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攻克流域城算起,刘张带着大军追杀匈奴逃兵,在外面差不多两个才回到车师国跟耿恭他们会合。
出去来回的路程所消耗的时间,众骑兵也在外面呆了一个多月。
实际上,通过不断传回来的战报,让耿恭对于刘张亲率的骑兵的动向有了明确的了解:追杀匈奴溃兵,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因为匈奴骑兵很是聪明的借助了西域地广人稀的地理特点,直接化整为零,让刘张等人根本就无法追击下去,又不敢如匈奴这样分散。
于是,追击匈奴溃兵的事情,仅仅是追击了几天之后,就变成了耀武扬威的游行……关键点就在于,根本就不知道左鹿蠡王的位置,等终于从俘虏口中弄清楚他逃跑的方位,已经是五天之后的的事情了。有这五天的时间,对方早就跑的没影了。
刘张大帅率领骑兵们见无法消灭匈奴溃兵,就干脆借此机会,在西域各国上进行了‘军事演习’般的游荡。尤其是对接近北匈奴的那些西域国家——他们基本上都亲近匈奴。刘张大帅毫不客气的命令他们投降。敢反抗,立马攻城,灭其国,然后裹挟着那些投降过来的军队,再向下一个国家而去……
有意思的是,北匈奴王本来就没想到左鹿蠡王会败的这么快,这么果断,而刘张利用骑兵的速度来的这么快,让他想召集部众的时间都没有。面对刘张加上那些被过些的大军,号称十万铁骑——虽然他不相信,可看着黑压压一群骑兵冲过来,想不信都难。
无奈之下,他只能往后退的同时,召集部众。
等他把手下们都召集过来,打算好好教训一下刘张,却愕然的发现,刘张在西域各国耀武扬威一番,又在北匈奴边境百里内扫荡一番后,居然就退了回去,他又不敢冒险追击,只能暴跳如雷的偃旗息鼓。
二月中旬,刘张率领铁骑,带着两万多匹战马和无数的缴获,凯旋回到车师国,至此,西征军不仅完美的超额完成任务,还加强了西域各国对汉帝国的威严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要是以朋友的身份,耿恭出城三十里迎接自己的老丈人,这是应有之意。
可是,作为留守的军中主将,耿恭却只能派人去三十里外迎接大军凯旋,而自己顶盔掼甲的站在军营大门口迎接。这不是耿恭不尊重老丈人,更不是耿恭不讲规矩,恰恰相反,这是耿恭遵守军令……按照军中不可一日无主的军规,为了防止有突发事件发生,军中必须时刻要保证有一个大将主持。否则,万一在你迎接大军凯旋归来的时候,被人偷袭军营辎重,咋办?
“末将军中司马耿恭,恭迎大帅开熏,更应大军得胜归来。”
“哈!哈!好!好!”
明显看得出来,刘张等人都瘦了,黑了,但是精神头都还不错,这就是西域的特点:紫外线比一般的地方要高一点。
耿恭带着人和刘张等将军在军营大门口聊天,将士们则依次进入军营,军需官和书记官则忙着去轻点战利品……忙碌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大军得胜归来,缴获丰厚,如此,不仅预示着大家能分到不少战利品,更重要的是,大家可以回家了,而不用再担心伤亡。
紧接着就是大摆宴席,全军将士大吃大喝一顿,就连车师国国王和使者们都过来凑热闹。
吃喝完,就是自由时间,但远征归来的将士们绝大多数都选择睡觉休息。
耿恭原本也想给刘张多点时间休息,因而不打算汇报这段日子的情况,谁知,刘张居然直接把耿恭叫进大帐。
还没等耿恭开口,刚刚脱下盔甲的刘张就拿出两卷绵帛递给耿恭:“这是老夫的拟定的骑兵远征后的立功人员名单,你这边有功人员你自己填。填好后交给老夫,然后一起呈报给陛下。”
耿恭打开长长地绵帛,上面的有功人员很多,光是校尉级别的军官就有二十多人。
看到自己在前几名,下面标注着功劳,耿恭很是满意。
只不过,看到窦固这家伙居然排名比自己还高,耿恭有点诧异,忍不住问道:“大帅,窦固这家伙真的如此悍勇?”
“嗯!都是有记录,有人证物证,还能作假不成?再说,有些还是老夫亲眼所见。这小子,这次算是拼了命,出了风头,回去肯定会得到陛下的重赏……”说到这儿,刘张叹了口气,道:“都是他应得的,老夫还不屑于抹杀功臣,更不会隐瞒。”
借着,刘张就细细说起了窦固的功劳。
听完后,耿恭不得不感叹:帝国武风之盛当真厉害。窦固这家伙的武力在京城算不得顶尖,可在战场上,居然亲手斩杀二十多敌人,包括了左鹿蠡王身边的两位将军级别的人物,而他自身也受伤比较重,被射中了八箭,只是因为铠甲得力,才没有被射死。而刀伤就有十六处,其中一刀让他腹部被割开一条一指长的伤口。
据说,就算是如此,他也没有退出来,反而杀红了眼,越战越勇。
看到这些,耿恭就能想象得到,窦固是真的拼命。而这些功劳都是他拼命之下得到的,自己虽然有些不服气,却也不得不佩服……一时间,耿恭对于窦固这家伙的印象大为改观:能享受,也能吃苦,更能拼命。这就是帝国贵族阶层在武风盛行下的悍勇。贵族如此,那些想要往上爬的士兵,自然会越发拼命,难怪能打的左鹿蠡王根本不敢决一死战。
“有个事,老夫想跟你商量一下。”刘张到了两碗茶,亲自递给耿恭,耿恭有点受宠若惊的赶紧双手接过来,喝了口茶后,才说:“大帅请说。”
“你也知道,在出征之前,陛下已经决定重开西域都护府,并钦点了陈平担任西域都护府主官。而陈平也跟老夫私下里说起,希望你能留下来。前两次老夫一口拒绝,可第三次,陈平是正式提出来的,而且他还说出了理由,让老夫不得不慎重考虑,并想听听你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