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翌抬头扫了皇太后一眼。
见她怀中抱着崔天赐,孩子可能觉得有些生,向娘亲求助地伸着手臂。
皇太后轻轻揽着他,低声哄着,慌忙让身后宫女取好玩的东西给他玩儿。
宫女赶紧解下玉钏手镯在天赐眼前晃,可天赐显然对此不感兴趣,依旧曳着身子往他娘亲那里扑。
太后无奈何,只得把天赐还给了崔氏,那脸上的神情,看上去极为不舍似的。
她喜欢小孩子也能理解。
老二家的元熙也都三岁多了,长得又机灵又漂亮;现在老四乌辰岸也做父亲了,只有她的儿子乌辰瑾……
别说给她生个孙儿了,就连皇后位置都还空着。也不知乌辰瑾为何那么执拗,后宫一个女子都没有,一个人孤灯长夜的。
她看到人家的小孩,难免眼热欣羡。
瞧她,一会儿夹鱼肉,一会儿递甜果,瞅着小孩的脸,满面谄媚讨好的样儿,看上去又好笑又有些让人心酸。
乌辰瑾已经是天坤王朝的主宰者了,皇太后做主给他选些闺秀充容后宫,过上三年两载的,不就孙男弟女绕膝了吗?
至于这样卑躬屈膝式地讨好着人家孙儿,以慰自己膝下凄凉之憾吗?
大舆后难得见女儿回娘家,苦苦要多留长乐几日。楚翌自然得等长乐几天。
她没事时,就帮着文萱照料婴儿。
文萱告诉楚翌,武王对她很好,什么事都听她的,公婆也都很疼她。
她对楚翌当初救她出苦海的帮助感激不尽。
楚翌也感慨地说:
“人生的沟沟坎坎很多。陷入绝境时,如果放弃了生命,那么,就再也没有机会翻身了。无论多艰难,都要咬紧牙关熬过去。”
楚翌这样讲文萱,以前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因为被心仪的二皇子悔婚,与继母合谋偷梁换柱,自己就撞柱而亡,葬送了年青的生命……
正说话时,文萱的母亲崔氏抱着崔天赐进来,说他们准备回去,特意来辞行的。
楚翌就礼貌地去逗弄崔天赐。
看到这个孩子,她才明白那天筵席上,宾客的夸赞并非是客套,皇太后的喜爱也一定是情不自禁。
这个孩子生得太透灵、俊美了。
楚翌以前抚养元熙,那元熙就俊秀漂亮,聪颖可爱,常人难比。
可眼前这个孩子,虽门第相差甚多,然其肌骨中自有玉精神,五官精致如画般,眼神机敏灵动,眉宇间透出尊贵俊雅之气,丝毫不比元熙逊色,甚至气质上,还更多一层大气似的。
早闻天赐的祖父崔仁熹是天坤朝中清贵,书香门风。崔家出此孙儿,加以细心教养,日后必成有为之士。
文萱母女离别,定有很多私房话要说。楚翌就找了个借口离开,回官驿去了。
她从院子里走过的时候,下意识地往乌辰瑾住的院子里瞥了一眼。
那里静寂空落,声息全无。
当然,楚翌也知道,那里是不可能有声音的。
筵席结束当日,皇太后回来就跟乌辰瑾吵了一通,动静挺大,然后太后就怒气冲冲回国去了。
人多的地方是非也多。
原本这是人家自己的事,偏就有人以探听别人的秘闻为乐,特意跑去听了听,说这天坤太后是为了皇孙一事跟乌辰瑾吵的。
楚翌听闻后就付之一笑:太后看到人家都有孙儿了,难免心中着急,拿儿子撒撒气也是有的。
太后怒冲冲回去,以她的行事风格,定然是亲自做主为儿子选后妃去了。
乌辰瑾似乎不为所动。太后离开之后,他依旧留在官驿无所事事,只时不时地来看看楚翌,没话找话地搭讪几句。
楚翌隐隐觉得,他留在官驿,目标似乎就是自己。
可就在昨日,没有丝毫迹象和先兆,乌辰瑾突然不辞而别,走得非常仓促。
或许是他国内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了?
其实,这次,是楚翌误判了。
太后跟乌辰瑾吵架,确实是为皇孙之事。不过,却不是楚翌所想象的那样。
那日筵席散后,太后就急匆匆回官驿来找乌辰瑾。见他还未回来,急得团团转,先后派出三拨人去催促他回来。
看到乌辰瑾,太后就一把抓住他,语无伦次:
“去查!去查!他是不是皇孙?!他长得跟你一样!本宫一眼就看出来的!他会不会是咱们的霆儿?!你快派人去查!”
乌辰瑾询问半天,才听明白太后的意思:太后竟然怀疑武王妃文萱的幼弟崔天赐,是她的皇孙乌元霆。
他知道母后想皇孙有些疯魔了,乌辰岸添子又刺激了她,异想天开也情有可原。
因此,乌辰瑾好言安慰,并不照办。
太后于是恼怒,又催促无效,气得七窍生烟,即刻带人怒冲冲回去了。
乌辰瑾也知太后为自己的事着急,疑邻偷斧效应,并不去理会。
昨日,乌辰晟收到南州知府信函禀报,说南州出现两名匪徒,凶悍无比,公然在大街上抢夺。
这匪徒身材高大,武功惊人,官府派兵捉拿,竟被二人打倒一片,无人敢近身。
乌辰瑾仔细看过信函,当即赶赴南州而去。
到达南州,正见那俩匪徒在街上抢了街上摊点的肉包子,一掌抓着五个往口里送。
好家伙,一下子抢人家二十个包子,小吃摊点掌柜的哭天没泪还不敢吭声,谁叫匪徒太凶悍哪。
看到皇帝陛下带人到来,掌柜的赶紧奔过来要告状,被皇帝随从随手扔过来一锭纹银。
掌柜的捧着纹银,两眼发光,这……卖两年包子,也卖不到这么多钱哪!
就见那俩匪徒披头散发,脸上皆是泥污,衣衫破烂成一条一条的,还好里面的衣物还能蔽体。
看到皇帝乌辰瑾,他俩愣了一会儿,忽然跪倒在地,“哇哇”地哭起来。
乌辰瑾命人将其带到南州府衙,沐浴更衣,好一番折腾,才恢复了原样。
原来这两个匪徒竟然是妙龄女子,虽说肤色黑些,收拾起来也威风凛凛、英姿飒爽的。
乌辰瑾即刻传她们问话,随即问南州知府道:
“崔仁熹——桑梓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