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原本因为邕帝大怒而压抑的氛围在方瀚文的表达中消散了不少。
邕帝对于自家的这位刑部尚书的表现毫无意外!就知道这小子会甩锅!幸好没把希望放在他身上,于是他又点了苏陌的名,询问他对方瀚文发表的意见的看法。
苏相闻声便抬首出列回答,他到没有给大家展示天圣高层领导人必备技能——一秒变脸,因为他在和邕帝眉目传情……呸!是眼神交流。
邕帝眯了眯眼睛:苏相该你了,好好表现!别忘了咋们昨晚的约定!
苏相眨了眨眼睛:放心吧陛下!臣保证完成任务!
众大臣看着邕帝和苏相两人间的眼神互动,总感觉那里怪怪的!心里疑惑:难道陛下和苏相今日又做局了?
不得不说,各位大人们,你们真相了!
至于为啥是“又”做局呢,很简单,邕帝和他的丞相大人这样坑朝臣已经不是第一次啦!
只见,丞相大人先是表达了他的观点:不赞同方大人的意见,认为这会使巡抚大人分心,无法安心调查灾银被盗案件,而灾银又是解决江南灾情的根本!
接着丞相大人又提出一个建议(扔出了一枚炸弹):请皇孙宇文策回京调查姜旻一案!
这个建议(炸弹)一出,当场就炸了!大小官员们叽叽喳喳的小声议论着,金銮殿就跟个菜市场似的,还是邕帝身后的李玉一声大喝“安静”,这才将菜市场变回为金銮殿!
“你们有什么意见,站出来说,不要再那里小声的嘀咕!”邕帝面无表情的说着。
于是金銮殿的一些官员均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些官员基本以秦王宇文捷为首,纷纷以宇文策年幼、资历与实力均尚浅,又离京3年,政事生疏等为理由,极力反对。
理直气壮!振振有词!端的是秉公办理!?大公无私!?
不过这些对丞相大人来说,都是小case,想当年,丞相大人还是个初入朝堂的愣头青时,愣是凭借自己的一张利嘴在这金銮殿舌战群儒!
而且还赢了!也正是如此,他才入了邕帝的眼,邕帝将他一步一步的提升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丞相!
果真是“一战封神” !
对此,丞相大人挥手表示,好汉不提当年勇,志士只争当下事!
作为有志之士的丞相大人,如今再次发挥他的三寸不烂之舌,
从宇文策一岁启蒙,到成为我朝最年轻的状元郎,
从宇文策三岁习武,到穿杨射柳、百发百中!
摆事实、讲道理、旁征博引,充分论证了“宇文策智勇双全,定能出色完成任务!”
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驳的一众官员鸦雀无声!
邕帝见状,在心里也给自己的丞相大人竖了个大拇指!
他对于这结果十分满意,虽然面上无太多表情,但眼睛里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众大臣见状,心里不由纷纷吐槽:我的陛下啊!你咋又和苏相做局呢?你要接策公子回来您直说就好啊!
吐槽完之后,心里又开始了发苦:自己刚才反驳丞相反驳得可厉害了,丞相大人会不会给我穿小鞋啊!哎!做朝臣难!做一个喜欢做局的陛下的朝臣更难,稍不注意就掉坑里!
于是后来在邕帝又点了一众大员询问他们的意见时,众人均齐齐叩首高呼,“臣等赞同丞相意见,请陛下召策公子出寺回京!”
邕帝见状,心里满意的点了点头,心中那因为江南诸事而烦闷的情绪也有了一丝缓和,大声道:“好!传朕旨意,宣先太子之子宇文策即可出寺回京,调查江南布政使姜旻一家被害一案!”
说完,邕帝便起身离开金銮殿。
早朝结束,大臣们也三三两两的结伴离开,离开的路上还在小声讨论着今天发生的事情。
秦王宇文捷,一脸阴沉的盯着康王宇文荣、端王宇文弘,声音又冷又沉,“呵,这么多年了,想不到七弟和五弟对我们那侄儿的感情还是这么深啊!”
秦王之所以这么说,完全是因为刚才康王宇文荣和端王宇文弘两人力挺丞相,主张召宇文策回京。
宇文荣嘴角一勾,一脸轻笑,“是吗?不过,看刚刚大哥事事替策儿着想,想来,大哥对策儿的感情也是不浅啊!”
“宇文荣,你不要得意,小心到被人过河拆桥!哼!”宇文捷说完转身便走了。
淮阴侯也跟着宇文捷一起离开,离开时看了宇文荣一眼,目光深邃。
看着宇文捷和淮阴侯两人的背影,宇文弘是一脸的不高兴,宇文荣则是眸光幽远,脸色忽明忽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