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同志,你这件衣服多少钱?”
又一个顾客来看衣服,是个三十多岁的女同志,齐耳短发,三白眼,看面相挺不好惹的。
姜美树加快脚步走过去,她好怕姜小白卖萌被打。
然鹅,下一秒姜美树被啪啪打脸了。
姜小白挑了套运动装给这位年纪比较大的女同志,热情推销:“阿姐,这套运动装买给你弟弟穿一定很帅气的,上下两件都有,天冷可以穿在毛衣里面,这个季节,单穿,或者套在秋衣外面都好,一年四季都能穿,才30块钱,穿好几年多划算呀。”
齐耳短发女同志径直问:“能便宜点吗?”
“当然能啦,”姜小白指着不远处走过来的姜美树,笑道,“我姐姐也像你一样对我这个弟弟好呢,我给你算27块钱好啦,省下3块钱,阿姐你可以买几斤鸡蛋带回家做晚饭。”
齐耳短发女同志摸着衣服厚实结实的布料,显然是动心了,但是习惯性讨价还价:“小同志,这是最后一件,你再便宜点,25块钱,我就买。”
“不行哦阿姐,”姜小白一脸诚挚歉意,但是语气坚定:“我这衣服都是从南方花城买回来的,运费成本人工费都很高,真的不能再便宜啦。”
“你这小同志,这么死脑筋啊,不便宜我就不买了。” 齐耳短发女同志放下衣服,作势要走人。
姜小白把衣服叠好,气定神闲:“不好意思啦阿姐,那咱们就只能下次合作,我带回更便宜的你再买。”
“行吧。”齐耳短发女同志看他态度坚定,没有要便宜的意思,就真的走了。
27块钱买两套衣服,这也太奢侈了,她一个月工资奖金加起来也才42块钱啊。
可她刚走没两步,就被个学生模样的男孩给拦住。
男学生不乐意地撅起嘴:“大姐,我就要买这个,我不要穿你做的衣服了,难看死了。”
齐耳短发女同志很为难,“赖孩儿,你听话,这衣服太贵了,不实惠,我们下次遇到便宜的再买。”
男同学倔强地站着不动,一脸哭相:“不行,我就要今天买,不然我不去上学了,同学们都笑话我穿的破破烂烂。”
“你!”当姐姐的伸手就想打,可是手举到半空中,又无奈落下,改为抚摸了一下弟弟的肩膀:“今天是你过生儿,我给你买,但是你要答应我回去好好上学。”
“嗯。”男学生敷衍地点了下头,兴奋地跑到摊位前,拿起他看中的衣服。
齐耳短发女同志肉疼地拿出27块钱,拉着弟弟走了。
看到这一幕,姜美树会心一笑。
她大概能猜到,姜小白应该早先就注意到了那个弟弟非要姐姐给他买衣服,所以才把价格咬的这么死。
姜小白数着刚刚卖掉的两件衣服,很是高兴。
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能为这个家出一份力气赚钱,不再是白吃白喝的傻子了。
“家姐!”看到姜美树走过来,姜小白连忙把钱递给她,一脸求表扬的表情:“以后我帮你卖东西,咱们很快就能发达的。”
“哦。”姜美树心不在焉地应了声,卷起地上的包袱。
姜小白对姜美树这个冷淡的反应很失落,不过,看到她眉头紧蹙,似乎有烦心事儿,他才猛地想起刚才发生的事情,“那个眼镜男对你说了咩?他惹你不开心了?”
“冇啊。”姜美树扶起架子车车把,走人。
姜小白按着车把,把姜美树手拿开,他自己拉着,然后固执地追问:“家姐你骗人,你心里一定在想事情,快告诉我。”
姜美树的确有点心烦,她在猜测姜小白的身世。
隐隐有那么一些想法,可是又不确定。
如果是真的,那就太狗血了。
一不小心捡了个豪门世家的弃少?
不,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姜小白还从没见姜美树这么愁眉苦脸过,心想一定是她有很紧要的事情瞒着自己,就焦急地追问:“家姐,你说话啊,究竟怎么了?”
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狗血的事情,一定是她想多了。
“真的冇事啦,”姜美树摇摇头,把扰人的思绪赶走,转而对姜小白淡淡一笑:“我刚刚在想等会儿我们去食点咩好吃的呢,家姐要好好的犒劳犒劳你这个大功臣啊。”
“这样啊……”姜小白不大相信姜美树的话,又怕她嫌他啰嗦嫌烦,就没再追问。
“正好不远处就有一家卖饺子的饭馆,咱们去那里吃吧。”姜美树转身,朝着那家饭馆走去。
饺子馆就在斜对面,门前挂着个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几个字:白菜猪肉饺子,1块钱一斤,一斤粮票。
“家姐,你唔要有钱就浪费啊,”姜小白从后面拉住姜美树的手,语重心长地给她算了一笔账:“一斤饺子要1块钱一张粮票,我们冇粮票,得多花1块钱,我们两个人就得花4块钱,好浪费的,不如买一斤肉,回家包饺子吃啦。”
姜美树:???
听听,这孩子说多会过日子理财啊。
他俨然忘了自己一个人扫光两盘回锅肉的光荣历史,居然开始义正辞严地批评她挥霍浪费。
少年你这样真的好吗?
行吧,看在你第一次挣钱的份儿上,让你先嘚瑟嘚瑟。
去供销社之前,姜美树先去了趟传说中的“票证黑市”。
安南县基本上全部实现了包田到户制,农民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粮食产量直线上升,交过公粮后,吃不完的就拿到城里卖掉。
小麦,大豆,花生,芝麻,菜籽油,手磨香油、鸡蛋等食品价格,都比供销社所用粮票买的东西价格便宜,品类还齐全,广受城里人欢迎。
现在,城市户口的居民,仍旧是国家给分配定额定量的粮票,生活水平并没有随着改革开放提高多少,他们反而开始羡慕起农村人,家里有正式职工的,发了工资就会去买更丰富的农产品。
自然而然的,有些家庭的粮票就越攒越多。
有生意头脑的人,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们用8分钱一斤的价格,收购全国粮票,3角一斤卖出,如此差价一倒一卖,胆儿肥的,都赚了个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