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全城轰动!
三家在城内的府邸和城主府刚好各在一个方位:城主府在城南,热合曼家在城北。
三家显然是通过气的,居然上午九点左右,人们刚吃完早饭开始忙自己事情的时候,三家同时携带黄金出发。
而且,三家就连运送方式和马车,甚至连运送的人手都一样:两个护卫在前面开路,沿途大喊运送黄金的原因和悬赏。
后面跟着没有搭棚子的马车,周围有八个护卫保护,一百锭黄金就扑在车板上,在朝阳的照射下,黄金熠熠生辉,很是夺目。也是引起轰动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最后还有四个护卫,他们同样沿途喊话,号召大家积极提供昨日袭击北城门的匪徒的线索。
三家同时出动,一车车耀眼的黄金,沿途的口号,加上城主府一大清早就派人四处张贴告示,通告全城。
四方合力,岂能不造成轰动?
这事暂时就告一段落,最少在耿恭的眼里,这事就是如此,他可没精力抓住这事不放。因为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答案:此事应该是匈奴或者是高度亲匈奴的地方势力,甚至是两者两结合所为。
甚至,耿恭都判断,这事经过应嘎是这样的:一队匈奴死士假装成商队来到本地,与本地亲近匈奴的势力联络,传达匈奴高层的命令。命令的内容大致是破坏本地治安,联络反对帝国的人士等等地下工作。
随即发现了四海货栈的事情,于是,这帮家伙临时起意,就做出了袭击北城门的事件……原因很简单,要是换成耿恭带队的话,他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三大家虽然内斗的厉害,但是,三家也明白互相制衡互相帮助,唇亡齿寒的道理,因而对外时还是比较团结的。想想看,如果耿恭简单的判断袭击北城门的就是热合曼家,因而对热合曼家大开杀戒,以三家唇亡齿寒的道理,三家必定会全力对抗耿恭,如此一来,金蒲城想不乱都不行。
而不管最终的结果不管谁输谁赢,都注定短时间内平息不了:耿恭胜,三家就会在城外跟帝国大军打游击;三家胜,西域都督府岂能善罢甘休?
最终,金蒲城不但完蛋了,更会对周边造成长期的动荡,绝对不利于帝国对西域的稳定掌控,却既有利于匈奴对西域的进攻和掌控。
为此,与之所获得的巨大利益相比,牺牲几十个人又算得了什么……虽然这是几十条人命,但在那些大人物眼中,确实不算什么,反正牺牲的又不是他的亲友,更不是他自己。
既然是匈奴人所为,耿恭暂时也拿此没办法。之所以逼迫这三家去查,除了破坏三家的团结性,便于掌控全城等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耿恭要知道,本地的那股势力跟匈奴人勾结……就暂时性而言,只要铲除了这股本地的势力,斩断匈奴在此的抓药,金蒲城就能在长时间内获得安稳。
对于这些想法,耿恭已经写了一封信,连夜派人送给西域都督府的陈平大帅。
把三位家主送出府后,耿恭就把心腹们都叫过来开会。
不管是耿恭还是热巴都很清楚:热巴就是拿刀疤子这股马匪来换取全族的平安。
所以,当热巴答应了之后,就没有丝毫犹豫,把刀疤子这股马匪出卖的很彻底很及时。
而耿恭所做的就是让将士们晚上休息好,并在今天早上暂停出操,并连夜从热巴那你要到一百三十匹训练好的战马,又从另外两家那你各借了一些战马,加上自己带来的,凑了三百多匹战马。打算亲率三百骑兵去剿灭刀疤子这股马匪……至于多出来的三十多匹战马,则是用于驼运物资和骑士的战马交换之备用。
昨天晚上就已经开过会了,今儿只不过是再次确认一遍各自的职责,一盏茶的工夫就搞定了。
随即,耿恭在几个向导的带领下,率领这三百骑兵去收拾刀疤子这股土匪,范羌着剩下的三百人,还有一百刚刚招募到的仆从大队留守……耿恭之所以要找三家的麻烦,让他们去查案,就是为了让他们有事做,而不是成天盯着城主府的一举一动。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都生事端,最少也可以让他们三家暂时没有机会联手,趁自己不再而玩花样。
对于刀疤子,耿恭是听过他的名号的。
因为当初小十五在这一带收集情报的时候,就知道刀疤子,甚至还跟刀疤子见过面,自然将这些事上报给了耿恭。
耿恭淡出之所以注意并记住了刀疤子,是因为刀疤子这股马匪虽然人数只有两百人左右,但是其存在了差不多快二十年了,历经三任头领,每一任的外号都叫刀疤子。其顶峰时期,马匪的人数超过五百。
虽然刀疤子这股土匪现在处于低谷,但依旧是方圆三百里内最大的马匪,同时也将方圆百里内认为是自己的地盘,不容其他马匪侵犯。
根据小十五当时上报的内容,刀疤子这股土匪位于金蒲城西北方七十多里处,一个名叫马家坳的大山谷中,借助三面对内峭壁而造成的易守难攻的地势,结成山寨。
有意思的是,这片山谷外,是一片茂盛的草地,成为这股马匪的放牧之地,因而,刀疤子他们才不会缺少战马:西域人基本上都会放牧,只要有草地有马儿就行,几十年下来,自然不缺马匹。
耿恭等人因为没法一人双马,为了节约马力,更是为了不跑坏战马,因而,大家都是骑骑走走,又要躲避沿途可能碰到的刀疤子的探子,只能绕道而行。
足足用了一天的时间,于傍晚时分,来到了马家坳山谷东南边十里外一座大山下,一边休息一边商量具体的攻击战术,一边吃喝补充体力。
根据马家坳的地形,又细细询问了向导和小十五关于刀疤子的人手以及战斗力,还有马家坳山谷的地形后,耿恭思量了许久,决定,三百人马分成两队:一队在正面,一队在马家坳的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