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田赋一事
余寿2025-07-28 17:343,191

  “本王听闻那隆庆年间。”

  朱翊镠不等田乐说完,便继续补充道,“天下田亩数有着七万万一百三十九万七千六百二十八亩。”

  “当年所征收的夏秋麦米共有两千六百…”

  说到这,朱翊镠的眉头微微皱起,对着这个数额,他有些记不太清了,“噢,是两千六百三十八万多石。”

  “这样一来,这每亩大概也就是不到四升麦米。”

  “殿下当真好记性!”

  田乐先是一声惊叹,而后又是一个行礼道,“这天下田赋分官民二等,官田五升三斗五合,民田三升三斗五合,这天下官民田加一块,确实也差不多到四升了。”

  “但是这天下之间,田赋轻重不同。”

  田乐而后又是话锋一转,“像是那苏州,常州一带,一亩课税在一石以上,而像是山西一带,则是一斗有余。”

  “至于这辽东苦寒,王府上的庄田子粒银本该少收一些,不过。”

  田乐说到这,顿了一下,看了眼朱翊镠,“不过,殿下仁慈,免去了差役,依着内臣来看啊,倒是可以收五升。”

  “嗯——”

  朱翊镠思索片刻之后,便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殿下——”

  田乐的声音在这时候再次响起,“那是否要征加耗麦米。”

  “加耗——”

  朱翊镠听到这词,先是一愣,而后恍然。

  之前他们所讨论的都还只是正赋而已,很多时候,这些普通的农户还需要承担各种苛政杂税,就比如那加耗。

  周忱为了解决漕粮运输损耗问题,便在江南实施加耗折征法,而后这种法子因为能带来更多银子,也就被朝廷所推广开来了。

  农户在交纳税米的时候,按着规定必须要有所谓的起科米和浮粮米。

  这看起来并不多,也就是每斗加耗三合或是五合。

  但是积少成多,这种不合理的加耗,无疑是在那些普通农户心头挖肉啊。

  所以说周忱该杀,朱棣更该杀!

  “不用加了。”

  朱翊镠回答的很是干脆,“这百姓太苦了,运输到王府,不是有着三岔河吗,这些路程上的损耗,就由王府担着好了!”

  “殿下!”

  田乐听到这,无奈一笑,露出些许苦意,自家殿下把事情想简单化了,“殿下,这辽东不比内地啊。”

  “什么意思?!”

  “殿下,这辽东为军管地界,所辖百姓,早先都是军户。”

  田乐见到朱翊镠像是真不知道的样子,便细细讲来,为他挑明了,“所以这加耗一般都是用在军需上,每年这一部分加耗银都是需要在边防上支用的。”

  “按着内臣的了解,这每丁加征两钱,每石税米加征一钱。”

  “王府可以不出吗?”

  朱翊镠面露难色,这自己粗算了一下,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眼下,这银子贵钱贱,使得银子的购买力很是坚挺。

  “呃——”

  田乐听到这话,也是一愣,脸上有那么一丝错愕之色,似乎也没有想到朱翊镠会说这话,“可以的,殿下,只是这钱便会摊派到其他辽东百姓身上。”

  “唉——”

  朱翊镠一听到这话,眉头顿时皱紧,田乐说的这个结果,可不是自己想要的。

  “也就是说,我王府若是有五万丁口,那就要多拿出一万两银子,交给那辽东官府!”

  “是的,还不算那田赋的加征。”

  “也罢——”

  听到这话的朱翊镠,沉默了片刻之后,便松口了,“拿本王的年俸吧,本王的年俸也正好一万两银钱。”

  “殿下——”

  田乐像是早就知道朱翊镠会做出这个答案一样,便是一个行礼道,“潞王殿下,有心了!”

  “别急着谢!”

  朱翊镠的心情自然是好不到哪里去,这初到辽东,一笔笔的银子花出去,都不见个响声,实在是让人高兴不起来。

  “你对于辽东比本王熟悉!你且告诉本王,具体都有哪些项目。”

  确实,朱翊镠久在京城,很多关于辽东的情况都是经过各部的堂稿,亦或是后世的记忆得来的。

  就像是这辽东关于军需的加征银,他便不知道,他只知道辽饷。

  但是很显然,这个时间点跟辽饷对不上号。

  “回禀殿下,这辽东军需上的加耗,内臣了解过。”

  田乐在知晓自己要担任潞王长史之后,便很是做了一番功夫,现在自然是能答得上来的,“一共有八种。”

  “颜料银,蜡茶银,课铁匀闰银。”

  田乐板着手指往下数着,“麻铁钥鳔银,螺壳银,牛角弦箭银,胖袄裤银。”

  “停停——”

  朱翊镠在听到这胖袄裤银的时候,心中的怒气已经憋不住了,“怎么会到如此地步!”

  “居然连这胖袄裤银都出来了。”

  胖袄裤,其实就是军士的常备军衣,而这朝廷早就发了。

  “这朝廷每年从牙缝里挤出年例银来,就是为了优先保障九边的用度,这九边当中就数辽东用度最多!”

  “若是本王没有记错,这太仓银库的银子一入账册,连库都没有入,便优先发给辽东了!”

  “甚至还常常动用山东布政使司的盐余银,用来满足辽东的年例银。”

  “现在你告诉本王,这些银子还不够,居然还不够!!”

  这辽东的巡按御史都是吃干饭的吗?

  除辽东都司外,明廷可还在辽东设有三套班子啊。

  这一点跟后世很像,都是冗兵冗政的代表。

  其中朱翊镠所说的巡按御史,就是隶属于巡抚都御史为首的监察体系当中。

  这些御史本该是朝廷耳目之司。

  现在呢,都跟瞎了一样。

  朱翊镠的脸色很差,对于这件事,他必须要告诉给皇兄。

  让万历知道一下,这辽东的各级官员们是怎么在前线紧吃的!

  “这加征一事,必然是辽东地方上自行筹措经费之举,本王在京城中枢全然不知,也没有任何题本,报表上禀。”

  朱翊镠的脸色非常严肃,这八项军需摊派加在一块,少说也有着十万两银子,让辽东百姓的负担加重了不少!

  “是何时兴起的,你可知晓?”

  “回殿下!”

  田乐罕见地停顿了下,抬眼再次看向了朱翊镠,“万历二年,殿下。”

  说罢,田乐便低垂下头,不再言语。

  不过朱翊镠却是一下子反应过来了。

  “李成梁!!”

  朱翊镠的脸色瞬间狰狞,那几个字几乎是咬牙切齿蹦出来的。

  他朱翊镠从来没有这么恨过一个人,这李成梁是第一个!

  田乐沉默着没有回应,周围的军士们也沉默着,没有一个人回应此刻的朱翊镠。

  朱翊镠很生气,非常生气,但是眼下的他更明白,自己的怒气是没有半点用途的。

  自己是个藩王,自己只是个藩王。

  “呼——”

  朱翊镠强行压下自己心中的怒气,而后长吐了一口气,对着田乐继续吩咐起来,“田长史,这辽东地广人稀,还是要多想些法子,去招徕人口的。”

  “那三千浙兵的家属,本王希望也一并带回辽东。”

  朱翊镠看向田乐,“你且跟那陈幼学说,让他帮着运输,先走运河,再沿陆路到那登州,之后再海运过来。”

  “另外,每船少载些人,莫要太多。”

  “诺!!”

  田乐自然点头应下。

  “好!”

  朱翊镠还想要再说些话勉励田乐,但是余光一瞥,却见得几个隶属于辽东都司的旗牌官,背上插着令旗,手中挥着马鞭,胯下骑着驿马,朝着自己奔来。

  等到穿行过数层亲从侍卫的人墙之后,这几个旗牌官才齐刷刷下跪抱拳道,“潞王殿下!三位都司坐堂官吩咐吾等,迎殿下进城。”

  所谓坐堂官,其实就是堂上官,都司当中能称得上堂上官的,也就是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以及都指挥佥事。

  “进城何事?”

  “殿下,那朝鲜使团刚到了辽阳城,都司已经安顿他们去住朝鲜馆了,他们想拜见下殿下。”

  这朝鲜馆其实就是怀远馆,在辽阳安定门外。

  “朝鲜使团??”

  朱翊镠眉头一挑,这自己还跟那陈幼学商谈通商朝鲜的可能性。

  结果呢,下一刻,这朝鲜的使团便主动找上来了。

  “使团——”

  朱翊镠抬头望向天空,下一刻突然想到了什么,“噢,是圣节使准备回去了吧。”

  所谓圣节,其实就是当今皇帝的诞日,也就在九月初的时候。

  朝鲜作为明朝的藩属国,奉行事大政策,向来是最为恭顺的,远比那个小日子国要来得好。

  那在明朝差不多三百年的历史当中,这朝鲜一共派出使团有着一千两百多次,差不多每年要四五次之多。

  可谓是赴京使臣,前后相望!

  这每年有着三次常贡,以及不定期的别贡。

  朱翊镠所说的圣节使,便是例行常贡之一。

  至于别贡使行,那就太多了,包括谢恩使行,进贺使,奏请使,问安使行等等名目。

  “嗯,那就让他们等着吧。”

  朱翊镠可不会惯着这帮子朝鲜人,“你们去告诉韩掌印,让他们也不用等了,明日早上,让那些个朝鲜使团早点到,本王再去见他们。”

  “诺!”

  那几个旗牌官彼此对视一眼之后,便直接抱拳应下。

  “对了——”

  朱翊镠突然又想起一个点,“这辽阳的东宁卫…”

  “回殿下的话。”

  田乐行礼开口道,虽说朱翊镠的话没有说完,但是他自然是知道后面的意思,“东宁卫统辖的,正是朝鲜人户,另外东八路那也多有朝鲜归化之人。”

  “诶——”

  朱翊镠轻轻摇头,“这辽东,汉人还是太少了啊。让陈幼学多注意下,这愿意闯荡关东的流民,都给接过来,辽东其他不缺,就缺人!”

  “诺!”

继续阅读:第117章 朝鲜使团(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惊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