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宫女吓得连连答应,又压低声音央求道:
“嬷嬷,您派奴婢到皇后娘娘身旁服侍,奴婢也担心跟锦屏一样说错话送掉小命啊!奴婢不知道娘娘忌讳什么,哪些话不能说。嬷嬷指教一二,就当救救奴婢了。”
“嗯……”
史嬷嬷沉吟片刻,交待道:“娘娘上次有喜后来又小产,这件事只字不能提!”
“为什么啊?”
宫女疑惑地问道。
“好奇心会害死你的!锦屏若是少知道点儿事,还死不了!”
……
两人的脚步声渐渐远去了。
荼蘼架后面的太后,将二人的对话听得一字不漏。
玉弦上次有喜又小产,这件事——为什么会是她的忌讳?难道……是触及了她的伤痛处?
听史嬷嬷的意思,不像是这样的。
史嬷嬷说,锦屏若是少知道点儿事,还死不了!那么——锦屏不是因触怒玉弦被打死,而是因为她知道某个秘密。
玉弦“有喜小产”这件事,一定有不可告人之处。那——会是什么呢?
太后被楚翌挟持之时,楚翌的一句话突然在她耳畔回旋起来:
“段玉弦小产一事,是她咎由自取。她从背后推我,我闪身躲开了。她用力过猛收不住脚,就摔倒在地。这就是事实真相。”
太后突然有种预感:楚翌所讲,很可能是真实的。
楚翌说,段玉弦是个心术不正善使机关的人。当年惠通寺事件,段玉弦就曾苦心孤诣地设下奸计诬陷楚翌。
莫非段玉弦上次意外小产一事,果真如楚翌所言,是她颠倒是非让楚翌背了黑锅?!
太后心里像吃了苍蝇一样极不舒服。
虽说楚翌已经远走高飞,这件事也已经过去这么久了。然而,这件事的真相,还是应该调查清楚。
如果真的是段玉弦暗下黑手,那至少证明:她是一个心思诡诈阴险狠毒的角色。
太后回到益华殿,即刻就派了一名机灵的內侍暗中调查此事。
没过几天,调查者就来向太后复命了。
因为段玉弦小产那日的事,她身边的宫女、嬷嬷、仆从一大群都是目击者。
虽然被段玉弦统一了口径,可人多嘴杂,还是难免会有人露出口风来。
所以,调查此事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內侍把调查结果一一如实地向太后做了禀报。
太后惊愣了半晌,嘴唇*着,半天讲不出一句话。
她转头看了看身边的修嬷嬷,叹了口气:
“身为皇后,一国之母,就该明善贤德,内辅君王。想不到,皇后竟然做出如此奸邪之事,真是岂有此理!太让本宫失望了!”
那內侍抬头望了望太后,张口似乎想说什么,却又忍住了。
太后将他的神态看得清楚,就吩咐道:
“你有什么话,尽可讲来,不必忌讳。”
內侍于是又禀报道:
“奴才在调查太后所托一事时,还听到了许多关于皇后娘娘的传言。只是没有凭证,因此迟疑。既然太后动问,奴才就禀于娘娘,是真是假,太后自做圣裁。”
然后,內侍就将打听到的事,一桩桩一件件讲给太后听。
这其中,就包括用蜂兰花引黄蜂被楚翌反击,自己划伤却诬赖楚翌等事。
內侍说完这些事,言语又支吾起来,显得迟疑不决。
修嬷嬷提示道:“太后已经让你尽可讲来,不必忌讳。你就知无不言吧,是真是假,太后自然会调查清楚的。”
“太后娘娘,”內侍吃了定心丸,大着胆子说,“奴才听说——皇后近日打死了一个贴身宫女,名叫锦屏。打死锦屏,是因为她说错了一句话。”
他迟疑地瞅了瞅四周,接着又望向了太后。
“唔,接着说。”太后示意道。
“是。”
內侍见殿里也没外人,于是接着讲述了:
“那日两个宫女在庭院里说闲话,狂着嘴议论皇后和楚王妃谁更得圣宠一事,争辩起来,就问旁边的锦屏。锦屏不假思索说了句‘皇上从来没有宠幸过皇后’。谁知皇后刚好路过听见,当即就命人将锦屏和那俩宫女乱杖打死了。”
太后闻言顿时疑窦丛生,她隐隐觉得,这件事里面定有玄机。
虽说被打死的宫女都是段玉弦从天阑带来的,可她也不该如此草菅人命。
仅仅因为妄议主上私事就将人活活打死,未免太过凶残了。
段玉弦为什么这样做?
是她性情原本就是这么暴虐,还是另有隐情?
还有,锦屏所说的那句“皇上从来没有宠幸过皇后”,又是怎么回事?!
思虑良久,太后向修嬷嬷慨叹道:
“本宫——是不是老了?!眼睛都成瞎的了!你——也跟本宫一样糊涂了吗?”
修嬷嬷走到太后座椅后面,一边轻轻地帮她揉着肩膀,一边说:
“除了陛下,没有人比太后更清楚明白了。只不过,当局者迷,偶尔有云遮月的时候也是正常。”
“唉,本宫真的觉得,看不清了。”太后摇摇头,“你怎么看皇后这个人呢?”
修嬷嬷回答道:
“连太后都看不清楚,老奴就更是雾里看花了。既然这么昏聩,哪里敢妄议皇后娘娘啊?”
太后心里思忖道:
“此事的真相,那个史嬷嬷一定知晓。本宫一定要查出个子丑寅卯,看透迷雾后面究竟是什么。只是事情尚未知悉清楚,还是该谨慎从事,以免让皇后多心。”
于是太后跟修嬷嬷合计了一下,寻了个由头将史嬷嬷唤到益华殿。
修嬷嬷就向她问起了锦屏一事。
史嬷嬷含混其词,说东言西,妄图敷衍过去。
太后脸色沉了下来,质问道:
“你在园子里告诫别人‘祸从口出’,还警告说‘皇后上次有喜这件事’只字不能提,这是皇后的忌讳!怎么才过了几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呢?”
修嬷嬷喝斥道:
“你实在不知内情的话,一会儿就让人送你去阴曹,亲自问问锦屏!还不快说?!”
史嬷嬷听到这些话,知道隐瞒不住了。她赶紧跪地磕头,求太后保得她一条性命,她愿将自己知道的全部情况悉数禀报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