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他以往的经验,但凡谈判,都是在谈每吨棉纱的价格,从来没见过陈涛这样,上来就问所有棉纱厂产量的,虽然不清楚,但他却觉得陈涛这么问一定有深意,不看人家现在海南是什么地位?
服装厂还没开呢,整个海南就全都知道了诚鑫!
看着这个和自己儿子差不多大的青年,陆海通十分感慨,都是二十岁多的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这确实是有点低啊……”听了陆海通的数据后,陈涛低声喃喃。
全海南光本地常驻居民就有近两千万人,再算上每年几千万的旅游人员,顶得上一些常驻人口三千万的大省。
抛除一些网上购物等因素,就按每人每年四套衣服这种最低标准来算,至少也得八件吧?
三千万的基数,一人八件,每年服装正常销售的总数,理论上足以破两亿!
两亿的服装销售中,海南本土企业的销量才只有可怜的120万,占比连十分之一都远远不到,简直……
就跟弼马温的官职一样,小到了极点!
陈涛忽然觉得自己之前想的有点多了,他本来在考虑能不能吃下这三家棉纱厂产量,现在一看,这完全没压力啊!
瞎操心!
陈涛敲打桌面的手一停,笑道:“咱们这样吧,陆经理,我们诚鑫可以跟你合作,但你要保证,所有通远的棉纱,全部卖给我们诚鑫!
做得到,咱们就签约,做不到,那就不用谈了,你请回吧。”
“这……”
陆海通有点傻眼,按理说这是好事,可他怎么觉得这么玄乎呢?
“陈董,不知道诚鑫每年需要几百吨的订货量?”
陆海通虽然一副谦卑的口吻在问陈涛,实际上是一种试探。
通远目前的销量只有一百吨,如果和陈涛签订了这种合约,诚鑫却连一百吨都吃不下,那可就把他们厂子坑死了。
所以陆海通上来就问几百吨,不论陈涛说几百,哪怕是只有一百,他也签了。
不跟诚鑫签,结果是倒闭,跟诚鑫签,就算每年还是一百吨的销量,甚至每吨的单价较现在更低,至少没有倒闭的风险,无非是挣得少点,在陆海通看来,这完全是能接受的。
陆海通其实在心里还有些小期待,连万象和鼎盛都能每年有250吨的订单,诚鑫在陈涛如此大肆宣扬下,最不济也能有200吨吧?
如果真是这样,那通远的收益能翻一番啊,到时候就算优惠力度大些,也要比目前的情况好很多。
陆海通很认真,生怕错过了陈涛的任何一个字,竖起了耳朵聆听。
陈涛却是微微皱起了眉:“陆经理,如果你还是目前这种几百吨的想法,那我觉得咱们没有签约的必要了。”
“这……陈董,我……”
陆海通不知道哪里错了,难道陈涛看穿了他的小心思?
可一百吨也是百吨啊!
难道诚鑫每年的订单连一百吨也没有?
陆海通深深叹了口气,恨不得把一旁的陆远揍死,因为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吃不下诚鑫,通远注定倒闭。
看来,无论今天陈涛需要的货量是多少,哪怕只有50吨,他也得签了。
回去恐怕要裁员了。
陆海通已经在想象把消息带回去之后,厂里员工失望的眼神,甚至对他的指责,可是,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如果没有陆远的事情,就算得不到诚鑫的订单,他还可以有个合理的解释,比如经济不景气什么的,可如今,大家肯定会把责任都怪在陆远的头上,然后让他这个经理承担。
陆海通一脸惨然:“您放心,陈董,只要您能和我们通远签约,就算是只有10吨,这个约,我们也签!”
陆海通这句话里隐隐带了一丝倔强,一丝悲愤,他觉得陈涛压得太狠了,分明是借着陆远的事在打压通远。
陈涛闻言,眉头却是皱得更深了:“10吨?陆经理,你们厂是出什么问题了吗?”
“没,我们厂一点问题都没有。”
陆海通在尽量压制心底的怒气,可依旧忍不住道,“我是说,无论陈董您给我们多少的单子,不管是50吨,还是10吨,这个约我们都签,大不了不挣钱赔着钱干,也一定让陈董您满意!”
陆海通觉得自己快要克制不住了,陈涛那副极其认真的疑惑表情,更像是对他的羞辱,让他愤懑。
10吨的销量,连工人工资都不够,和倒闭有什么区别?
陈涛则纳闷了,陆海通这是什么口气?
这样的大好事放在眼前,居然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
陈涛不悦道:“陆经理,现在是你跑来求着我给你们签约,价钱上我也没给你压低,刚才,也是你说了如果扩大产量可以增加人手,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如果你还抱着那种每年生产几百吨的想法,咱们这约没必要签,既然你现在不乐意,那我也把话放这了,一年的产量达不到一千吨,这个约,没得签!”
“一……一千?”
陆海通本来在陈涛的呵斥下渐渐压不住愤怒,却猛然被陈涛的最后一句话给说懵了!
一千吨?
陆海通瞪大了老眼:“陈董,您,您刚才说每年一千吨?”
看见陆海通这幅表情,陈涛脸上失望之色更甚,每年一千吨这是最低标准了,一千吨才生产几件衣服,满打满算200万件。
超过两亿的市场,这200万件远远不够,陈涛的目标是借着这股风占据一半的市场,最少不能低于一个亿的销量!
尤其是现在,服装厂一开,最初的一段时间肯定会非常火爆,蓉城那边加班加点,现在也不过运送过来一千万件服装,这已经是所有的存货了。
蓉城那边也要销售,不可能只考虑海南这边,尤其是,蓉城那边还兼顾着网上的业务,一旦掏空了,到时候有网友在手机上点开诚鑫的店面,连一件衣服都挑不到,那得多损诚鑫的名声?
蓉城那边的一千万件,是建厂以来多年的积累,调到海南后,短时间内没办法再支援海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