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由此可见,是公报私仇
蓝天云白2025-09-17 16:292,009

没有人相信沈映星能培育出稻种。

去岁听闻育种失败,朝中不少人都暗暗高兴。

沈映星赔进去的银子越多,他们就越是拍手称好。

朝堂本是男人的地方,岂容一个女人出尽风头?而且那个女人还将满朝文武都压下去,他们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可他们高兴没多久,今年夏收就给了他们狠狠一记重锤——亩产上七百斤了!

从前再风调雨顺也就五百斤,七百斤对大梁的百姓来说是怎样一种奇迹?

这还只是沈映星说失败了的稻种。

如果真成功了,那亩产千斤岂不是要变成现实?

而赵曜看到这封来自北境的奏报,精神都振奋不少。

沈映星真的做到提高水稻产量了!

但是,朝堂上嫉妒沈映星的人实在太多,怀疑的声音不绝于耳:

“陛下,去年沈映星和盛谨川都说育种失败,今年却突然说亩产提高到七百斤,臣以为这是他们在造假,虚报产量,请陛下严查!”

“浪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声称亩产千斤,如今只有七百斤,实在辜负陛下的信任。”

“陛下,虚报亩产不可取,定要严惩不贷,否则将来官员为了政绩有样学样,那百姓将来的还有什么保障?”

“为了大梁社稷,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若跟事实有出入,定要问罪方可杀鸡儆猴。”

……

赵曜的好心情烟消云散。

看着金銮殿上的百官,就像有五百只鸭子在他耳边叫个不停,让他脑袋都要炸了。

“够了!”赵曜厉声喝道,“你们口口声声说北境夏收造假,浪费人力物力,朕就问你们一句,北境可曾伸手问国库要过一个铜板?”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即便北境没有问国库要钱,用的也是灵雁城本地的税收,是大梁的钱……”

“大梁的钱?”吴尚书冷笑打断那个大臣的话,“育种用的银子,从头到尾都是沈映星自己出的,就连灵雁城的税收,那些百姓未少半分!”

“怎么,沈映星虽然是石门关的守将,但各位是不是忘了她接管石门关之前是什么身份?

你们没有为百姓解决温饱这个问题努力过,也没有思考过如何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却满脑子都是怎么争权夺势,将一个处处将你们比下去的女子狠狠踩下去,真是丢男人的脸!”

那大臣却理直气壮,“吴尚书此言差矣,我不过是怀疑亩产有问题而已,怎么就扯上争权夺势了?

造假是歪风邪气,若是助长,将来不知多少官员会学,届时百姓又该如何自处?”

吴尚书冷笑:“那你就拿出证据来证明沈映星造假,京城距离北境路途遥远,不是你想当然就可以随意定沈映星的罪!”

那大臣振振有词,“我知道吴尚书的孙女在北境,护着沈映星也正常,但此事关乎天下民生,岂能儿戏?”

吴尚书盯着他,“所以你就是这么在朝中为官,凡事只靠想象,凭着蛛丝马迹就断定别人有利益上的往来?

那你怎么不想想?本官是兵部尚书,沈映星也是兵部的人,岂容你这么欺辱我兵部的武将?

陛下,此人三番四次弹劾沈映星,而每次都证明沈映星是清白的,由此可见,这是公报私仇!

倘若在外的武将时时刻刻都要堤防后方朝堂的放冷箭,那如何能还能安心镇守边关,保家卫国?

请陛下不要姑息这等跳梁小丑,免得日后有更多的武将遭殃。”

“吴尚书!”那大臣气得跳脚。

吴尚书却看都不看他一眼。

这些人在打什么主意他能不知道?

吴尚书是绝对不相信沈映星在亩产上作假。

她战功赫赫,无需做这种有损名声的事。

“陛下,吴尚书这是含血喷人,臣对大梁忠心耿耿,不过是对亩产七百斤提出质疑而已……”

“够了!”赵曜冷冷打断那位大臣的话,“吴尚书言之有理,你不是第一次无中生有弹劾沈映星,若是再纵容下去,下一个就该是盛鸿了。”

“来人,拖下去杖责二十,以儆效尤。”

“陛下息怒,臣不敢臣不敢……”那大臣吓得连忙跪地不停磕头。

赵曜却看都不看,让禁卫将人拖出去,就在金銮殿门口行刑。

那杖杖到肉的声音,百官噤若寒蝉。

等打完了,赵曜才看向周丞相,“周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周丞相出列拱手道:“陛下,既然百官不信,陛下不如派户部官员前去北境确认。

如此一来,是真是假自有定论,也能堵住悠悠之口。

不过夏收已经结束,去了也什么都看不到,不如到秋收再去。

想来北境那边试种新稻种肯定是两季都种上看看成果的。”

赵曜没有反对周丞相的提议。

他也相信沈映星绝对不可能在这件事上造假。

这样也好,让他们看看如今的北境是什么样的,听得再多,都不如亲眼所见来得真实。

北境一行就定了下来。

但派谁去,赵曜暂时还没决定。

他不可能只安排户部的人去,得好好想想这个人选。

这事没多久就传到北境去了。

秋收应该比夏收收成更高些。

因为夏收是第一次种,大家对新品种的水稻还不了解,还处于摸索管理阶段,总会有不及时解决的问题影响到产量。

秋收是第二次,吸取第一次的教训,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改进的。

而且夏收的丰收给了试种稻种的百姓很大的信心。

本来他们也没抱什么希望,反正好坏都旱涝保收,没什么可担心的。

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水稻跟之前的不一样,都加倍用心去照料。

最后稻子的长势也没让他们失望,饱满的稻穗沉甸甸的,而且每根稻穗上的稻子,都比之前种的要多。

他们早就预料了丰收,只是没想到,产量会比之前高这么多。

不过有点遗憾的是,煮出来的米饭口感也没那么好。

可在温饱问题前,产量最重要,饱腹就行,口感那些全都是其次。

继续阅读:第429章 能掐会算的大将军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真千金回府,全家都跪下颤抖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