是不可能用的。”

  何起鸣直截了当地开口道。

  这话也引得其他几位大臣连连点头,对于这话深表认同。

  其原因就在于白浮水道的位置不好。

  元朝,在郭守敬的主持下,开始整体规划京城用水,从昌平一地引来白浮泉水,在青龙桥一地,汇合了西山泉水,直接注入瓮山泊,从而使得瓮山泊的规模扩大,使得其具备了一个水库的基本雏形。

  而后再从瓮山泊沿着金人开凿的由瓮山泊南通高梁河的人工运河,直接通往京城。

  水量大增的瓮山泊,不单能满足京城内外的用水,更能接济漕运。

  可是等到了明朝建立之后,尤其是朱棣这个该死的皇帝上位之后,规划了皇陵。

  而那白浮水道正好是横穿整个皇陵的南面,这在朱棣眼中会破坏风水。

  所以直接就废除了这白浮水道,从而让瓮山泊的面积再次变小。

  并且这金水河也被废弃,搞得皇城也缺水,除了水井开凿之后,直接通过人力搬运,从那玉泉山当中运泉水过来,平添了诸多不便。

  “走吧,上西堤看看吧。”

  何起鸣一声招呼,便领着几人,外加贴身的长随一并从寺院中走出。

  在那寺院的不远处,一条青石所构造的堤坝,正如同巨龙长蛇一般,横亘在西侧。

  这便是西堤。

  这虽说是西堤,但实则是在瓮山泊的东侧,其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抬高水位,从而让湖水通过昆玉河往南流入京城。

  而不远处,在东岸则是修着一座龙王庙。

  何起鸣等人所说的堤坝便是修建在龙王庙那一侧,若是日后成型了,这龙王庙必然会被淹没,或是变成一座孤岛。

  几位官员登上了西堤,此刻站在这宽阔的堤顶上,湖风缓缓吹拂,吹来淡淡的腥味。

  这是因为在湖面上正飘着数艘船只。

  这些船只造型很是怪异,好似蜈蚣一样,每条船一共有着十节,后面几节船有些都已经装满了湖泥。

  而在最前方的一节,则是装着一根巨大的柱子。

  这柱子周围有着很多齿轮,就好似水磨一般。

  而且这些齿轮还是彼此相连,形成链条,这些链条之间还插着一个个木刮板。

  并且在船上,还有着多人,光着膀子,高声喊着号子,推动着柱子在转圈。

  这是挖泥船,古代版人力链斗式挖泥船,别看它样子丑,但是其所蕴含的机械原理,已经是领先于整个世界了,并且这船还有个极为好听的名字,清河龙。

  不过,因为这时间不够,所以此刻漂浮在湖上的,也不过寥寥数艘。

  后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清河龙的数量必然是要增加的。

  而他们的任务也是最为艰巨的,他们需要对整个瓮山泊都进行疏浚。

  因为白浮水道的废弃,这百年下来,整个湖泊已经积累了太多泥沙,想要增加供水,就必须要对这深度进行挖掘。

  至于那些被挖出的泥沙,也是有着去处,那就是运往东边,东边都是水田。

  这古代的田地想要增产是非常难的。

  没有后世这样完整的工业体系,化肥,农药这些根本没有,所以一切能增加农田肥力的措施,潞王都不会放过的。

  原本,那何起鸣想着将这些淤泥全部都堆到那瓮山,从而提高瓮山的体量。

  但是直接被潞王所拒绝了。

  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享受的,增加一座山的体量有什么用,难道是为了看风景。

  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如果把这些淤泥给农田,就能多出上万亩上等田地,能养活更多人来。

  小民艰食,若是能将京西一地的水田给提高一个档次,这便是最好的。

  除了疏浚湖泊,以及修建堤坝之外,在何起鸣的设想当中可还是有着两个措施。

  “岳汴——”

  “下官在。”

  “这几日劳工汇集之后,你便辛苦一趟,多制作些引水石槽,用来铺设。”

  何起鸣想得很周全,这堤坝修起来,湖泊疏浚之后,面积自然是会扩大,但是这水量呢,从哪来,这必须要解决。

  白浮水道不能用了,那么就重新再修出几条水道来。

  那在龙王庙一侧的堤坝虽说能汇集所有上游的泉水,但也只是一个玉泉河而已,对于扩大面积之后的瓮山泊来说,必然是远远不够的。

  “这样,等到水槽造好之后,便铺设起来,西山的卧佛寺,碧云寺几处的泉水都全数引用过来。”

  何起鸣脑海中飞快掠过这瓮山泊周边的地形,“那些个和尚,都不问世俗了,也就不需要怎么喝水了吧,直接引过来,那些和尚若是想喝,直接按盗窃罪论处。”

  “啊——”听到这话,其他三人都是心中一愣,要知道,这李太后,当朝的皇太后可是崇尚佛教的啊,这何起鸣怎么敢。

  “这是潞王的意思。”何起鸣面不改色,他自然是听到了其他人的惊讶之声,“怎么?你们不想从。”

  “明白。不,不,不敢。”

  岳汴这才安心下来,等听到后面的话,又连连摆手起来。

  “另外,老夫去周边看了一圈,那香山南麓的樱桃沟,也是多有泉水,也可以用水槽引水,直接注入到瓮山泊。”

  “好,下官这就去操办”

  “雷以仁。”

  “在——”

  “这新修的东堤,必须要设有水闸,以方便开闭之用。”

  何起鸣目光幽幽,眺望远方,“平日里,这三闸就可以关着,等到京城内要用水,就提南闸放水,若是有山洪一类,便直接提北闸放水入那清河,以通漕运。”

  “最后一闸,则是用来接济北运河,用来方便西山的煤能沿着水路运到京城。”

  “下官明白。”

继续阅读:第234章 北直隶财政(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惊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