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银》
我爷爷在我高一升高二的那年暑假去世了,官方的说法是溘然长逝,文艺的说法是驾鹤西去。至今我还记得那晚的月亮把脸涂抹的很白,风一吹,那些银色的粉末纷纷散落刺痛了我的眼,眼泪便止不住的往下流。我已经忘了当时怎么想的了,我唯一知道的是他从此便再也醒不来了,同时心中也有为他高兴的情绪在酝酿。至于为什么高兴,还请读者往下看。
直到去年我爷爷的身体还很硬朗,八十二岁了还能自立更生丰衣足食,劈柴烧饭、挑水施肥毫不费事。并且寒暑不避两天一次地在镇上的木匠行担当账房一职(“行”至今还在乡下存在着,有鱼行、布行等)。我爷爷后半辈子的消遣就是吸烟喝酒打骨牌。骨牌这东西,虽然小时候经常在他身边耳濡目染,但由于太费脑筋便没有关注它的玩法,就像现在我还是对麻将上五颜六色的花色还是一样傻傻分不清。
我和我的姐姐还是很乐意爷爷去和他的一群老友一起玩骨牌的,因为这样的话,我和姐姐就可以不用被爷爷叫去地里干农活了,而是可以躲在邻居家看哪叱传奇、大头儿子或者和村庄里的孩子玩弹珠、捉迷藏、踢沙包了。
就在去年,我在县城里上高中,负责照顾他的叔叔和婶婶也都带着他们的孩子在外面打工而许久未回家了,爸爸妈妈疲于生计也都在外地谋生。爷爷的孤独我是知道的,因此我常会抽时间在周未赶一二个小时的汽车回家陪他。去年的秋天,爷爷坐在牌友开的一辆电动三轮车上面,由于手没扶好车身脚下也没有站稳,因此在车子启动开始的时候便一个趔趄摔倒在了沙浆路上,虽然被及时送往了医院,但爷爷毕竟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了,骨折是难免的。在医院里休息了两个多月,仍然没法完全康复,并因此落下了腿脚不便的毛病。这之后过去了两个多月,又被查出患了食道癌,懂的人都知道这是个特别折磨人的病,吃喝是人生存于世的基本能力,当一个人吃喝都成了问题时,结局便不可避免地向着悲剧的方向发展去了。由于年龄和时代的隔离差距,我跟爷爷说话不多,行动不多。他也很少向我透露他的过去。在他去世后的几天,爸爸陆陆续续地向我诉说了几段他的爸爸也即是我的爷爷的往事。
爷爷出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生后不久即父母双亡,他是吃村庄里的百家饭长大的。正因如此,爷爷对村庄特别有感情,虽然也外出打拼过,但始终在这块土地上徘徊,直到他躺下这一身黄土。满眼风沙。
爷爷没上过学,也没上过私垫,识字与算数都是他从别人那偷来的。是的,一字一句,一笔一划,六六三六,七七四九。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那个年代算是半个文化人了。正是靠着这点积累,爷爷他替自己替别人算皇历,读史记,看三国了解历史,了解外面的世界等等,后半辈子去当会计赚取外块。我小时候觉得上完初中的老爸还不如没上过学的爷爷肚子里墨水多懂的多。
现在来说说我这个大家族来去的始未吧。我奶奶并不是本地人,她独自一人流落到此,爷爷见她可怜又想起自已的遭遇不禁潸然泪下动心动情遂好心收留了她。此时的爷爷凭借勤学好问的精神和精壮小伙子的体力已赚得一份不错的家当,有车有房,有地无债。那个时候崇拜的是朴素主义而不是拜金主义,也没人知道宝马保时捷劳斯莱斯香奈尔迪奥什么玩意的,那个时候是穷人的天堂富人的地狱。女孩嫁人的首选就是根正苗红中下贫农,我爷爷自然也成了香饽饽,正好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了对的人。也不需要父母之命媒勺之言。那时爷爷的身份简直就是当代的钻石王老五。
在抗战火热的一九四二,爷爷和奶奶也踏入火热的爱情当中。在双方都没有双亲在场的情况下举行了简简单单的仪式。一对红烛,二桌喜宴,在混乱的年代每活一天都是赚来的,急匆匆的生活容不下慢吞吞的人生。人人都想赶快完成人生的任务。
新婚没多久,爷爷就被逼的放下了锄头端起了土枪。彼时,奶奶的肚子已经起来了,爷爷在前线一边担心鬼子的炮弹一边又担心家里母子的安危。每天都过的提心吊胆的。由于爷爷为人老实且略约识得几字,因此到了军营没多久便得到了提拔。得到提拔的爷爷事情也多了起来,因为战事吃紧他每天都忙的焦头烂额。便顾不得怀孕在家的奶奶了,奶奶对头胎很担心,又没有婆婆在身边指导照顾,嘴谗的问题也得不到缓解。幸而多亏村里人的帮助,今天端来一碗汤,明天送来一个蛋。使得奶奶顺利度过了第一胎的危机。在爷爷参军第二年的开春我大姑便出生了,此后奶奶以一年一个的速度陆续诞生了我的二姑和三姑。
在爷爷弃田从戎的这三年一直是奶奶操持着这个家。奶奶的身份在这个家里一直是一个谜,没人知道她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父亲母亲是谁,家庭成分是怎样的。只知道她不会做饭,会干一点爷爷教她的轻微的农活。会识字但不是很多,不知道是爷爷教的还是原本就学了一点。听到爸爸讲到这里,心里臆测奶奶的身份也许以前是地主的女儿之类的大家闺秀千金小姐,由于战争而逃亡在外,在这里见爷爷为人老实,待她又真又好便嫁给爷爷做了我的奶奶。又或许是跟我爷爷一样自小便是孤儿吃着百家饭长大,全面抗战爆发后便流离失所逃亡到我们村然后与我的爷爷日久生情便托付终生相依为命。还有第三种可能,嘿嘿,便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上演了,不过奶奶没有我想像中的仙女的那种倾国倾城貌,爷爷也没有牛牛在身边。至于有没有第四种可能暂时还没有想到。随着奶奶和爷爷的离世,这个谜团被埋在土里永远没有见光之日解决之时了。
爷爷在生活的三间房屋后种下了一片希望,那挺拔的竹节如人们旺盛的精力喷涌而出。
小时候我对那片竹林又爱又怕,我爱听风抚过竹叶的沙沙声,爱看那苍郁的绿色,即使刺痛我的眼。但是又怕,怕层层掩掩的土里蹿出小青或小白。
爷爷习得了编织的手艺,这样这个家庭就又多了一份赚外块的行当,爷爷用粗糙的大手驯服崛强的竹子,经由他手的推敲折顶等工序,这些竹子像农妇手下的针线,又像魔术师手中的扑克变化多端,不一大会儿,大小不一但规格相仿的竹筐便一个个从爷爷的手中生出来了,活灵活现,生动可爱。
那时也是有计划生育的,只不过是有计划的大规模的生育。为响应国家的号召,六姑、小叔和爸爸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一家十口人,张嘴就要吃饭,家里的经济情况就更加拮据了。爷爷奶奶的眉头皱的更深了,因为向土地祈求的更多所以腰也弯的更深了。八个小孩完全掏空了奶奶的身体,她的身体随风飘摇似乎下一秒就会倒向大地的怀抱。似乎一粒风尘压在她身上就会把她压进土地中。爷爷把整个家庭都扛在身上。现在的我无法想像当时的艰难时光。
在我的印象中有一幅画,翠绿色的竹子,割口处流涎出白色的汁液,脱掉上衣的爷爷露出呦黑的皮肤,黑色的头发在风中林立。原来白色的瓷缸上经风月的雕刻而显露出黄色的痕迹。被放在由树根做成的桌子上,圈圈年轮显出岁月的沧老。爷爷全神贯注地注意着手下的动作,身体有节奏和规律的摆动,与自然弹奏和弦。
奶奶曾动过把孩子送走的心思,爷爷刚开始是坚决不同意把孩子送走的,但望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家徒四壁的屋子,也拗不过奶奶的乞求,最后无奈便同意了。经过几天秘密宣传一对没有生养的夫妇上门了。秘密商谈后,双方似乎都很满意,六姑被送走的那天嘴里含着方块奶糖。不哭不闹,也许离开对她是一种幸福吧。但毕竟是亲生骨肉。血脉相连难舍难弃难分难离。爷爷与奶奶白天吵闹夜晚商讨,这回变成奶奶拗不过爷爷了,过了两天他们又找到了那户人家赔上许多笑脸把六姑又给要了回来。爷爷比以前更加卖力的干活,早于清晨,晚于黑夜。白天晌午集市的时候在木匠行里当会计,下午下地,傍晚和晚上就着夕阳与月光编竹筐或竹床。一天的行程满满当当,奶奶由于身体虚弱,便只能照顾照顾孩子或给爷爷的活计打打下手。
爷爷信奉着这个社会上层需要的是读书人,下层需要的是手艺人的理念,因此利用职务之便把我爸爸送去学了木匠。但我爸爸据他自己说自己是个没坚持和意志力的人,因此只会做份半吊子的木匠活。至今我们家还流传着他做的四脚不一的板凳的笑话。当时由于家庭条件有限,爷爷深怕爸爸找不到媳妇儿自己抱不了外孙。熟读三国演义的他深谙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便用小恩小惠糖衣炮弹绑架了姥爷,逼的姥爷不得不答应了爸爸和妈妈的婚事。且空头开出了很多支票给妈妈。直到今天,妈妈与爸爸或爷爷吵架的时候就会时常翻出来搞得他们哑火。
孩子慢慢长大,爷爷奶奶也慢慢变老,直到故事一筐筐地装不下,满溢出了心胸,在月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生命的延续不只存在于表面、血液、基因,那些故事和想象,熟悉又陌生,背后蕴藏着不为人知的能量,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是是过去造就了现在。银色的月亮身藏金黄的太阳,太阳光线经过储存、释放,得以点亮星星,照耀月亮,月亮又普照大地,那是穿越千古的一轮月。
在偌大的院子里,我身披月银,登基为皇。
“成为星星,成为月亮,成为春天,就是不想成为自己。”王子涣想回忆起是什么时候开始抛弃自己的。
《成为春天》
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汤、好天气。
一年之计在于春,元宵节过后,春天的脚步渐渐近了,人生的经历又开始在新的一页空白上书写。不管是中小学校,还是各行各业,都正式开始了新的行程,这也正是开辟新航向、开启新旅程的好时机。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过去的已经过去,已经被评价、被打分、被分高下。但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明天是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还是精神抖擞奋勇争先,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诗人顾城曾写下:因为你要做一朵花,才觉得春天离开你;如果你是春天,就没有离开,就永远有花。我们要做春天,永远带着春意,去春风化雨,去温暖一片。
一个故事的发生总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但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的故事却都是从今天、现在开始,慢慢地向前发展、延伸。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之后的每一天日日如此,何惧生活的瑕疵,零星的碎末。海子曾写下《幸福的一日》,表达了对活在当下的向往:
我无限地爱着新的一日
今天的太阳今天的马今天的花楸树
使我健康富足拥有一生
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
胜过一切过去的诗
一个今天胜过千万个昨天,每一个日常都不平常。不要等到躺倒在病床上,才想起行动的快乐;不要等到亲朋好友离别之后,才想起团聚的欢乐;不要等到风雷呼啸阴雨连连,才想起风和日丽的安乐。明代诗人文嘉《明日歌》劝诫世人惜今如金: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学习徐志摩的烂漫与洒脱,“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苏轼的随遇而安与随情而乐,“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如果说人生如梦,那何不去做一个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美梦?用尽全力将每天的日常变得不平常。诗人巴哑哑在《日常风景:需要》里写道:
我匆匆去幼儿园
接我的小孩
并一心只想着这件事
天哪,什么时候
我开始与世界镶嵌得
如此天衣无缝
一个孩子需要我
一缕风需要我
这个世界需要你,孩子需要你,风需要你……无数的无数都需要你,不要否定自己的存在,努力释放光和热,既是灿烂自己,也是温暖别人。要记得“心里的火永远不要灭,哪怕别人只能看到烟”。
人生一路,皆成风景。一路风景不等闲,携山超海过云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看见别人的风景,也看到自己作为风景的一部分。
做一束春天的烟火,告别过去,迎接未来。绽放的是美丽,响起的是掌声,汇聚于此的目光里都是希望。
愿你永远是春天,永远盛开如瀑,倾泻如幕。
如果能再来一次?自己的很多选择是不是就会不同,由此导致的结果也会不一样吧。
看着看着,王子涣迷迷糊糊地趴在桌子上。
此时,窗外一颗流行划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