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港口片区。
码头上,一片狼藉。
龙门吊,有几台的吊臂明显出现了扭曲变形。
林昭远到的时候,陈荣正在现场。
他正对着一张图纸,跟港口集团的几个工程师大声争论着什么。
看到林昭远,陈荣只是抬了抬手,算是打过招呼,又扭头继续跟工程师布置任务。
林昭远也不介意,就站在一边静静地看着。
破浪计划里,港口的智能化改造和运力提升,是陈荣全权负责的。
这也是林昭远把他顶在前面的原因。
专业的事,就要交给专业的人。
过了十几分钟,陈荣才算忙完一段落。
他大步走过来,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脸上留下一道泥印。
“书记,你来了。”
“怎么样?影响大吗?”
林昭远拍了拍他的肩膀,入手一片湿漉漉。
“不算小。”
陈荣的脸色很难看。
“初步统计,3号和5号泊位的龙门吊主梁结构受损,需要大修。”
“7号泊位的控制系统全被水泡了,得整体更换。”
“堆场那边有大概三百个标箱的货物泡水,主要是电子元件和布料损失不小。”
“要完全恢复正常运营,我初步估计至少需要三天。”
“三天?”
林昭远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太长了。”
陈荣有点急了。
“书记,这不是我随便说的。”
“龙门吊大修,需要特种设备和专业团队,修复周期就是这么长。”
“控制系统核心模块是德国进口的,国内根本没有备货,从下单到到货最快也要一周!”
“三天,已经是我把所有维修班组三班倒,不眠不休压缩出来的极限了!”
林昭远看着陈荣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陈荣,我问你一个问题。”
“破浪计划第一批出口欧洲的智能家电,合同上写的离港日期是哪天?”
陈荣愣住了。
“……是后天。”
“对,是后天。”
林昭远的声音冷了下来。
“欧洲那边的船,已经过了马六甲了。”
“后天准时到港。”
“到时候船到了,我们的码头还在瘫着,吊机趴窝,货物出不去。”
“你让我怎么跟人家解释?”
“说我们被台风吹垮了?”
“你让滨海的脸往哪儿放?”
“你让那些拿着放大镜,等着看我们破浪计划笑话的人怎么在背后议论我们?”
“他们会说滨海不行,林昭远不行,连一场台风都扛不住还搞什么破浪?”
陈荣之前考虑的,是技术,是安全,是流程。
但林昭远考虑的,是信誉,是政治,是整个滨海未来的大局。
这就是格局的差距。
“书记,我……”
“这不是尽力不尽力的问题,有些客观条件……”
“没有客观条件!”
林昭远打断他。
“德国的控制模块,临江港有备件。”
“他们去年搞智能化升级,多采购了两套。”
“我马上给姜书记打电话,我请求她协调军用运输机,今天晚上就能空运过来!”
“设备的问题我来解决。”
“人的问题你来解决。”
“我再给你调两个工程抢险连过来,配合你的维修队。”
“现在你告诉我,两天能不能让港口恢复基本作业能力?”
陈荣感觉自己的后背瞬间就被冷汗浸透了。
林昭远不仅给他压力,还把解决问题的梯子直接递到了他面前。
他要是再说个不字,那就不是能力问题,是态度问题了。
陈荣咬了咬牙挺直了腰板,看着林昭远的眼睛,吼了一声。
“能!”
林昭远重重地拍了拍陈荣的肩膀。
“好!”
“我等你的好消息。”
“需要什么直接给元勤打电话,他会协调。”
“记住,我们是在打仗!”
……
回到车上,林昭远整个人都陷进了后座里。
吴元勤从后视镜里看着书记疲惫的侧脸,心里不是滋味。
他放缓了车速,尽量让车子开得平稳一些。
“书记。”
“刚才您在港口的时候,姜书记来电话了。”
“她问了滨海的灾情也问了您的情况。”
“我说您在一线指挥抢险。”
“她没多说就让我转告您,务必注意安全。”
林昭远慢慢地,睁开了眼睛。
一种难以言说的暖意,从心底最深处缓缓升起。
他知道,在另一座城市,有个人和他一样,在扛着相似的重量,在走着同样艰难的路。
他轻轻地嗯了一声。
车子在市委大楼前停稳。
林昭远推开车门,抬头看了一眼这栋他才刚刚开始熟悉的大楼。
现在,这里是滨海市抗击台风的总指挥部。
吴元勤快步跟上,小声汇报:“书记,中央办公厅的电话,我已经接了。”
“领导对我们前期的应对表示了肯定,慰问了所有受灾群众和一线人员。”
“我按您的意思,起草了回电,感谢政府的关心并表示滨海有决心、有能力,依靠自身力量完成救灾和重建工作。”
“榕城、厦州几个兄弟城市也打来电话询问需不需要支援。”
林昭远没有停步,直接走向电梯。
“一样,感谢婉拒。”
电梯门打开,几名熬得双眼通红的干部正要出来,看到林昭远立刻站直了身体。
“书记!”
林昭远点点头,走了进去。
“去忙吧,注意休息。”
滨海越是困难,就越要挺直腰杆。
……
临时指挥部里。
林昭远一走进来,所有人都下意识地站了起来。
“都坐,继续忙你们的。”
他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桌上已经堆了一摞新的文件。
吴元勤把一杯热茶放在他手边。
“书记,临江的物资运输车队已经到高速口了,交警的引导车已经过去对接。”
林昭远端起茶杯的手停在半空。
“这么快?”
“是。姜书记亲自协调的走的加急通道。”
“第一批全是急需品,大功率发电机、抽水泵、消毒药品、还有大量的瓶装水和方便食品。”
吴元勤的声音里透着一丝佩服。
林昭远放下茶杯,心里那股暖流,再次涌动起来。
一个小时后,吴元勤拿着一个信封,快步走了进来。
“书记,临江市府办的同志跟车过来的,说这是姜书记给您的亲笔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