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民生,才是最大的政治
刘大官人2025-09-09 17:402,324

“大义,在我们这边。”

最后几个字,姜若云说得很慢,很重。

林昭远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无比。

“我明白了,书记。”

挂断电话,他拿起笔,在材料的首页,重重地写下了一行字:民生,才是最大的政治。

第二天,推进会召开前夕。

吴元勤像冲进了林昭远的办公室,脸上是压抑不住的狂喜。

“书记!成了!八家!”

“已经有八家大型企业确认了,明天一早,带着公章来我们县政府,集中签约!”

林昭远缓缓站起身,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临江市长办公室。

赵立仁将两份制作精美的文件夹,轻轻放在了郑国涛的办公桌上。

一份,是彩印的《关于江口县下岗职工省级一体化整合安置平台方案》。

另一份,封面标注着“机密”字样,赫然是《天鸿置业关于江口县钢厂地块商业开发项目建议书》。

郑国涛拿起那份开发建议书,随意地翻看着,看着那效果图上高耸的楼盘和繁华的商业街,嘴角慢慢勾起一抹志在必得的冷笑。

江口县政府,三楼会议室。

长条会议桌的两侧,泾渭分明。

一边是临江市长郑国涛和他带来的市府人马。

郑国涛靠在椅背上,他身旁的是赵立仁。

再旁边是,市委书记姜若云带着周晓雯。

另一边,是林昭远带领的江口县团队。

苏航,沙言,吴元勤,还有几个相关局办的一把手,个个腰杆挺得笔直,但紧绷的下颚线还是泄露了内心的紧张。

林昭远坐在正中,面色平静。

“好了人都到齐了,那就开始吧。”

郑国涛清了清嗓。

“今天这个推进会,主要是听取一下江口县关于钢厂下岗职工安置试点的工作汇报。”

“但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全市,乃至全省的高度,来统一思想,优化方案。”

他刻意加重了“全市”和“优化”两个词。

“江口县同志们前期的努力,市里是看在眼里的。”

“但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能只靠一腔热情,更要讲科学讲效率,讲宏观布局。”

郑国涛说着,朝赵立仁递了个眼色。

赵立仁立刻会意,将一摞彩印的资料分发下去。

“各位领导,这是我们根据省里的指导精神,联系了多家省级人力资源平台,共同制定的一份《江口县下岗职工省级一体化整合安置平台方案》。”

“这份方案,可以实现全市下岗职工信息统一管理,通过大数据匹配,精准推送到省内各大用工企业。”

“高效,专业,覆盖面广。”

“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翻动纸张的“哗哗”声。

江口县这边的几个局长,脸色瞬间就变了。

釜底抽薪!

郑国涛这手太狠了,直接用“省级平台”的“阳谋”,来降维打击江口县的“土办法”。

郑国涛看着众人各异的神色,嘴角浮现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意,他看向林昭远:“昭远同志,你们的汇报,可以开始了吗?”

“也让我们看看,你们那个小作坊做出了什么名堂。”

话语里的轻蔑,不加掩饰。

林昭远仿佛没听出那份嘲讽,他只是微微侧身,对苏航点了点头。

“苏县长,你来吧。”

苏航站起身,没有看郑国涛,而是直接打开了投影仪。

没有花哨的开场白,第一页PPT,就是一张巨大的数据对比图。

“郑市长各位领导。”

“我汇报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事实和数据。”

“截止到昨天,江口县钢厂下岗职工,共计一千二百人。”

“参加第一期技能培训的,三百人。”

“目前,已结业二百八十人。”

“这二百八十人里,已签订正式就业协议的,一百九十二人。”

“签订意向协议的,八十八人。”

“这是他们的薪资变化。”

“培训前,人均月收入为零。”

“培训后,已签约工人平均月薪,预计为四千五百元,最高可达七千元。”

“这是省专项资金的使用明细,每一笔,都用在了设备和工人补贴上,成本效益比,远超预期。”

发改局长紧张地擦了擦额头的汗,手心都湿了。

郑国涛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没想到,林昭远他们竟然把数据做得这么扎实。

但他很快恢复了镇定,冷哼一声。

“不错,数据听上去很热闹。”

“但苏县长,三百人里的一百九十二份合同,这就是你们的全部成果了?”

“为了这不到两百人,耗费了这么大的行政资源,值得吗?”

“剩下的九百人呢?他们怎么办?”

“靠你们这个小作坊一个个去谈吗?”

“我们这个省级平’,”他拍了拍桌上的方案,“可以一天之内解决所有人的问题!”

林昭远抬起眼,终于开口了。

“郑市长数据是冰冷的,但人是温暖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我想请一位老工人,来讲讲他的故事。”

“或许他的故事,比任何数据和方案都更有说服力。”

不等郑国涛反对,他便朝会议室门口喊了一声。

“王师傅,请您进来吧。”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

王建国走了进来,身形有些佝偻,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外套,袖口磨损得起了毛边。

他的手很大,指节粗壮,指甲缝里嵌着洗不掉的黑色油污。

面对着一屋子西装革履的领导,他显得局促不安,双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下意识地在裤子上蹭了蹭。

“各,各位领导好……”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几位市里的干部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郑国涛旁边的赵立仁,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搞什么名堂?

让一个工人上来说话?

简直是胡闹!

王建国深吸一口气,“我……我原来是钢厂的老工人干了二十八年。”

“厂子一倒天就塌了。”

“一个月几百块的下岗工资连给娃买本书都得掂量半天。”

“老婆天天跟我吵,说我没用是个废物……我……”

他哽咽着,说不下去了,一个快五十岁的男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眼圈瞬间就红了。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

刚才还带着轻视神情的几个干部,此刻也不由得坐直了身体。

“那段日子真不是人过的。”

“天天去劳务市场蹲着,跟二十岁的小年轻抢活儿干,人家嫌你年纪大手脚慢。”

“回到家看到老婆孩子的脸,我……我真想从楼上跳下去……”

“后来林书记找到了我们,说县里要搞免费培训学数控机床。”

“我当时不信哪有这么好的事?”

“都什么年代了谁还要我们这些老家伙?”

“可我还是去了。”

“第一天摸电脑我连开机键都找不到。”

“那些图纸跟天书一样,看得我眼花。”

“老师傅教我编程,一串代码我背了一宿第二天忘得一干二净。”

“我当时就觉得,我真是个废物学不会了……”

“可我不甘心。”

继续阅读:第111章 下岗工人的心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仕途青云梯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