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初的理论中,易燕团队所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搭线上源自世界树枝头上的其他世界。
因为一根枝头上的叶片,永远也触碰不到另一个枝头上的叶片,除非有那么一瞬间,有一阵强风吹过,它可以晃动顶端的枝丫,让叶片短暂的与其他叶片相触而产生某种交接。
易燕这些天可以说是不眠不休的,围在这些数据上打转,他不知道姜询会在哪一天哪一刻突然被世界意识杀死,而就在昨天半夜,他的机器却捕捉到了一秒不正常的波动。
就是那一秒,让他成功够上了另一世界的尾巴,并找到了沈日炀到底是怎么在姜询死亡的那一刻,带着对方逃进另一个新世界的通道。
“深奥的知识就不说了,我就直接用最简单的道理告诉你们。”易燕也是自我消化了一整天,才算堪堪明白其中的逻辑。
简单点说,导致他们人生出现这场意外的终极原因,还是一个跳不脱的因果关系。
但问题就在于,到底谁是因,什么又是果。
到底是沈日炀,还是姜询。
不用问,听到这个问题的第一秒,姜询就自然而然的觉得,因的点在自己身上。
正是因为自己的死亡,才导致了他们的重生。
“不,应该说,不完全如此。”
易燕摇摇头,提醒姜询不要忘记他们之前推理出的细节逻辑。严格来说,姜询在之前跟沈日炀探讨的很多粗浅概念中,其实有很多都是正确的,甚至是比他用一堆冰冷机器反复核算后的理论,还要更有说服力,更好让人理解。
“你们可能是忘记了,你们曾说过,你们两个人中有一个是重生,一个是穿越。”易燕对两个名词的区别概念,最初还是源自于姜询的科普。他用一种非常微妙的语气说道,“我赞同你们的想法,明白我的意思吗?你们的逻辑是对的。”
易燕告诉他们,无论是沈日炀还是姜询,他们虽然是同一时刻存在于同一个时间线中,但其实本质上,在这两个人之间是有着一层隐晦到看不见的隔膜,事实上他们两个人,是处于两个世界的人。
“我听不懂……”姜询捂着膝盖,在这一瞬间,他的表情变得有些愣怔,“什么叫两个世界的人?”
沈日炀也有些转不过弯来了,“不对不对,你这个逻辑我们之前就聊过,姜询就是我的姜询啊,他就是跟着我一起,一个个世界逃过来的姜询。”
关于这点,他们都有证据可以证明的。
伤害叠加,如果不是因为上个世界的姜询,与这个世界的姜询是同一个灵魂,或者有着某些相同的本质,那么那些创伤又怎么可能会后遗症到新世界的身体上。
正是源自这点的自信,他们才如此笃定。
“确实,从这部分来说,你们的逻辑没问题。”对此,易燕也表示了肯定,但他话锋一转,又道:“但我说的不一样,跟你们以为的并不是一个概念。”
从最最开始的那个世界开始,细数一下姜询经历的死亡和过程。
第一次,车祸。复活原因,不明。但沈日炀亲身经历过死亡过程。
第二次,高空坠物。复活原因,不明。但沈日炀一样经历了全程。
第三次,医闹。严格来说,并没有切实死亡。同理,他们也不能确定沈日炀看见的那场血案,是否就是真的发生了,尽管他们推测出,沈日炀拥有预测或者短暂穿越世界线的能力,但因为没有证据,这点存疑。
第四次,挂画坠穿。复活原因,不明。姜询切实死亡,因为对方在那段时间,出现了头疼的迹象。所以沈日炀也是经历了全程,他没有看见幻觉,也没有感觉自己短暂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第五次,拍摄棚金属架。一样没有死,甚至在那个时候,沈日炀还感觉自己能提前看见,那截即将断裂的金属架,是怎么快速扎进姜询的身体里,并在那短暂的预留反应中,做出了最正确的规避动作。
第六次,断裂树枝,杀人手法和第五次类似,结果也一样类似,提前预测,提前规避,及时避免。
第七次,地震倒下的树。复活原因,不明。这次沈日炀也是经历了全程,最终在姜询死后,又一次逆转了世界线的发展。
基础于这些细节上的差异,易燕得出一个结论,“所以在你们反复的死亡循环中,真正处于主导地位的人其实是沈日炀,他才是一切的因,而姜询和我们这些人被修改的命运线,才是真正的果。”
最初的因果论,在易燕的手中得到了答案。
在昨天姜询死在那场地震后,易燕一直关联在对方身上的机器,所反馈的信息其实已经断掉了,是彻底变成了一条死线,不再向这边发射任何信息,换句话说,那一刻的姜询,就已经被剔除出世界线的剧本里了。
从今往后,这个世界线的剧本中,将不再有任何与姜询有关的戏份。
但与此同时,在沈日炀那一秒的波动后,姜询的信号线却又诡异地重新恢复了频率。
“看清里面的逻辑关系了吗。”易燕反问对方。
如果真正的因,是在姜询身上。那么频率的波动应该是从姜询身上发出,无论那一刻对方是否存活,这条波动的线不是生命线,而是关联着世界剧本的戏份线。
应该是由姜询先波动,从而影响了沈日炀,再使得他们重新续上,而不是反过来,由沈日炀直接去影响姜询。
原本他们以为的1-2-1的变化,实际上是2-1。
按照易燕的想法推算,他觉得真相应该是这样的。
一切的矛头都应该是从第一次的车祸死亡开始,在那世界中,循环便已经开启。但同样一个问题是,在那世界中,并没有死去的沈日炀到底怎么样了。
因为沈日炀是没有死亡的,他不应该离开那个世界中,在他的定位中有自己的位置,是一个没人可以代替的角色。
那么我们可以设想出两种可能性。
一,是在姜询死后,沈日炀一同消失,虽然少了一个角色,但世界要保证其他几十亿人的正常生活,于是他想了个办法,修改了其他人的命运,让其他人顶替沈日炀的存在。
只是这种修改是非常精密的,其复杂度,很难用当今现存的东西作比喻,但可以想象成是一环套一环的修改,因为改变了这个,就得接着去改变那个,因为一个人的跳脱,就得用无数个人的命运做弥补。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但可以保证母版剧本影响最小的办法。
而二,就是世界意识直接暂停整个世界的发展,不再让世界继续运转下去,让时间停留在姜询死亡,沈日炀消失的那一瞬间。
那么试问,如果你是一个作者,现在要你把一个精心布局了都不知道多少亿年的故事停掉,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
易燕相信肯定,在那一瞬间,作为作者的世界意识,唯一的念头肯定是以最快的速度,将让他暂停的原因修改掉。
因为沈日炀的逃离,才导致世界的错乱,这无关姜询的死活,可沈日炀的逃离又恰恰与姜询密不可分。
对此,世界意识犯难了。
姜询的死亡是必定的,但沈日炀的存活也是必定的。
如果姜询的死,会造成沈日炀的逃离。
而不死,又等同于再次捏造出了另一个沈日炀出来,那么……这条线到底该怎么平衡。
很显然,从目前他们的情况来看,世界意识都没有一个很好的结论,就连它自己都产生了矛盾。就像人类会在脑子里,自己跟自己作斗争打架一样,世界意识也在自己跟自己做斗争。
作者写小说时,也会为了不同分支的剧情而做出各种推演,以此判断哪种剧情可以进展得更加流畅。
可以看做,现在沈日炀和姜询的身上,分别汇聚着两股不同的意识,一种在倾向于让沈日炀回归到正常的世界,也就是不让姜询死亡,所以它在尝试帮助沈日炀,挽救姜询的性命,为此他赋予对方修改剧本的力量。
也就是沈日炀原来越强大的,乃至强大到可以预见未来、沉浸式体验到另一个世界的原因,就是因为世界意识提前让对方看见了真正的剧本。
“不对啊。”听到这,姜询又晕了,“为什么会有我死亡的戏份。按照道理,剧本里应该没有这段吧?”真正的剧本就那一个,世界线是从哪编造出来的?
易燕道:“你说的剧本,是母版。而沈日炀看见的,应该是延伸版。”母版剧本,和延伸版是全然不同的两种东西。
这就要再说到,来自姜询身上的那股,不希望看见姜询活着,再出现另一个沈日炀二号的意识。
它的解决方案,可能是更倾向于直接走母版剧本,姜询必须死亡,因为只有他的死亡,才能缔造出一些新的东西,为此它制造了一场场意外,想要剥夺被沈日炀拉着,不断逃亡的姜询的性命。
“我有问题。”沈日炀难得询问,“如果是这样,那它难道就没有发现,这只是一个死循环吗?”
一个意识不停在让他救人,但救了人,就会导致剧本出现错乱。另一个意识在不停杀人,但一旦姜询死亡,归属于他的那段意识,又会让沈日炀逃亡下一个世界。
所以本质上,世界意识也在跟他们一样鬼打着墙。
明明只需要切断其中一个意识的阻碍,就可以完美结束掉一切,无论是沈日炀独身一人,还是姜询重回剧本,都有路子可走,但为什么却非要要两者不断僵持?
“我觉得,这里面的原因,应该还是时间。”
到底是花费了无数心血在这上面的人,对于两个人提出的任何答案,易燕都早已提前在心中,推论出了最有可能性的结果。
时间,这是他们目前绕在里面,算计很久没有观测到的一个盲点。
如果时间意识想让沈日炀拯救姜询,那么按照常理,最好的重生点是不是应该在车祸发生的前一秒?前一刻?前一个小时?
哪怕是前一天都能大大缩短,在对方回到过去后,可能造成的影响。
但为什么偏偏是让沈日炀回到了一年多前?回到他的选秀舞台上?
这个时间点,有什么含义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