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城外那些匈奴骑兵各个气定神闲,没有一点劳累样,耿恭心里一沉。
因为这不仅仅表明匈奴人中途休息过,所以才让他们现在保持着充沛的体力,更重要的是,从他们的神射上就可看出,他们士气旺盛,信心十足。如此一来,待会儿打起来,伤亡必然会增大,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敌人能消耗得起兵员的大损失,可自己这边却消耗不起。
这也就注定了,必须要想个办法,将敌人的士气打下去。然而,这么短的时间内,又如何能想得到了?
还没等耿恭想出办法来,却见城外匈奴人派出了使者来到城下。
“上面的人听着,某乃某家将军吉利乎突乎的信使,特来传达将军的话:只要你们开城投降,某家将军将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并且允许你们携带自己的私产进入匈奴,同时,给你们每人一块牧场,发放牛羊,甚至给你们每人配两个女人……”
“军官的待遇翻倍。尤其是听说耿恭将军驻守此城。某家将军不仅对于耿恭将军很是敬佩,而且来此之前,左鹿蠡王还特意叮嘱过,只要耿恭将军愿意弃暗投明,左鹿蠡王将亲自册封耿将军为匈奴将军,待遇与诸位将军同等,享有贵族特权,金银玉器,绫罗绸缎,草场家畜,随耿将军挑……”
条件绝对优渥,而且,匈奴人绝对会一丝不苟的执行,不仅仅是为了千金买马骨的用意,更重要的是他们确实很想俘虏汉军。所以,一旦俘虏了汉军,轻易不会杀掉,反而会极为优待,尽力让其投降,除非万不得已,他们不会轻易杀俘虏的汉军。
(大家不要以为这是扯淡,实际上,我在查阅资料时,就发现了这一点,而且原因非常有意思:从遗传学上来说,匈奴人是同一个祖先,如果只是在族内通婚,时间一长那可就拉低了集体的智商,因而,与外族通婚是必然之行。而汉帝国的男子被认为是第一选择所以,但凡俘获帝国青壮男子,他们都是那啥……从这方面来说,虽说有点种马的意思,但确实是事实。
在这个时代,大汉帝国强盛到认为处汉帝国臣民外,其余所有民族全都是野蛮的,因而看不起外族,自然不想跟外族通婚。而想要帝国男子真心实意留在匈奴,那么,生活保证是必须的,优渥的条件也是必须的,否则,真拿对方当种马,也得让对方心甘情愿不是?要不然,对方天天净想着逃跑,那啥方面也不乐意,敷衍了事之下,能不能受孕都是问题了。
第二,在外族看来,帝国男子人人都是知书达理,能文能武之辈,这样的夫婿,对于匈奴那些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寻常女儿家又怎么可能不满意?不放低姿态,好生伺候着,对方又怎么可能愿意留下。
还有一点,只有这些人真心愿意留下来,或者是作为交换条件,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掌握着一些技术,而这些技术不管是案方面的,基本上都要比匈奴这个游牧民族强得多——放牧除外。尤其是军事上的,排兵布阵,攻城器械等方面,都是匈奴人目前急需的。
可如此种种优渥条件,甚至是求贤若渴的条件下,却依然没有几个帝国人愿意投降匈奴,导致匈奴人更加希望能得到一些真心投降的帝国男子。更何况像耿恭这样的中级偏上的军官,一旦能让耿恭真心实意的投降,匈奴人绝对会如获至宝,别说帮助匈奴人训练战法,就算是帮其训练士卒,对匈奴人的军事作战能力都会产生突飞猛进的变化,更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在这个前提下,别说杀了左鹿蠡王的便宜老丈人,就算是杀了他的爱妃,他都会捏着鼻子认了。说不定还会乐呵呵地亲自将爱妃送给耿恭,或者亲自砍下爱妃的人头送给耿恭。)
“小五,跟他们闲扯一下,拖延时间。”
“没问题。”小五乐呵呵地应了声,然后就在一手压着城墙垛子一手指着下面那人,笑道:“不是某说你们,你们也太小气了,开出来的条件连别人给的十分之一也不到,某劝你还是回去跟你家那个将军好好商量商量,拿出真心实意的诚意,想好了条件再来谈。”
对方一听这话,还以为有戏,当即笑问道:“不知您是?”
实际上,对方之所以也这么耐心的劝降,一来是因为想着万一对方真的投降了呢?虽然这种可能性极低,但凡是都讲究个万一,万一对方真的就被说服而投降了?二来,则是因为他们也同样需要时间,否则,没有了攻城器械,他们总不可能手脚爬上城墙来吧?
同时,他们也怕对方趁着自己等人打造攻城器械的时候,城内的汉军突然杀出,非要死战的话,他们可就危险了:另一半人马还在几里外伐木了,就他们现在城外这一千多号人,想要拦住逃跑的汉军,以汉军强大的战斗力,他们还真没把握。
要是城内的汉军从别处偷偷逃跑了,尤其是出城后四散而逃,化整为零,那他们可就抓瞎了。
反正他们是打定主意,不管如何,一定不能让汉军出城,等攻城器械造好了,一切都好说。
所以,对方也十分有耐心,反正大家心知肚明,都需要时间。
“我是耿恭将军手下的一个偏将,现在代表耿恭将军跟你谈条件。”小五反正是打着拖时间的主意,因而话有些啰嗦:“你们条件达到了,某就去禀报将军,将军答应了,大家就不用刀兵相见,你好某好大家好。要是谈不拢,开战是小事,回头你家左鹿蠡王闻起来的时候,某可要说,是你们太小气了,给出打发叫花子的钱就想要咱们开城投降,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到时候,左鹿蠡王追究其责任来,你可不要怪某没提醒你家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