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古旗关内的如火如荼。
城外的党项营地却已有些焦急不已。
距离他们围困古旗关,时间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半个月。
在这期间。
拓跋宏尝试过无数种办法,试图将紧闭的城门打开。
然而。
他至今都无法得偿所愿。
任凭拓跋宏施展浑身解数,可梁边安那边却是以不变应万变!
继续这样发展下去。
拓跋宏觉得对自己这边的军心肯定会造成巨大的打击。
行军打仗,本身讲究的就是气势如虹。
可问题是现在固守古旗关外,实在是令人有些难以承受风霜!
而且最近这段时间,天气越来越冷。
每当到了夜晚。
营地内即便升腾而起无数篝火。
却依旧无法驱散党项士兵的冰冷之感!
就在此时。
原本在外面视察营地的副将,缓缓走进了大帐内。
看着愁眉不展的拓跋宏。
他也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将军,不能继续这样僵持下去了……”
道理谁都懂。
可问题是现在即便是拓跋宏,也没有任何办法能够将城门给破开。
不久之前。
他还可以让副将过去叫嚣。
可如今梁边安装备了手弩,谁要是胆敢靠近那里,无非就是死路一条!
拓跋宏麾下任何的士兵都是精挑细选之辈。
但凡损失了一个,他都会心痛很长一段时间!
沉吟许久。
拓跋宏嘴里轻轻吐出两个字。
“等吧!”
等!
他们现在只有等待!
唯有让古旗关内的粮食先消耗完毕,众人才有机会冲进城里面肆意杀戮!
若是现在贸然冲进古旗关下。
拓跋宏觉得自己的大军势必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伤亡情况。
与其做这等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还不如将一切都交给时间去安排!
只要能够将时间在拖延半个月。
届时古旗关势必会出现粮食危机。
那时候面对无数饿着肚子的老百姓,拓跋宏倒要看看梁边安能够坚持多久!
这其实是他一早就拟定好的计划。
早先因为得知孟旭明等人就在古旗关内,所以才开始变得有些蠢蠢欲动。
不过梁边安等人却并没有因为拓跋宏的那些小动作而变得岌岌可危。
对方反倒是比以往更加的坚定!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
拓跋宏没有太好的办法,因此只能暂时等待下去。
另一边。
孟旭明将今天作坊内送过来的各种零部件重新组装完毕。
一辆崭新的床弩便在他的巧手中搭建好了。
通过这些天的操作。
孟旭明现在制作好一架床弩只需要一个时辰不到的时间。
这可比一开始要快了不少。
所谓熟能生巧,真是诚不欺我!
而且不单单孟旭明这边的组装速度有所增加。
就连作坊内生产零部件的速度,也比一开始的时候快上了许多。
如果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
作坊现在每天固定能够产出装两架床弩所需要的各种零件。
这样的速度,对于制作工业眼中落后的古代,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按照孟旭明现在的估算。
等到五天过后。
古旗关将拥有三十架以上的床弩。
这样就能够对党项骑兵构成很大的威慑力了!
饶是如此。
孟旭明在生产完三十架床弩后,依旧不会让作坊停下运作。
毕竟打仗的时候,谁又会嫌弃自己手里的武器多啊!
再者说。
加入拓跋宏下令对古旗关发动进攻。
对方也不可能淡淡选择从一面冲锋。
而是绝对会采取从四面包抄进攻的方式,让古旗关疲于应付。
因此。
孟旭明绝对每个城门都必须要拥有至少十五架以上的床弩。
一共让两百名士兵进行精准打击工作!
如此一来。
势必能够杀的党项人闻风丧胆。
最重要的是,作坊如今不单单生产床弩,复合弓也在建造计划之中。
比起床弩这样的大件武器,复合弓的制作时间倒也是要快了许多。
孟旭明的计划是让古旗关的士兵人手一把复合弓。
只要让他们装备上这样的武器。
那么不管远近,就都拥有了对付党项骑兵的利器!
联想到这里。
孟旭明淡淡的笑了起来。
旋即。
他找来魏名,让对方将最新弄好的床弩盖上黑布送到城门下。
将一切事情处理好。
魏名踱步走到孟旭明跟前。
“秀才公,你准备什么时候训练士兵们使用床弩啊?”
“光有这样的武器,如果不会用,其实也没有任何的作用呢!”
这个问题。
其实孟旭明一早就已经考虑过了,眼下更是又了确切的训练时间。
“不急,再过两天我就会分批次对他们进行训练!”
“毕竟床弩的事情,不可能永远都隐藏下去!”
“之前没有明说,只是因为我担心在床弩没有形成战斗力之前就被人给告密了,但是到了现在,已经不需要有这方面的担忧了!”
魏名下意识点了点头。
他发现只要跟着孟旭明办事,自己的脑子似乎就不需要派上多大的用场。
反正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事情。
秀才公都会提前想好应付的举措以及解决的办法!
对于孟旭明的这种能力。
魏名是打心里佩服啊!
按下心中的感慨。
他追问孟旭明道:
“你等会跟我一起去城门那边么?”
“不了!”
孟旭明摇了摇头,随即朝将军府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
“听韩月说老太君现在的情况非常不好。”
“所以我等会打算过去看望一下老人家!”
闻言。
魏名不由叹了口气。
“唉,一开始我预料老太君可能坚持不到三天时间!”
“谁知道她居然硬生生的撑到了现在,这可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女人啊!”
孟旭明对此深以为然。
他从第一眼看到老太君那一刻开始,就觉得对方绝对不是泛泛之辈。
随着后来的深 入了解后。
孟旭明对老太君则是更为钦佩了不少。
说句毫不夸张的话。
如果不是老太君在城里坐镇。
光凭梁边安一个人的影响力,根本就稳不住古旗关的局势。
那些每天都在忍饥挨饿的老百姓,说不定早就已经开始造反了啊……