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强你说寡人是不是已经老了?这件事情要是放在寡人青壮年的时候,当不会如此伤感,更不会感到后悔。”楚王李行道对着站在旁边的太监总管周培强问道。
周培强听闻李行道所说的话语,连忙极为恭敬的说道:“陛下正值春秋盛年,现在还不老,只要陛下保重龙体定能寿比南山。”
周培强顿了顿,观察一番眼前这位楚王李行道的神色,发现并没有任何异样之时,就继续说道:“至于陛下对于晋王当初的事情,现在心中不忍并非是老而伤感。”
“而是因为陛下心中对于子女的爱重之心,这才使得陛下对当初的事情感到有些许的后悔。”
太监总管周培强跟随在楚王李行道身边已经有了几十年的时间,对于眼前这位帝王的心思可以说是极为了解。
周培强说出来的话语也都是极为小心,不敢触及眼前这位帝王的忌讳,要不是有着这种察言观色的能力,怎么会稳坐在太监总管的位置之上如此之久的时间。
楚王李行道听道周培强所说的话语,自顾自道:“真的是因为寡人的对于子女的爱重之心才导致今日的伤感吗?寡人看来并非如此。”
显然楚王李行道心中对于自己之前的行为,心中已经有了完整的想法。紧接着楚王李行道说出来的话语,让站在一旁的太监总管周培强心中一惊。
“世人都说太子李玄烨是寡人这几个孩子之中最像寡人的,周培强你觉得是这样吗?”楚王李行道似乎是随口问出这番话语。
不过太监总管周培强可不敢按照这个方向去想,根据他这几十年的经验,伴君如伴虎的情况下,对于任何的回答都要小心谨慎。
经过一番思虑之后,太监总管周培强缓缓的说道:“陛下,老奴觉得太子李玄烨这些年来一直在尽心为朝廷办事,许许多多的朝廷政务也都有着太子陛下进行解决。”
“在朝政之上太子可是为陛下分了不少忧,朝堂之上的所有文臣都对太子殿下赞不绝口,实数是一代贤王啊!”
周培强的这番话语,在其他人看来肯定是极为聪明的,他不去正面回答楚王李行道的问题,反而是从朝廷重臣的评价中来回应楚王李行道。
如此一来,这些话语乃是出自朝廷重臣之口,若是楚王李行道对于太监总管周培强的话语有所不满,最终的处罚却不会落在周培强的身上。
不可不谓是一个绝妙的回应,楚王李行道听到周培强的这番话语,脸上看不出任何神色,就连跟随者他几十年的周培强也无法看出是喜是怒。
楚王李行道没有继续给太监总管周培强反应的时间,紧接着缓缓的说道:“确实是这样啊!太子这些年来一直帮助寡人处理纷杂的政务,在政务的处理上面可以说是游刃有余了。”
“不少朝廷重臣更是为太子马首是瞻,称呼他为贤王的名声也是愈演愈烈,倒真是真贤了!”
楚王李行道并没有到昏聩的年龄,对于朝廷之中的事情了解的也是极为清楚,之前太子李玄烨的一些小手段,楚王李行道也是没有放在心上。
其中最大的原因也就是后宫之中的皇后,李行道对于自己这个原配妻子感情还是极为深厚的,后宫之中不像之前的君王一样有着佳丽三千,而是只有寥寥数人而已。
并且皇后所属于的家族戚氏乃是京城之中极为显赫的家族,当初楚王李行道能够登上帝王之位也是多亏了戚氏的全力帮助。
否则在李行道的登基之路上会更加的坎坷,极有可能会中途夭折。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古代的时候,那些太子,皇子都会把自己的原配之位,留给一些家族显赫之人的闺中女子。
其中不仅仅是门当户对,更是要谋求在政治之上的助力,外戚一向是举足轻重的位置。如果一个太子没有强大的外戚帮助,那么他的太子之位很有可能会遭受到威胁。
而现在的楚王李行道已经登上了帝王之位,外戚现在就成了一直索取的地位了,戚氏之人一直仰仗着有着扶龙之功,在京城之中可以说是风头无量。
没有任何一个家族敢于在正面之上跟戚氏进行抗衡,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如此。
也正是这两点的作用之下,楚王李行道才会早早的将太子的人选定位他和皇后的嫡长子。
毕竟嫡长子成为太子乃是最大的正理,更何况戚氏一族对于李行道有着大功,于情于理李行道只能让李玄烨成为太子。
但是现在随着蜀王李玄策的横空出世,使得这位帝王有了其他的心思。
突然之间,楚王李行道对着旁边的太监总管周培强冷不丁的说道:“周培强,你觉得蜀王这人如何?”
太监总管周培强听到这番话语,冷汗在他的后背上疯狂流淌而下,心中更是震惊无比,周培强有着极为敏锐的感觉、
他从心里深深的知道接下来他的回答将会是影响到他一生的,思前想后,周培强也只能是两不想靠了:“陛下,蜀王之前在与南陈方面进行谈判的时候,确实是语出惊人。”
“其中所显示出来的才华更是无人能出其右,之前一直深居王府之中,倒是让老奴也未能看透。”
“不过现在的蜀王还是太过于年轻了,还缺乏历练。陛下现在正值壮年,何不好好培养。蜀王到时候也能够为大楚的将来献出一份力。”
这种极为客观的评价,也几乎都是能够从李玄策在朝堂之中的表现能够看得出来的,因此也并不能够说明些什么。
楚王李行道闻言笑眯眯的看着太监总管周培强。缓缓的说道:“你这个老家伙,总是这么两不想靠。”
“不过你说的倒也没错,蜀王之前一直深居在王府之中,从未走出京城。虽然有些小聪明,但是仍然需要进行历练,否则成不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